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搶購食鹽

鎖定
搶購食鹽,是一種社會事件,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SARS事件)、2011年3·11日本地震、2023年8月日本福島核污水入海計劃等時期多次發生。 [1-4] 
2023年8月,因日本核污水排海引發部分市場發生食鹽搶購現象,中鹽集團迴應:中鹽集團在全國有完善的產銷企業佈局,食鹽儲備供應充足。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4] 
中文名
搶購食鹽
類    型
社會事件

搶購食鹽典型事件

  • 非典搶購食鹽事件
2003年,受非典型肺炎疫情影響,黑龍江省大慶市等地區曾一度出現食鹽搶購現象,凡經營食鹽的商場、門市部的食鹽庫存均告罄,有些個體經營户乘機大漲價,也有的人轉手倒賣,加劇了人們恐慌心理。非典疫情期間的搶購食鹽事件在短時間內很快得到平息。 [1] 
2003年2月中旬,中國南方十省區市發生了大範圍的食鹽搶購風潮。三四天時間波及100多個市(地)、600多個縣;2003年4月22日至28日,北京等17個省區市150多個地市、1300多個縣發生小袋碘鹽搶購現象。 [2] 
  • 2011年日本地震搶購食鹽事件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東海域發生9.0級地震(3·11日本地震),受此影響,福島核電站出現核泄漏。中國不少人大量搶購、囤積食用鹽,有的人家所購食鹽竟足以讓全家吃30年。部分城市轟轟烈烈的搶購場景經媒體報道,迅速蔓延至多個省市。在此過程中,某些經銷點哄抬鹽價,據國家發改委通報,部分商家將平時1元一包的食用碘鹽抬高至10元;另據媒體報道,有的地方一袋食鹽竟被炒至20元以上。 [3] 
2011年3月17日11時21分,新華網發表文章《中鹽總公司迴應食鹽搶購現象:確保市場穩定供應》;3月17日16時04分,新華網發表《中鹽:各地食鹽儲備充足,能夠滿足羣眾需求》;3月19日19時20分,新華網發表《中鹽總公司:大部分地區食鹽出貨量仍高於正常情況,鹽業公司將全力保障供給》;3月20日20時58分,新華網發表《中國食鹽價格回落至正常水平,銷量大幅減少》。 [2] 
  • 2023年8月日本核污水排海引發食鹽搶購
2023年8月,日本宣佈於24日下午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全球持續廣泛關注和熱議,部分海外市場出現食鹽搶購現象。 [5] 
據揚州新聞廣播報道,2023年8月24日早上,在超市購買食鹽的市民明顯增多。不少購買食鹽的市民表示,雖然知道食鹽保質期只有3年,但是看到其他人買了,也就“跟風”囤一些。市民的恐慌一部分是來自微信羣,一些微信羣已經開始分享“囤鹽”信息。而在一些團購羣,一些“團長”已經開始推銷起食鹽。 [6] 
2023年8月24日,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發佈關於保障食鹽市場供應的聲明:中國對食鹽實行定點生產管理,中國食鹽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海鹽。當前中國的食鹽產品結構佔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中鹽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食鹽生產企業,食鹽產能超過1000萬噸/年,其中井礦鹽佔比95%、湖鹽佔比4%、海鹽佔比1%。中鹽集團在全國有完善的產銷企業佈局,食鹽儲備供應充足。中鹽集團具有完備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和食鹽安全風險評估體系,食鹽產品可以做到源頭可追溯,質量安全有保障。近期,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4] 

搶購食鹽負面影響

囤鹽行為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危害和負面影響,包括:
1. 資源浪費:囤鹽會導致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為大量囤積的鹽可能無法被充分利用,過期或者變質。
2. 價格上漲:囤鹽行為可能導致供應緊張,進而推高市場價格。如果大量人羣囤積鹽,會造成需求激增,對供應鏈產生壓力,可能導致物價上漲。
3. 社會恐慌:囤鹽行為會引發社會恐慌。當人們看到他人囤積日常生活必需品,會產生恐慌心理,進而引發類似搶購的行為,加劇市場緊張程度。
4. 食品浪費:過度囤積可能導致食品浪費,特別是當囤積的食用鹽過期或變質時,不但導致經濟浪費,還增加了環境負擔。
因此,我們應該遵循實際需要購買和使用食品,包括鹽,合理規劃消費,避免惡性囤積現象產生的不必要負面影響。同時,政府也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民眾的正常生活需求。 [6] 

搶購食鹽社會評價

食鹽搶購風出現,與老百姓脆弱的市場心理及不明真相有關。在平息食鹽搶購事件中,直面市場,直面百姓,做好宣傳解釋工作也是一條成功的經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食鹽宣傳工作都不可忽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