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枯肠

[sōu suǒ kū cháng]
汉语成语,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
收藏
0有用+1
0
“搜索枯肠”指写作时竭力思索,形容才思枯竭的状态,多用于诗文创作语境。该成语出自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句“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与《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等文献均有使用示例。其语法结构为动宾式,在句中通常作谓语,含贬义色彩。近义词包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反义词则为“文思泉涌”“不假思索” [1]
拼    音
sōu suǒ kū cháng
结    构
动宾式
语法功能
作谓语
感情色彩
含贬义
近义词
绞尽脑汁、搜肠刮肚
反义词
文思泉涌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原句为“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1],通过饮茶后文思迸发的对比,反衬才思枯竭的状态。

释义与用法

播报
编辑
  • 核心语义“搜索”意为反复查找,“枯肠”比喻空乏的才思,整体形容写作时绞尽脑汁却难以成文的状态 [1]
  • 语法特征属动宾结构成语,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如《镜花缘》例句“今日宝云姐姐务要想个好顽的,若再教我搜索枯肠,那真坑死人了”。
  • 语用倾向多用于自嘲或批评文思滞涩的场景,带有贬义色彩 [1]

示例应用

播报
编辑
  1. 1.
    古代文献用例
    •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以“搜索枯肠”描写角色冥思苦想的状态 [1]
    •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贾宝玉作诗时“搜索枯肠”的情节凸显其创作困境。
  2. 2.
    现代语境延伸该成语仍活跃于文学评论领域,如批评某作品“刻意堆砌辞藻,反显搜索枯肠之态” [1]

近义与反义

播报
编辑
  • 近义成语“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挖空心思”等均强调竭力思索,但语义侧重略有不同。例如,“搜肠刮肚”更突出反复推敲的过程 [1]
  • 反义成语“文思泉涌”“不假思索”等描述才思敏捷或自然流畅的状态,与“搜索枯肠”形成鲜明对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