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摩加迪沙

(索馬里第一大城市)

鎖定
摩加迪沙(英語:Mogadishu;索馬里語:Muqdisho;阿拉伯語:مقديشو)舊名哈馬Xamar,早期拼音為Hamar),中國古稱木骨都束,是一位於東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併為索馬里第一大城市。索馬里的首都、重要港口和歷史古城摩加迪沙,位於國境東南部,瀕臨印度洋西岸,地處謝貝利河流域,雖然距赤道僅有200公里,但氣候涼爽,林木蒼翠,是索馬里的風景勝地。索馬里擁有很多駱駝,首都摩加迪沙更是駱駝比人多的城市。人口234萬(2019年)。 [5] 
索馬里自古被譽為“乳香和沒藥之邦”,曾是出產乳香和沒藥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地方。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一位名叫汗努的埃及貴族受埃及法老派遣來摩加迪沙購買香料,之後,希臘、波斯的商人和中國的航海家相繼而來。12-13世紀,繁華興盛的摩加迪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乳香和沒藥市場以及象牙和皮革的貿易中心。索馬里獨立後,摩加迪沙被定為首都,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在摩加迪沙悠久歷史中,記載着中國人民和索馬里人民的友誼。500多年前,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曾經兩次遠航到摩加迪沙,在摩加迪沙國家博物館裏,陳列着中國明代的瓷器。摩加迪沙是一座熱帶海濱城市,充滿着東方阿拉伯的情調。
中文名
摩加迪沙市
外文名
Mogadishu(英語)
Muqdisho(索馬里語)
مقديشو(阿拉伯語)
別    名
摩加迪沙/摩加迪休
行政區類別
首都
所屬地區
索馬里 [1] 
地理位置
索馬里東南部
面    積
100多平方公里
政府駐地
摩加迪沙
電話區號
61
氣候條件
熱帶沙漠氣候
人口數量
約 150 萬 [1] 
機    場
建有2個機場
地區區號
61
官方語言
英語、索馬里語、阿拉伯語 [1] 
經緯度
北緯2°02’ 東經45°21’
標準時
+3 時區 UTC/GMT +3 個小時

摩加迪沙地理位置

摩加迪沙位於索馬里南部,瀕臨印度洋。索馬里境內主要的河流謝貝利河(Webe Shebele,或又譯為Webi Shibeli)在流至離印度洋岸約30公里的摩加迪休近郊時,劇烈地向西南轉折後沿着平行於海岸線的方向,繼續蔓延320公里之後才由朱巴河(R.Jubba)河口北部的沼澤區匯流出海。雖然謝貝利河在每年二、三月時經常處於乾枯無水的狀態,但在其他季節時帶來的水量,仍提供了摩加迪沙周遭地區足夠的灌溉用水,而得以種植包括甘蔗、棉花與香蕉之類的作物。地理上,摩加迪沙城市中心位於北緯2度4分,東經45度22分處,是非洲各大城中最東者。城中著名的地標除了哈馬温舊城(Hammawein Old Town)之外,巴卡拉市集(Bakara Market)因曾發生過著名的摩加迪沙之戰(也就是電影《黑鷹墜落》中的主場景)而聲名大噪。除此之外,海濱的傑濟拉海灘(Gezira Beach)曾一度是受歡迎的度假區,卻因為長年的戰亂而失去了其吸引力。
摩加迪沙港口 摩加迪沙港口
摩加迪沙城區 摩加迪沙城區

摩加迪沙民族語言

居民主要分為薩馬勒和薩卜兩大族系,官方語言為英語和索馬里語

摩加迪沙城市特色

摩加迪沙名稱來由

摩加迪沙是一座有着1200多年曆史的古老城市,是非洲人在非洲東部沿海最早的定居地之一。摩加迪沙歷史上曾用過5個不同的名稱,如哈馬、上加尼等。哈馬是索馬里語中一種棕紅顏色的名稱,可能與當地的赤土有關。“摩加迪沙”是回曆7世紀出現的一種叫法,據説來自波斯語,意思是“國王所在地”,也就是首都的意思。

摩加迪沙城市風情

披着頭巾的女人 披着頭巾的女人
當黎明時分,乘船從浩瀚的印度洋漸漸駛向索馬里海岸的時候,海岸燈塔上一閃一閃的亮光熄滅了,茫茫無涯的海面慢慢從黑夜中甦醒過來,東方波濤滾滾的海面上開始顯示一幅海上特有的日出奇景。海岸上高聳入雲的清真寺尖塔,一排排古老的阿拉伯城堡,那一座以白色為主要色調的城市,在晨曦中漸漸顯露出它清晰的輪廓,這就是摩加迪沙。摩加迪沙人口150萬,市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藍色的印度洋襯托着這座白色的城市,顯得乾淨而美麗。市區海濱大道寬闊筆直,兩旁生長着茂密的熱帶樹木、花草,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車輛往來如梭,顯得井然而又繁華。
空中俯瞰圖 空中俯瞰圖
索馬里是一個傳統的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摩加迪沙依然保留着這方面的許多有趣的特點,在街上開汽車,常常不得不因為途中一大羣慢悠悠地行走的駱駝或牛羣擋道而放慢速度。索馬里擁有很多駱駝,首都摩加迪沙更是駱駝比人多的城市。有的市民在住房旁設欄養牛,向鄰近的人們供應鮮牛奶。摩加迪沙居民自古喜歡吃魚,魚的吃法有很多種。摩加迪沙湖泊很多,湖中鱷魚隨時可見,堪稱“鱷魚王國”。鱷魚腸是索馬里人招待賓客的珍貴菜餚。伏鱷表演是摩加迪沙最吸引遊客的一項活動。在特別耀眼的陽光照射下,高聳的伊斯蘭清真寺尖塔,白色的阿拉伯風格的建築和古堡式的房屋,隱藏綠樹叢中,顯得特別的雅緻而清新,素有“印度洋上的白色明珠”的美稱。

摩加迪沙歷史沿革

摩加迪沙遠古時期

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
雖然從古代起就有人類移居到摩加迪沙,但因此地的氣候非常不適合耕作,故長期以來皆是以畜牧業為主要產業,至中世紀時仍主要經營畜產品。

摩加迪沙中世紀

雖然實際上的起源不明,但早在九世紀時,摩加迪沙附近的地區就已經是索馬利亞內陸地區與外界聯絡的要道。來自波斯或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回教)教徒在約十世紀時來到附近地區開始殖民,由於他們相對上的經濟優勢,再加上長年與當地人的通婚,建立了一個穩定的混血文明,經常被通稱為東非城邦文明。其主要組成人口,是因所使用的斯瓦希里語(Swahili)而被稱為斯瓦希里人的亞非混血族羣。在這一系列的城邦之中,摩加迪沙與周遭的幾個城市位於地理上最北端。關於“摩加迪沙”這名稱的由來有兩種主要的説法,其中一種認為它是索馬里版本的阿拉伯語“Maqadshah”,意指“(波斯)國王的帝國設座”(ImperialseatoftheShah),暗示了波斯人可能與城市的奠基有所關聯。另一種説法認為它可能是斯瓦希里語“mwyuwa”(最北之城)的錯誤發音版本,暗示了摩加迪沙是非洲東岸一系列斯瓦希里城邦裏面,最北的一個。當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圖塔(IbnBatuta)在1331年時來到非洲東岸時,他口中的“Maqdashu”已經是一個發展得非常龐大的貿易城市,所生產的布料等物資,甚至外銷輸送至包括埃及在內的其他地區。由第一任摩加迪沙蘇丹在1269年時所興建的法赫魯·丁清真寺(MosqueofFakhrad-Din),仍然矗立在摩加迪沙的市區內。考古學家曾在摩加迪沙一帶挖掘出非常多來自古代中國、錫蘭與安南的錢幣,證明了摩加迪休的貿易對象曾遍及至這些地區。其中,來自中國的錢幣大都屬於宋代的產物,雖然也有部份屬於明代與清代的物件。這個被古代中國稱為“僧祗國”(Zenj)的斯瓦希里貿易城邦大量進口了來自阿拉伯的陶器,中國的瓷器,與印度的布料,除此之外這裏還同時生產礦物資源,並輸出木頭、象牙、貝殼、奴隸與鐵礦至其他地區。
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
直到十三世紀以後,另一個位於東非近海離島基爾瓦·基西瓦尼(KilwaKisiwani)上的海港,才因為作為大辛巴威地區盛產的黃金之主要吞吐港,而急速發展並遮蔽了摩加迪沙、拉穆(Lamu)、桑給巴爾(Zanzibar)與其他北方港市的光芒。

摩加迪沙歐洲人的入侵

摩加迪沙街頭一對茫然母女 摩加迪沙街頭一對茫然母女
在歐洲人的航海發現時代,葡萄牙人宰制了整個非洲東岸,而摩加迪沙也當然無法免除葡人在十六世紀時入侵的命運。桑給巴爾蘇丹在1871年時佔領摩加迪沙,並在十九世紀末時修築了加雷薩宮(Garesa Palace)作為當地的行政中心。

摩加迪沙摩加迪沙暴雨

英國自肯尼亞(當時是英國殖民地)方面對索馬利蘭發動攻擊,並在1941年2月26日成功拿下摩加迪沙,並一直統治着該地。1954年時,索馬里國立大學在摩加迪沙創校,是該國第一次擁有了高等教育的設置。在1960年時索馬里正式獨立,摩加迪沙也成為索的正式首都。
內戰、聯合國與美軍
摩加迪沙暴雨 摩加迪沙暴雨
1969年10月21日,一場無預期的軍事政變,將索馬里的軍事將領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MohamedSiadBarre)推上索的總統位置,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社會主義路線獨裁政治。但在1990年時,叛軍攻入摩加迪沙佔領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佈退位,並在1991年1月時出走尼日利亞的拉哥斯。1991年6月,艾迪德被選為USC的主席,但馬赫迪拒絕放棄總統頭銜,再加上索馬里境內還有許多勢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後真空的地盤,因此爆發了一場以幫派組織般的小型民兵單位為主體的軍閥內戰。聯合國最初介入索馬里事務,原本只是為了解決在索南部嚴重的饑荒問題,但很快的這項行動開始變質成具有政治目的的軍事行動,也就是美方代號“邪靈蛇行動”(Operation Gothic Serpent)的軍事任務。以國際角度來説,索馬里境內的戰爭已經變質成一種盜匪幫派之間互相爭奪地盤、處於無政府狀態的混亂,為了解決這情況,聯合國希望能透過解除各派系的武裝,在索馬里境內扶植一個西方式的中央政府。但,對於索馬里當地的各個武裝派系來説,他們並不想接受這種西方文明主導的政治方式,也不願意放棄武裝與自我防衞的力量,因此,除了敵對的派系勢力之外,外人的入侵也成為他們對抗的目標。 1993年6月5日,聯合國部隊嘗試將民兵匪首艾迪德所擁有的無線電廣播電台關閉,以制止其進一步散播反聯合國的言論,之後艾迪德的民兵們則進行反擊,在衝突中射殺了24名巴基斯坦籍的聯合國部隊士兵。為了懲罰這件事與9月時民兵對在市區內巡邏的美軍與聯合國部隊開火之舉動,美國陸軍在10月3日發動“代碼艾琳行動”(Operation CodeIrene),出動精鋭的遊騎兵部隊三角洲特種部隊,配合UH-60黑鷹直升機及多種戰情支援裝備,突襲摩加迪沙市中心的民兵據點。在這次的行動中,美軍成功地逮捕到艾迪德的兩位高階幕僚,而在任務過程中因為對民兵威脅的低估,兩架美軍UH-60黑鷹直升機在混戰中遭到火箭助推榴彈發射器(RPG)擊中尾翼導致失控墜毀,百餘名馳援與執行任務的地面部隊深陷敵陣中無法脱離。
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2張)
在這場被媒體稱為“摩加迪沙之戰”的激戰中,共有18名美軍與1名馬來西亞戰車駕駛員身亡,數十人受傷,但相對的,索馬里方面估計約有500至1000名民兵死亡,3000至4000個普通民眾受到波及(由於欠缺準確的情報管道,各方估計的數字落差非常大)。摩加迪沙戰役是越戰結束數十年後,第一次發生的近距離肉搏戰,美國作家馬克·包登(Mark Bowden)事後收錄了自己幾篇關於此事件的專題連載,在1999年3月出版了《黑鷹墜落:一個現代戰爭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 A Story of Modern War)一書,這本書之後又由英國導演雷利·史考特(Sir Ridley Scott)改拍成紀錄性電影《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而使衝突事件與摩加迪沙這城市廣為人知。 由於摩加迪沙戰役中的嚴重損失,白宮方面決定在1994年3月31日以前,全面自索馬里撤軍。這件事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任內最嚴重的軍事與外交挫敗,也使得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衝突事務之參與態度,由積極轉為保守。
雖然曾經在1994年1月16日時達成停戰協議,但索馬里境內的兩個主要交戰體系,仍然在1995年3月所有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撤出該國後,重新爆發衝突。民兵匪首艾迪德曾在1995年中時宣佈自己就任總統,但卻在1996年7月時,因為在巷戰中受到的槍傷而被擊斃。摩加迪沙市區內處於軍閥派系瓜分、時有槍火交戰的情況,正因為這混亂的局勢,2004年10月10日索馬利亞臨時國會是在隔鄰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進行選舉,選出邦特蘭共和國(Republic of Puntland,另一個從索馬利亞宣佈分離獨立的政治體)總統阿布都拉·尤素夫·阿罕默德(Abdullahi Yusuf Ahmed)擔任國家元首。然而,由於首都的安全考量,新成立的索政府並沒有真的返回摩加迪沙市內執行一箇中央政府該有的業務與功能。
摩加迪沙之戰 摩加迪沙之戰
主要的幫派交戰區域都集中於摩加迪沙的北部,相對之下,較少發生衝突的市區南部,則顯得較為富足安全。

摩加迪沙經濟

摩加迪沙是索馬里的商業中心,雖然迄今為止內戰仍未間斷,但其經濟狀況卻已較先前恢復些許。由於沒有政府的存在,因此整體的貿易環境幾乎可以説是免税狀態。部分商人會僱用高度武裝的民兵作為保鏢以自保,卻間接地降低了街頭犯罪的情況。摩加迪沙的主要工業包括了食物與飲料製造,以及簡單的紡織業,尤其是棉花去子加工。由於長年的戰火早已破壞摩加迪沙市的國際機場,因此僅有一些私人航空公司會不定期地在市區周遭的小型機場起降。摩加迪沙仍然是索馬里南部最重要的海港,並有道路連接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位於內陸的城市與地區。有點令人意外的是,雖然處於無政府狀態,但摩加迪沙卻因為獨特的背景因素而擁有東非地區最進步的電信發展,包括可以透過通訊衞星與國外聯繫的市區移動電話網絡,互聯網供應商,乃至於網絡咖啡廳的存在。

摩加迪沙名勝古蹟

摩加迪沙多名勝古蹟,城裏建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約150多座,保留着最古老的清真寺叫法克拉德亞丁清真寺,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十月二十一”廣場的兩旁是遙遙相望的清真寺和大會堂,米黃色的清真寺塔頂高聳入雲,大會堂像雄獅一樣盤踞在突起的高丘上,廣場上最令人神往的是兩座英雄銅像,他們分別挺立在10多米高的大理石底座上,彼此相隔有數米之遙,其中一個是披盔戴甲、揮劍躍馬的民族英雄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哈桑的青銅塑像。
摩加迪沙的街道筆直平坦,從巴依多瓦賓館向東行數十分鐘,可以看到一座有上千年曆史的古城堡,像巨人似的高聳在海濱。在繁華的商業區,除了建有現代化的銀行、餐廳和商店外,還保留着大集市。大集市是市內最熱鬧的地方,摩加迪沙的居民都喜歡來這裏購買各種生活用品。小商販們按照自己所出售的不同種類的商品,自動聚集在市場的某一地段,形成了糧、蛋禽、果品和布市等。銀雕是索馬里的特產之一,在摩加迪沙的小巷中,可以看到金銀匠在店中專心打造金銀首飾的情景。繞過市場南行數十分鐘,是一座設計新穎的國家劇場,這是60年代由我國援助建設的,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可容納1200名觀眾,是該市的文化中心和舉行重要會議的場所。

摩加迪沙港口

港口英文名:MUQDISHO
港口中文名:摩加迪沙
港口代碼:SOMOG
所屬航線:東非
所在國家(英):SOMALIA
所在國家:索馬里
FUEL:AVAILABLE東非索馬里首都商港。位於該國南部,港市東北,臨印度洋。北距亞丁港1122海里,柏塔拉1129海里,南距基斯馬尤港226海里,蒙巴薩港499海里,東距科倫坡港2094海里。港區有一向東北伸展的大突堤,與西北陸岸之間形成港池,船舶由東北入港。突堤內側有3個泊位,沿邊水深9-10米,頂端3號泊位是原油泊位,其西南1、2號泊位為通用泊位。港灣西端為4號泊位,西北陸岸為5號泊位,它的水深僅8.2米均用於沿海貿易。港區西南離岸還有一離岸浮筒石油泊位,可繫泊吃水12米的油輪。輸出牲畜、皮革、乳香沒藥、阿拉伯樹膠,進口糧食、工業品、百貨等。
摩加迪沙是索馬里最大的商港,通過這裏出口的貨物主要是香蕉和畜產品。原來的舊港由於水深只有兩米多,一般船隻無法進港,只能停泊在離岸大約1公里的海面上,再用駁船裝卸,因此很不適應發展貿易的需要。1977年建成了摩加迪沙新港,水深8-12米,有兩個水深10米的碼頭,可同時停泊5艘萬噸級貨輪,年吞吐量為70萬噸。

摩加迪沙軍事行動

摩加迪沙摩加迪沙巷戰

1993年10月3日,駐索馬里的美軍維和部隊出動“黑鷹”直升機和突擊隊員圍剿索馬里最大軍閥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領導的軍閥武裝利用伏擊游擊戰術,讓美軍吃夠了苦頭。這次美軍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頭巷尾陷入他們最害怕的巷戰泥淖,成百上千的羣眾瞬間幾乎全部變成殺手,連一些婦女和兒童也並不熟練地操着武器射擊。由於狹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軍後續部隊無法及時趕至增援。半天的戰鬥結束後,19名美軍突擊隊員喪生,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次日,索馬里民眾拖着一名美軍的屍體到街頭示眾慶功。這個鏡頭被記者拍到,在美國國內播放後引起一片譁然,迫於各方壓力,克林頓政府不得不宣佈從索馬里撤軍。
摩加迪沙戰役是越戰結束數十年後,第一次發生的近距離肉搏戰,美國作家馬克·包登(Mark Bowden)事後收錄了自己幾篇關於此事件的專題連載,在1999年3月出版了《黑鷹墜落:一個現代戰爭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一書,這本書之後又由英國導演雷利·史考特(Sir Ridley Scott)改拍成紀錄性電影《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而使衝突事件與摩加迪沙這城市廣為人知。

摩加迪沙恢復希望行動

摩加迪沙旅遊 摩加迪沙旅遊
恢復希望行動聯合國牽頭的,美國於1993年在非洲國家索馬里的軍事行動。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協助聯合國在當地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消滅當地軍閥和反政府武裝。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務發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國陸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特種部隊合作進行,目的是捉拿索馬里軍閥頭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於準備不充分以及情報錯誤,導致抓捕行動陷入混亂,兩架美軍160航空團的UH60黑鷹直升機被先後擊落墜毀,直升機上的倖存成員陷入民兵的包圍之中,抓捕行動隨即變成拯救行動。美軍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圍攻,激戰15小時才在巴基斯坦維和部隊掩護下撤回安全區,共有20名美軍士兵在行動中喪生,而索馬里平民和民兵傷亡超過1000人。索馬里的軍事行動是美國在越戰以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軍事行動。1993年底,美國政府對索馬里徹底失去信心,當時的克林頓總統最終下令撤軍。這次行動也使美軍看到城市作戰戰術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進城市戰術方法,為日後的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中的城市作戰提供了經驗教訓。

摩加迪沙恐怖襲擊

索馬里官方2015年2月22日證實,20日發生在首都摩加迪沙中央酒店的爆炸襲擊事件已經造成28人喪生,54人受傷。 [3] 
2021年7月2日,摩加迪沙發生一起炸彈襲擊事件,造成10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2] 
索馬里總統哈桑·謝赫·馬哈茂德當地時間2022年10月30日早間發表聲明稱,該國首都摩加迪沙教育部大樓外29日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00人死亡,300人受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