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撞擊巡洋艦

鎖定
撞擊巡洋艦(ram cruiser)又稱碰快船或者快碰船。這屬於一種另類的巡海快船,或無防護巡洋艦,其由來要追溯到爆發於1866年的利薩海戰。正是因為在這次海戰中,艦船撞擊戰術創立了奇功,撞角便與大炮、魚雷一起列入19世紀海軍的三大武器,在一份中國北洋海軍軍官的日記中就有“海戰攻敵首重用炮、次則魚雷……次則撞嘴”之類的記載。
中文名
撞擊巡洋艦
外文名
Ram Cruiser
別    名
碰快船、快碰船
由    來
爆發於1866年的利薩海戰

撞擊巡洋艦歷史發展

撞擊這種古老的戰術在利薩海戰的炮聲中復活了,各國新造的軍艦大都開始裝上撞角。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倫道爾則乾脆開始着手設計一種以撞擊作為主要作戰手段的軍艦,在他想像中,這是一種小型、高航速、造價低廉的軍艦,可以“追趕、碰壞鐵甲艦”,用低成本、小型的軍艦去打敗傻大黑粗的鐵甲艦,恰好就是那個時間段上各國熱衷的話題,鐵甲艦過時論甚囂塵上,蚊子船、碰快船都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直到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爆發,在彈雨紛飛中“不稍退避”的中國鐵甲艦“定遠”、“鎮遠”的出色表現,有力地證明了鐵甲艦的價值,鉅艦大炮重新抬頭,而之前的鐵甲艦過時一説就漸漸沒人再提起了。
撞擊巡洋艦主要運用衝角作戰,其追求的戰術是偷襲、突襲。因此在設計上着重強調高航速、外形簡潔、隱蔽,頗有幾分隱形軍艦的味道。但低矮的造型使得軍艦的航海性能受到影響,無法適應在遠海作戰,1894年9月17日爆發的中日黃海海戰中,中國方面的艦隊裏即有兩艘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這兩艘軍艦在海戰中的命運似乎預示了這類軍艦的前景,無防護巡洋艦生存力低下的缺陷,加之撞角戰術使用上的不確定性,使這種另類的巡海快船最終歸於沉寂。
快碰船者,行海備戰之船也,船身全用鋼殼,不取其厚,並無鐵甲。配炮大而不多,船頭仍裝鋼刃。體質既輕,吃水自淺,轉動自買。另出新意,造為極速極省煤之機器,每點鐘能行二十餘海里,勝可速追,敗可急走。敵欲擊以大炮,取準較難;欲衝以水雷,躲閃較易。且碰船之為用,兩舟翔迎距,相機一搏,如鷙鳥之下擊,捷不及瞬,勢險節短,惟快乃神。否則反受碰於人,而利害天淵矣。

撞擊巡洋艦戰術案例

撞擊巡洋艦“揚威”。因為艦型低矮,在軍艦首尾的炮房上都裝有擋板,艦船航行時把擋板放下,以防止海水濺入。在這個炮房裏面,火炮採用的是換門架式佈置法(參見鐵甲艦篇的相關介紹),火炮轉向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
“揚威”與她的姊妹艦“超勇”一起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海戰裏這兩艘無防護巡洋艦被大火焚燬,而她天生的利器,撞角卻沒有機會發揮任何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