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援例

鎖定
援例,即引用某些事實作為依據,試圖使自己的不合理的行為合理化,不合法的行為合法化,解脱面臨的困境,減輕自己因過失而產生的內心焦慮和罪疚感。
在日常生活中,關於援例的事例是很多的,畢竟現實是繁雜的,社會又是形形色色的,什麼樣的現象都會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1] 
【援例出貢】 康熙四十九年(1710)正月,淄川縣舉行鄉飲酒禮,蒲松齡和張篤慶、李堯臣三位老友,都被推舉為鄉飲賓介。鄉飲酒禮原來是古代大夫向諸侯推舉賢人的一種儀式,後來沿襲下來便成了地方上表示尚德行、敬賢老的一種虛排場。不過,被推舉為鄉飲賓介的都是年高德劭的人,縣官要敬酒的,所以也算是一種榮譽。
然而,這對蒲松齡他們三位郢中社友來説,回想起當初少年得意,以為功名富貴唾手可得的情形,又頗使他們感到有點哭笑不得。儀式結束後,蒲松齡在歸家的路上隨口吟詠,作了一首絕句:
憶昔狂歌共晨夕,
相期矯首躍雲津。
誰知一事無成就,
共作白頭會上人。
前兩旬是追憶遙遠的過去,後兩句是説現在,這一開一合,形象地概括了他們三個人懷才不遇的一生,其中也寄寓着無限的感慨。 [2] 
中文名
援例
拼    音
yuán lì
意    義
引用成例。援,引用
出    處
咬文嚼字

援例簡介

詞目:援例
出現:朱光潛的《咬文嚼字》一文的第二段中:…………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並不很妥…………
遊戲主人《笑林廣記》中:一人援例入監,吩咐家人備帖拜老相公。

援例基本解釋

[cite a precedent] 引用慣例或先例
遇有緣事降革後援捐復原官者,淮以雙單月一併計算。——《清會典·吏部》
援例申請

援例詳細解釋

引用成例。
唐朝李德裕賜回鶻嗢沒斯等詔》:“若一處開恩,必自茲援例。”
元朝李翀 《日聞錄》卷一:“國朝 杭城 每歲三月初八日迎佛會,有一士人建言,欲援例迎夫子。”
清朝紀昀 《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有山西商,居京師信成客寓,衣服僕馬皆華麗,雲且援例報捐。”

援例援例出貢

在蒲松齡撤帳以後的家居生活中,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他的援例出貢。
關於這次出貢的時間,説法有二:一是“庚寅”説,如蒲箬《柳泉公行述》雲:“歲己丑,我父食餼二十七年,例應預考,庚寅歲貢,冬十月,一僕一騎,別無伴侶,奔馳青州道中,六日歸來,不至憊病。”王洪謀所撰《柳泉居士行略》受了《柳泉公行述》的影響,亦云“庚寅貢於鄉”。“庚寅”,即康熙四十九年(1710),當時蒲松齡七十一歲。
二是“辛卯”説。《淄川縣誌·貢生門小傳》在蒲松齡名下標明“辛卯歲貢”,“辛卯”即康熙五十年(1711),時蒲松齡七十二歲。兩種記法相差了一年。蒲箬是蒲松齡的長子,他撰寫《柳泉公行述》時,距安厝蒲松齡於村東僅八十多天,一般而論,蒲箬作為蒲松齡最親近的人之一,況且蒲松齡援例出貢就是前幾年不久的事,他的話理應是可信的。 [3] 
參考資料
  • 1.    孤草.逆境心理學: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年
  • 2.    袁世碩,徐仲偉著.蒲松齡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0:281
  • 3.    袁世碩,徐仲偉著.蒲松齡評傳.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