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摺(zhé)是一個漢字,總筆畫為14畫,部首為扌,指用紙疊起來的冊子。
中文名
拼    音
zhé
部    首
鄭    碼
DYYN
外文名
Small volume piled up with the paper.
注    音
ㄓㄜˊ
U
647A
GBK
DFA1
筆畫數
14
筆順編號
12154154132511
五筆86
RNRG

目錄

中文

(1):~疊、~扇、~尺、~刀。
(2) 用紙疊起來的冊子:~子、存~、奏~、手~。在折和意義可能混淆時,仍用 [1] 
同“拉”,摧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之涉切《集韻》《韻會》《正韻》質涉切,𠀤音讋。《説文》敗也。從手習聲。
《廣韻》摺疊也。
《唐韻》盧合切《集韻》《韻會》《正韻》落合切,𠀤與拉同。《史記·範睢傳》魏齊使舍人笞擊睢,折脇摺齒。《注》摺,力荅反。謂打折其脇,而又拉折其齒也。
《春申君傳》折頸摺頤。
《字彙補》悉協切,音燮。《前漢·古今人表》夷王摺懿王子。《注》師古讀。 [2] 

英文

English
Zhé
疊 .
Small volume piled up with the paper.
參考資料
  • 1.    晁繼周 韓敬體.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726
  • 2.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