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

鎖定
《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是K.馬克思對美國民族學家L.H.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所作的摘要(以下簡稱《摘要》)。 [1] 
中文名
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
寫成時間
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
作    者
K.馬克思

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創作背景

1881年5月至1882年2月寫成。這份手稿於1941年在蘇聯譯成俄文收入《馬克思恩格斯文庫》第九卷出版,中國根據俄文版譯成漢文於1965年出版。
馬克思為了考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而探討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形態,一向重視原始時代歷史的研究,對有關原始社會的問題作過很多精闢的論述。但當時關於原始歷史的實際材料還不夠,因此,當摩爾根1877年發表《古代社會》之後,馬克思即寫了十分詳細的摘要和許多重要的批語,還補充了自己的研究材料。從馬克思的書信和《摘要》本身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並高度評價這本書,打算把它介紹給讀者,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闡述摩爾根的研究成果,但因逝世而未能實現。

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內容簡介

《摘要》不是客觀地轉述《古代社會》,而是採取批判的態度吸收它、改造它。《摘要》提出的見解已為F.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所採納。馬克思在《摘要》中把《古代社會》一書的結構作了重要的調整。按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首先作的摘要是第一編“由於發明及發現而來的理智的發展”,即原始社會生產力和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發展的各階段,然後作第三編家庭形式的發展以及第四編所有制關係的變革,而把第二編社會管理機構的發展放在最後。這就使之在結構上更為嚴整。在標題上改正了原著以“觀念的發展”命題的缺點。
《摘要》對原著的主要內容作了詳細的摘錄,對其中一些錯誤的或不恰當的敍述則予以捨棄。馬克思用橫線、豎線和邊頁標誌以及其他符號表示要強調的地方和其他意見,用批語和評論批評原著的錯誤看法,並闡述自己的見解。馬克思吸收和肯定原著的合理部分,並加以發揮。他補充了自己的許多研究成果,比如,在探討家庭史發展的第三編,轉述摩爾根關於共產制生活方式因血緣家庭的需要而產生,繼續存在於普那路亞家庭和美洲印第安人的若干對偶家庭所組成的大家庭中時,一再指出南方斯拉夫人和俄羅斯人也曾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大家族和共產制生活方式,而大家族在奴隸制開始成為社會制度時,又必然逐漸消逝下去。馬克思明確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從大家族中獨立出來的經濟條件,強調了一夫一妻制家庭與私有制、階級的產生的聯繫以及這種家庭中存在的對立,認為一夫一妻制家庭在萌芽時就不僅包含着奴隸制,而且還包含着農奴制,它以縮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後來在社會和國家中廣泛發展起來的對抗。在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問題上,馬克思作了許多重要補充。對研究原始社會各階段所有制發展的第四編作了詳盡的轉述,在第二編着重指出氏族制度解體和國家產生的經濟原因。他強調説明摩爾根未能認識清楚的由氏族制度轉變為國家過程中的階級鬥爭因素,私有制的產生所引起的階級矛盾。在談到雅典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時,説明在私有制存在的條件下,氏族社會中領袖與成員因財富不平等而發生利害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引起政治變革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指出,由氏族制度轉變為國家,不僅是由於氏族成員在居住上由血緣聯繫變為地域聯繫,更主要的是由於氏族內部財產上的差異而產生的對抗,除了土地和牲畜以外,貨幣資本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奴隸制就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對羅馬國家的形成和社會成分問題,也修正了摩爾根的意見,強調説明由於社會內部的階級對立導致氏族制度的解體。馬克思的這些思想,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和發揮。
《摘要》以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古代社會》所作的改造,大大地提高了原著的科學價值,使它的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始社會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參考書目

馬克思:《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人民出版社,北京,1978。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L.H.摩爾根著,楊東蓴等譯:《古代社會》,商務印書館,北京,1977。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