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鎖定
《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是唐代顏真卿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作    者
顏真卿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作品原文

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麻姑者,葛稚川《神仙傳》雲:王遠字方平,欲東之括蒼山,過吳蔡經家,教其尸解,如蛇蟬也。經去十餘年忽還,語家人言:“七月七日王君當來過。” 到期日,方平乘羽車,駕五龍各異色,旌旗導從,威儀赫奕,如大將也。既至,坐須臾,引見經父兄。因遣人與麻姑相聞,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敬報,久不行民間,今來在此,想麻姑能暫來。有頃信還,但聞其語,不見所使人。曰:“麻姑再拜:不見忽已五百餘年。尊卑有序,脩敬無階。思念久,煩信,承在彼登山顛倒,而先被記當按行蓬萊。今便暫往,如是便還,還即親觀,願不即去。”如此兩時間,麻姑來。來時不先聞人馬聲,既至,從官當半於方平也。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頂中作髻,餘發垂之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無有也。得見方平,方平為起立。坐定,各進行廚。金盤玉杯,無限美膳,多是諸華,而香氣達於內外,擗麟脯行之。麻姑自言:“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間蓬萊水,乃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陸陵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行復揚塵也。”麻姑欲見蔡經母及婦,經弟婦新產數十日,麻姑望見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許米,便以擲之,墮地即成丹沙。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了不喜復作此曹狡獪變化也。”麻姑手似鳥爪,蔡經心中念言:“背蛘時,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方平即知經心中念言,即使人牽經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謂其爪可以杷背邪?”見鞭著經背,亦不見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經曰:“吾鞭不可妄得也。”大曆三年,真卿刺撫州。按《圖經》,南城縣有麻姑山,頂有古壇,相傳雲麻姑於此得道。壇東南有池,中有紅蓮,近忽變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壇傍有杉松,松皆偃蓋,時聞步虛鍾磬之音。東南有瀑布,淙下三百餘尺。東北有石崇觀,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西北有麻源,謝靈運詩題《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恐其處也。源口有神,祈雨輒應。開元中,道士鄧紫陽於此習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二十七年,忽見虎駕龍車,二人執節於庭中。顧謂其友竹務猷曰:“此迎我也,可為吾奏,願欲歸葬本山。”仍請立廟於壇側,元宗從之。天寶五載,投龍於瀑布,石池中有黃龍見。元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儀、侍從、雲鶴之類。於戲!自麻姑發跡於茲嶺,南真遺壇於龜源,華姑表異於井山。今女道士黎瓊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夢瓊仙而餐花絕粒。紫陽侄男曰德誠,繼修香火;弟子譚仙岩,法籙尊嚴。而史元洞、左通元、鄒鬱華,皆清虛服道。非天地氣殊異,江山炳靈,則曷由纂懿流光,若斯之盛者矣?真卿幸承餘烈,敢刻金石而志之,時則六年夏四月也。 [1] 

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作者簡介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裏(今山東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顏真卿為開元年間的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後官至史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道勁鬱勃,古法為之一變,開創了新風格,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2374頁
  • 2.    翟文明編著,中國歷史常識世界歷史常識全知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