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握塑

鎖定
雙陸,在古代又叫“握塑”、“長行”,另外還有“波羅塞戲”的別名,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棋類活動。
中文名
握塑
別    名
“握塑”
別    名
“長行
出    處
《事物紀原》
時    期
三國時曹魏

目錄

握塑簡介

關於雙陸在中國的出現,有着多種説法。《事物紀原》一書 説,三國時曹魏“陳思王曹子建制雙陸,置骰子二”;而《山樵暇語》則認為“雙陸出天竺(今印度)……其流入中國則自曹植始之也”。上述二種看法雖在雙陸的 起源方面相異,但均以漢魏之際作為在中國出現的始發點,表明雙陸這一棋戲於三國時已在中國流行了。宋人洪遵著有《譜雙》一書,其中將雙陸分為北雙陸、南雙 陸、大食雙陸、真臘雙陸等多種制式,其棋盤刻線均不相同。從這一點來分析,雙陸當是舶來之品。傳人日久,才化入民族文化之中,成為中國古代的棋類家族的一 員。

握塑歷史經歷

雙陸傳入中國後,流行於曹魏,盛於南北朝、隋、唐以迄宋、元時期。但隋以前的史籍中,談及雙陸者鮮見,到了唐朝,記載才多起來。在日本,現存有一部叫做 《雙陸錦囊鈔》的書,書中簡地述説了雙陸的玩法。日本的雙陸是唐朝時傳入的,因此,其格式和行棋方法完全照搬唐式。根據書中所述,一套雙陸主要包括棋盤, 黑白棋子各15枚,骰子2枚。其中棋盤上面刻有對等的12豎線;骰子呈六面體,分別刻有從一到六的數值。玩時,首先擲出二骰,骰子頂面所顯示的值是幾,便 行進幾步。先將全部己方15枚棋子走進最後的6條刻線以內者,即獲全勝。由於這種棋戲進退幅度大,勝負轉換易,因而帶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偶然性。
宋代,雙陸在各地更為普及。當時,北方的酒樓茶館裏,往往設有雙陸盤,供人們邊品茶邊玩雙陸。這時的雙陸形制與打法和唐代差別不大,宋末元初人陳元靚在 《事林廣記》一書中曾封人了當時流行的“打雙陸圖”,對雙陸的格式、佈局有着形象的表現。1974年,遼寧法庫縣葉茂台7號遼墓中出土了一副雙陸棋具。其 棋盤長52.8釐米,寬25。4釐米,左右兩個長邊各以骨片嵌制了12個圓型的“路”標和一個新月型的“門”標。棋子為尖頂平底,中有束腰,高4.6釐 米、底徑2.5釐米,共30枚,一半為白子,一半施黑漆為黑子。兩枚骰子出土時已朽。這副雙陸棋具與《事林廣記》中的“打雙陸圖”形制相一致,反映出當時 北方的契丹人中也盛行雙陸活動。
雙陸在元代屬於一種“才子型”的遊戲,為文人及風流子弟所喜愛,像詩人柳貫、曲家周德清、戲劇家關漢卿等均有詠頌雙陸的佳作傳世。及至明、清,雙陸仍在上 層貴族及仕女中間流傳,不過已略呈衰勢。在《金瓶梅》、《鏡花緣》及《風箏誤》等小説、劇本中尚有提及。大概是由於象棋的盛行,雙陸這一在中國古代流行了 二千餘年的棋戲便逐漸地不那麼時興了,以致最終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