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摘(拼音:zhāi),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摘”是形聲字,從手,啇聲。本義指採摘、摘取。引申為選取。 [2]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漢典網 [3] 
中文名
拼    音
zhāi
部    首
五    筆
RUMD(86);RYUD(98)
倉    頡
QYCD
鄭    碼
DSUL
筆    順
橫、豎鈎、提、點、橫、點、撇、豎、橫折鈎、橫、豎、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編號:3062)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zhé,zhāi);入聲十二錫(zhāi) [4] 
注音字母
ㄓㄞ
總筆畫
3+11
四角碼
50027
統一碼
6458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摘”字是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左邊的提手旁作形符,表示跟“手”有關;“摘”字右邊的“啇”是由“啻(chì)”訛變而來的,作聲符。“手”字與“啇”字組合,指用手採揀樹上成熟的果實。因是指用手採揀樹上的果實,所以古人用提手旁的“手”字作“摘”字的形符。楷書的字形是由小篆演變而來的,寫作“摘”。
“摘”字的本義指“採取、摘下來”,如摘取也稱“採摘”;拿下來、除掉稱“摘除”。
“摘”字由本義引申指“選取”。如摘錄後加以編輯稱“摘編”,摘錄要點稱“摘要”,摘要記錄稱“摘記”,在文章或講話中摘錄或引用別人的話稱“摘引”;指出缺點錯誤,加以批評稱“指摘”;讀書時只摘記一些漂亮詞句,不做深入研究稱“尋章摘句”,該詞也指寫作時套用前人的章法、語句,沒有創造性。
“摘”字假借指“借”,在急用時臨時向人借錢稱“摘借”。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āi
動詞
採;用手取下(植物的花、果、葉或戴着、掛着的東西)。
pick;pluck;take off
《新唐書·承天皇帝傳》:“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以摘之。”
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摘而藏之。”
宋·范成大《新荔枝四絕》之二:“鄞船荔枝如新摘,行腳何須更雪峯。
摘青;摘瓜抱蔓;摘棉花;摘蘋果
選取。
take passages
東漢·蔡邕《琅琊王傅蔡朗碑》:“包洞典籍,刊摘沉秘。”
唐·李賀《南國十三首》之六:“尋章摘句老鵰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金史·完顏仲德傳》:“仲德摘三面精鋭日夕戰御,終不能拔。”
摘句;摘抄;摘錄
揭發。

宋·曾鞏《寄王介甫》:“羣兒困不酬,吽嚬聚譏摘。”
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詩不能無疵,雖《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

去掉。
remove
儒林外史》:“過了三日再不去,叫人來摘門下瓦。”
摘帽;摘頭;摘不開
方言。借。
borrow

摘錢
名詞
書法術語。

吳融《贈鞏光上人草書歌》:“瞬目已留三五行,摘如鈎,挑如撥。”

織機上的卷絲器。

西漢·劉向《古列女傳·母儀傳·魯季敬姜》:“服重任行遠道,正直而固者,軸也,軸可以為相。舒而無窮者,摘也,摘可以為三公。”

動詞
撥動。

元·熊朋來《瑟賦》:“立搊卧摘,竹軋木鎰。”

剔;挑。

《淮南子·齊俗》:“柱不可以摘齒,筐不可以持屋。”
《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陶公)覺得船底下有物,叫水手將篙摘起,卻是一個人。”

擾亂。

《後漢書·隗囂傳》:“西侵羌戎,東摘濊貊。”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他歷切(tì),又竹戹切(zhāi)
拓果樹實也。從手,啻聲。一曰:指近之也。
【注】臣鉉等曰:當從適省乃得聲。 [9] 

説文解字注

【卷十二】【手部】
(摘)拓果樹實也。拓者,拾也。拾者,掇也。掇者,拾取也。果樹實者,有果之樹之實也。拓之謂之摘,引申之,凡他取亦曰摘。此篆與擿音義殊。
從手,啻聲。他歷切,又竹歷切。按,竹歷切是也,他歷則為擿之音矣。十六部。宋本竹歷,今本改竹厄,以同《廣韻》。
一曰:指近之也。別一義。
【注】臣鉉等曰:當從適省乃得聲。 [10]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摘;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他歷切。音剔。《説文》:拓果樹實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賦》:摘齊行列。注:指摘行列,使整齊也。
又《廣韻》:發也,動也。元稹詩:共邀連榻坐,兼去摘船行。自注:音剔。
又《唐韻》竹厄切。《集韻》《韻會》陟革切。並音謫。手取也。《唐書·建寧王倓傳》:天后次子賢,作歌曰: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雲可,四摘抱蔓歸。
或作擿。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扌”窄“商”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齊平。“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商”,“亠”的橫筆從豎中線起筆;“⺆”的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段在橫中線;框內“古”寫在右下格,底部高於“⺆”。 [12]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ĕk
王力系統
t
ek
董同龢系統
t
ek
周法高系統
t
rek
李方桂系統
t
rik


riek


ri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ȶ
æk
擬音/王力系統

ȶ
æk
擬音/董同龢系統

ȶ
æk
擬音/周法高系統

ʈ
æk
擬音/李方桂系統

ɛk
擬音/陳新雄系統

ȶ
æk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4-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陟革切/他歷切
ȶæk
入聲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他歷切/張革切
tʰiek
集韻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陟革切
ȶɐk

入聲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他歷切
tʰɛk
禮部韻略


入聲





陟革切



入聲





他歷切

增韻


入聲





陟革切



入聲





他歷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開口呼

全清

tʂai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皆來





葉齋上聲

洪武正韻

入聲
七陌


全清
側格切
tʃək

入聲
七陌


次清
他歷切
t‘iə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三十二彭棒硬額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4-02]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67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02]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4-03]
  • 5.    顏煦之.一字一世界 19 Y-Z.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04:98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6卷[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84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33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成都;武漢: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063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710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12:1991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97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42
  • 13.    摘的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16]
  • 14.    摘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16]
  • 15.    摘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4-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