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搶炮頭

鎖定
“搶炮頭”,就是將特製炮頭點燃後射向天空後,然後落下來,人們乘機爭搶帶有標識的炮頭。據説誰家搶到炮頭,保管他全年順利、平安兼發財。所以,搶炮許願,送炮還神,就成了週而復始歷盛不衰的經典。
炮頭是好運的象徵,炮頭搶得者能獲得一個紅包、一隻雞、一隻鵝和16只鴨蛋。而且習俗規定,下一年獲得者要向神靈還回來這些“供品”,以便活動能年年繼續。此民俗活動流行於東莞市、粵東一帶。 [1] 
中文名
搶炮頭
所在地
廣東
文    革
唯一的一次中斷
起始時間
明代

搶炮頭簡介

厚街鎮古坑村由明代至今有600多年曆史,村民多姓劉,“搶炮頭”這一風俗在該村傳承已經數百年。古坑村的“搶炮頭”風俗,歷明清至民國一直不衰。20世紀50~70年代,唯一的一次中斷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時,搶炮頭被認定是封建迷信活動,被勒令停止。80年代之後,因政府提倡恢復民間羣眾喜聞樂見和有益的民間文化活動,故又盛行。而如今的“搶炮頭”也成為古坑村獨有的民俗活動。此民俗活動已在廣東廣泛地區流行。 
每年該活動地點都安排在古坑村籃球場舉行。當天中午12點左右,全村男女老幼近千人匯聚籃球場。參與活動的,除了新塘人,還有不少是鄰村的,甚至是聞聲而來的新莞人。
“搶炮頭”,就是將特製炮頭點燃後射向天空後,然後落下來,人們乘機爭搶帶有標識的炮頭。據説誰家搶到炮頭,保管他全年順利、平安兼發財。所以,搶炮許願,送炮還神,就成了週而復始歷盛不衰的經典。
炮頭是好運的象徵,炮頭搶得者能獲得一個紅包、一隻雞、一隻鵝和16只鴨蛋。而且習俗規定,下一年獲得者要向神靈還回來這些“供品”,以便獲得新一年的運氣。今年搶到炮頭者明年要將標獎如數甚至更多的酬還,以便活動能年年繼續。
據瞭解,東莞多個村有“搶炮頭”這一民俗,但有些村抑或中斷舉行,抑或數年舉行一次,只有古坑村堅持每年舉行,恢復後的近三十年風雨無阻,因此如今的“搶炮頭”也成為古坑村獨有的民俗活動。 [1] 

搶炮頭歷史傳説

據村中老人稱,“搶炮頭”日子定在正月二十和該活動最開始是一種祭祀活動有關,而祭祀的主角就是文天祥等三位宋臣。當年,劉家族人敬仰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位宋臣的忠貞不屈,不僅在村中建廟以資紀念,還將每年正月二十為祭祀日。“搶炮頭”就是祭祀慶典活動的一部分。
另一種説法是,農曆正月二十是土地公的誕辰,為向土地公祈福,庇佑一年風調雨順,每年農曆正月二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2]  現在媽祖的誕辰,關公的誕辰等都有搶炮頭。
搶炮頭 搶炮頭
[3]  鳳山祖廟炮會有竟標彩炮、祈請彩炮、竟搶彩炮。解放前只有放炮頭(俗稱搶炮頭),數量只有23枚,1、2、3炮為最幸運,象徵財丁興旺。21、22、23炮稱吉子炮,獲得以上彩炮的福户、商户來年媽祖誕獻演一台大戲酬謝神恩。4至20炮稱平安炮,獲得者按自已心儀置辦祭品拜謝媽祖。鳳山祖廟於1995年舉辦首屆彩炮會,在傳承清乾隆年代以來放炮頭模式的基礎上,首創竟標彩炮十枚,並冠以“一帆風順”、“ 雙喜臨門”、“ 三陽開泰”、“ 四季平安”、“ 五世其昌”、“ 樂臨善家”、“ 七彩呈祥”、“ 發達興旺”、“ 天長地久”、“ 頭彩長虹”吉祥名稱,吸引了很多港澳、殷户、商家、事業成功人士感恩媽祖、回報社會、支持祖廟建設,踐行媽祖精神,熱心公益事業的善舉。祈請彩炮形式,福户必須在媽祖誕前到理事會豋記,並於媽祖誕當天到天后閣祈請回家供奉。竟搶彩炮在竟標彩炮儀式後舉行,數量2000多枚,在媽祖廣場設東西南北中五座炮台同時鳴放,數以千人竟搶彩炮,場面壯觀、熱烈刺激。搶得彩炮獲得者登記後請回媽祖令旗,到媽祖神前請香(俗稱過香煙)後把彩炮供奉在自家合適的地方供奉,以祈媽祖靈光永佑家庭、吉祥如意。

搶炮頭傳承與發展

據古坑村村長介紹,“搶炮頭”活動恢復之初,只有7個炮頭。炮頭得主不僅生意紅火,而且諸事順利,結果特意搶炮頭祈福,於是“搶炮頭”活動參與者越來越多,炮頭也越來越多。
搶炮頭 搶炮頭
到2012年發展到有26個炮頭,搶到炮頭者得到一隻雞、一隻鵝,一籃鴨蛋組成的標獎。古坑村劉村長稱,獎品只是形式,“搶炮頭”講究行大運討個好彩頭。據悉,今年搶到炮頭者明年要將標獎如數甚至更多酬還,以便活動年年繼續。
搶炮頭 搶炮頭
當天“搶炮頭”的點炮照例由村長在一座搭建的約5米高台上舉行。在搶炮頭前要拍賣花炮。每個炮頭上都貼有祈福的吉祥語,如添丁發財、喜接鴻福、富貴花開,生意興榮等。點燃炮頭前,工作人員一邊打鑼一邊念吉祥語。正對着高台的籃球場中央人們自動騰出一塊空地,藥引被點燃後。“砰”的一聲,高台上的燃放者點燃了第一支炮,火炮升上天空,一聲巨響,炮頭和假炮頭四處炸開。人們的視線努力搜索在空中劃過弧線的炮頭路徑,朝着炮頭下墜點蜂擁而上,無數雙手伸向天空,然後以魚躍的方式撲向地面 。
第一個炮頭的爭奪較為輕鬆,獲得者是鄰村的陳先生,這是他第一次搶得炮頭。陳先生抱着娛樂的心態參加“搶炮頭”活動,接受記者採訪,他把“如意”、“隨緣”掛在嘴邊。而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參加“搶炮頭”活動,則是有備而來,這讓接下來的炮頭爭奪變得激烈。
搶炮頭 搶炮頭
“搶炮頭”聲名遠揚,不僅引來眾工廠組團前來“搶炮頭”,就連周邊鎮街眾市民也趕赴這場盛會。要説,湧口一廠2003年的收穫真不少,該公司派出多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組團”前來“搶炮頭”,2003年30歲的劉先生就是該廠一員工,為搶炮頭,他手掌被擦出多處細傷口,褲子膝蓋處被磨出一個大洞,他仍説要繼續努力。而“搶炮頭”的最大贏家是新塘的一家工廠,該公司派出多名員工參與,最終搶到了6個炮頭。與此同時,“搶炮頭”還吸引了周邊鎮街不少市民。“吃完早飯,我就到這裏等了。”2003年25歲的安徽小夥子阿亮特地從沙田鎮趕來“搶炮頭”,之前他從工友那裏得知厚街有“搶炮頭”的習俗,所以中午十點他就在籃球場上等候。 [4] 
搶炮頭 搶炮頭
據瞭解,前天晚上,古坑村擺了100桌盆菜,並且在籃球場舉行粵劇演出。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以前搶炮頭後晚上會放電影什麼的,但上次擺盆菜還在他兒時,相距20多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