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撐頭

鎖定
撐頭為斗栱耍頭以上,桁桅之下,與耍頭平行之構件。
宋式斗栱中稱襯枋頭、水平枋,清式稱撐頭。用來固定挑檐枋和正心枋。
中文名
撐頭
外文名
small tie beam
適用範圍
建築學名詞

目錄

撐頭簡介

撐頭為斗栱耍頭以上,桁桅之下,與耍頭平行之構件。
宋式斗栱中稱襯枋頭、水平枋,清式稱撐頭。用來固定挑檐枋和正心枋。 [1] 

撐頭斗栱

斗栱,又作斗拱,別稱鬥科、欂櫨,是中國木構架建築結構的關鍵性部件,在橫粱和立柱之間挑出以承重,將屋檐的荷載經斗栱傳遞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是中國古典建築顯著特徵之一。
斗栱在中國古建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它位於柱與梁之間,由屋面和上層構架傳下來的荷載,要通過斗拱傳給柱子,再由柱傳到基礎,因此,它起着承上啓下,傳遞荷載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層的桁檀挑出一定距離,使建築物出檐更加深遠,造形更加優美、壯觀。
在它成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作為構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數”制)
後來的斗拱逐漸變為裝飾(後來採用磚牆,出檐變近許多,作用減少),也是區別建築等級的標誌。越高貴的建築斗拱越複雜、繁華。
三、它構造精巧,造形美觀,如盆景,似花籃,又是很好的裝飾性構件。
四、榫卯結合是抗震的關鍵。這種結構和現代樑柱框架結構極為類似。構架的節點不是剛接,這就保證了建築物的剛度協調。遇有強烈地震時,採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雖會“鬆動”卻不致“散架”,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使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大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中國古建築屋頂挑檐採用斗拱形式的較之沒有斗拱的,在同樣的地震烈度下抗震能力要強得多。斗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是力傳遞的中介。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斗拱是建築裝飾物,而研究證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勻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穩定作用。

撐頭耍頭

最上一層栱或昂之上,與令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螞蚱頭狀者.也叫做“爵頭”、“胡孫頭”。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土木建築百科辭典》總編委會.《中國土木建築百科辭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