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搗練圖

(同名郵票)

鎖定
搗練圖:原圖是一幅工筆重設色圖,為唐代畫家張萱之作,它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搗練縫衣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豔而不俗。可惜,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搗練圖》原作被掠奪並流失海外,仍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中國郵政局表示,發行《搗練圖》郵票,又一次以現代印刷工藝表現古代文化,使國人能在方寸之間一窺名畫風采,也屬幸事一件。
作品名稱
搗練圖
作    者
張萱
創作年代
唐代
出版社
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搗練圖郵品資料

【名稱】2013-8搗練圖
【圖名】
(3-1)T 搗練圖(局部) 1.20元
(3-2)T 搗練圖(局部) 1.20元
(3-3)T 搗練圖(局部) 1.20元
小型張 搗練圖 6元
【郵票規格】44*33毫米
齒孔度數】13度
【整張枚數】10枚
【整張規格】160×158毫米
小型張郵票規格】158×37毫米
【小型張外形規格】176×68毫米
【小型張齒孔度數】13.5度
【版 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設 計 者】王虎鳴
【責任編輯】秦巍
【印 制 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1] 

搗練圖設計藝術

2013年新郵計劃公佈以後,古代名畫《搗練圖》郵票引起廣大集郵者的關注。《搗練圖》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畫家張萱之作。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這將是繼韓熙載夜宴圖、富春山居圖之後又一套古代文化以現代印刷工藝表現的郵票。
郵票採用“高網線+調頻網”以及專色、多色等複雜印刷工藝,運用高超的技藝對細節進行調試與處理,再現了原畫之美、之精。 搗練圖特種郵票在設計上着重把握住了在方寸間最大限度展現畫作神韻的分寸,即動與靜、張與收、深與淺的尺度。特別是針對中國傳統經典名畫這一題材,精準把握了古畫之古韻。
為紀念上海博物館建館60週年,“美國藏中國古代書畫珍品展”於11月2日在萬眾期待中開幕。在眾多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寶中,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最為引人注目。時隔150年,這件古代工筆仕女的巔峯之作終於得以在故土展軸開卷。 [1] 
搗練圖郵票 搗練圖郵票

搗練圖原畫賞析

《搗練圖》是唐代畫家張萱之作,絹本,設色,37釐米 145.3釐米,是中國古代仕女畫的重要代表作。該畫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搗練圖》卷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練”是一種絲織品,又是一種絲綢加工手段(即脱膠,將生坯加工成白練)。剛剛織成時質地堅硬,必須經過草木灰鹼性溶液沸煮、日曬氧化漂白,再用杵搗,加強草木灰水對絲膠的滲透能力,使脱膠均勻徹底,才能使絲綢變得柔軟潔白。
這幅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第一組描繪四個人以木杵搗練的情景;第二組畫兩人,一人坐在地氈上理線,一人坐於凳上縫紉,組成了織線的情景;第三組是幾人熨燙的場景,還有一個年少的女孩,淘氣地從布底下竄來竄去。畫家採用“散點透視法”進行構圖,把整個搗練的勞動場面分三部分呈現在讀者面前。畫面中的人物與場景 真實生動,充滿生活情趣。 [1] 

搗練圖設計師簡介

王虎鳴:現為國家郵政局郵票印刷局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曾獲“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他設計過許多優秀的郵票作品,尤其擅長名畫題材郵票設計。1990年《韓熙載夜宴圖》獲全國最佳設計獎,1998年《何香凝國畫作品》獲全國最佳郵票獎和專家獎,2002年《步輦圖》獲專家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