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州慢·淮左名都

鎖定
《揚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詞人姜夔的詞作。此詞開頭三句點明揚州昔日名滿國中的繁華景象,以及自己對傳聞中揚州的深情嚮往;接着二句寫映入眼簾的只是無邊的薺麥,與昔日盛況截然不同;“自胡馬”三句,言明眼前的殘敗荒涼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們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漸黃昏”二句,以迴盪於整座空城之上的淒涼嗚咽的號角聲,進一步烘托今日揚州的荒涼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詩意,抒寫自己哀時傷亂、懷昔感今的情懷。“杜郎”成為詞人的化身,詞表面是詠史寫古人,深層是寫己與嘆今。全詞洗盡鉛華,用雅潔洗練的語言,描繪出悽淡空濛的畫面,筆法空靈,寄寓深長,聲調低婉,具有清剛峭拔之氣勢,冷僻幽獨之情懷。它既控訴了金朝統治者發動掠奪戰爭所造成的災難,又對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譴責,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作品名稱
揚州慢·淮左名都
作    者
姜夔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白石道人歌曲
文學體裁

揚州慢·淮左名都作品原文

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1] 

揚州慢·淮左名都註釋譯文

揚州慢·淮左名都詞句註釋

⑴揚州慢:詞牌名,又名“朗州慢”,雙調九十八字,平韻。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後人多用以抒發懷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
⑷初霽(jì):天剛放晴。霽,雨雪後初晴。
⑸薺麥:薺菜和麥子。一説野生麥子。彌望:滿眼。
⑹戍角:軍營中的號角。
⑺自度此曲:自己創作了《揚州慢》這個詞調。
⑻千巖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姜夔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王風》篇名。據説周平王東遷後,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為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後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⑼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設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為左,西為右。名都,著名的都會。
⑽竹西:竹西亭,揚州名勝之一,在揚州北門外。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⑾少駐:稍作停留。初程:整個旅程的第一站。一説作者因初次到此,故曰“初程”。程,旅程。
⑿春風十里:指昔日繁華的揚州道上。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⒀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這裏應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⒁廢池喬木:廢毀的池台,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後餘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⒂清角:悽清悲涼的號角聲。
⒃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俊賞:俊逸清賞。鍾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⒄豆蔻:形容少女美豔。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⒅青樓:妓院。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⒆二十四橋:揚州城內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藥橋。
⒇紅藥:紅芍藥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 [2-4] 

揚州慢·淮左名都白話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麥。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淒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淒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藴。
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會,在風光秀麗的竹西亭,解下馬鞍稍作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當走過從前春風十里繁華的舊道上,到處都是薺麥一片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沿岸後,連那荒廢的池苑、高大的古樹至今還討厭説起舊日用兵。將近黃昏時候,淒涼的號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劫後的揚州城。
晚唐的杜牧雖作過超卓的鑑賞,可設想他今天重遊此地,也一定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以表達出此刻憂時傷亂的深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但只有橋下江中的波心蕩漾,月色淒冷,處處寂靜無聲。橋邊的紅芍藥,想已無人賞識,它不知道每年替什麼人開花繁生! [4] 

揚州慢·淮左名都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時姜夔二十餘歲。根據詞前小序所説,其時作者初訪揚州。這是經過最近兩次戰亂洗劫過的揚州,作者見到城內、城外一片蕭條景象,聯想到古時繁華的揚州,尤其是詩人杜牧筆下的揚州,懷古之情油然而生,因自度此曲並填詞,以寄懷抱。 [5]  [6] 

揚州慢·淮左名都作品鑑賞

揚州慢·淮左名都整體賞析

姜夔在這首詞裏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處就在於交代寫作的緣由和寫作的背景。而這首小序則更明確地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原因、內容和主旨,讓人更好地、更深入地瞭解詞人寫作此詞時的心理情懷。
此詞描寫揚州戰後的荒涼,情景相生,虛實互用,在強烈的今夕對比中表現了對國事盛衰的感傷。起以“名都”“佳處”,點出揚州昔日的地位,“春風十里”概括昔日佳盛之景,“盡薺麥青青”(一片荒野)一筆收盡,以反差強烈的畫面寫出盛衰之變。下用“胡馬窺江”四字,最簡潔地交待造成今夕鉅變的原因,深契詞體用筆之道(詞體猶不宜執滯於時政之實,需用形象影寫)。接着展寫兩筆,形象地表現“胡馬窺江”的惡果:昔日“春風十里”,今已荒無人煙,池塘廢棄,喬木叢生,至今還怕提起當年兵災;只有黃昏時軍中的號角,飄蕩在淒涼的城市上空。“都”應上“盡”,兩個包攬副詞寫出“胡馬窺江”對揚州繁盛的徹底破壞,並將“空城”“薺麥青青”“廢池喬木”一線貫串,着以“黃昏”之景和空蕩蕩的前線軍號之聲,構成了一整幅讓人驚心動魄的荒涼畫面。上片實寫“今”。
下片從揚州著名的典故“杜郎俊賞”着筆,虛寫“昔”。“算”字領起虛寫之筆:杜牧“而今重到須驚”,強烈的反差存於字外;“青樓夢好難賦”,風流俊賞之地變為清角吹寒的危險前線,也寄於不言之中。以詞體最本色的“俊賞”素材,來寫黍離麥秀的主題,也表現了作者的行家手段。劉永濟謂姜夔“喜以杜牧自比”,多首詞作中都寫到,這除了時代和性格的原因,與杜牧故事是詞體最本色的素材不無關係。下以“二十四橋”接“青樓”云云,説笙簫玉人云集的風流俊賞之地,如今只有一輪冷月的倒影被水波搖盪,極寫荒涼空寂,識者許為名句。結拍“橋邊紅藥”無人欣賞,也是説昔日風流繁華之地變成了廢池喬木的荒城。“無聲”與上“空城”和“清角吹寒”相應,“為誰”與上“俊賞”和“廢池喬木”相應,文思一筆而下,筆致絲絲入扣,宜乎大詩人蕭德藻當時即加稱許。陳匪石謂:“寫被兵之地寂寞無人,鮑照之賦,杜陵之詩,亦不是過。”
縱觀全詞,行文的基調都籠罩在一種悲涼悽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裏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
這首詞今昔對比,虛實相映,形成極強的表現力,為白石“清剛”詞風代表作之一。它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寫景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為情思。它的寫景,不俗不濫,緊緊圍繞着一個統一的主題,即為抒發“黍離之悲”服務。詞人到達揚州之時,是在金主完顏亮南犯後的十五年。戰爭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就是“猶厭言兵”。這裏,作者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於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對這戰爭的痛恨和詛咒,當然要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在這首詞中是比較突出的。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流雲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於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描寫,是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月繁華已不復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蕩”是俯視之景,“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盪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今日之蕭條。
善於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餘音繚繞,餘味不盡,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此詞大量化用杜牧的詩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流俊賞,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但他的追昔,主要懷念的是揚州的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這多少削弱了嚴肅的愛國主義主題。
人稱姜夔的詞風清雅空靈,此詞表現得非常突出。此詞的清雅空靈不但表現在詞語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還表現在造境上,如用“猶厭言兵”表現兵燹之後的殘破,用杜郎名句表現揚州昔日的繁華,用“二十四橋”“波心蕩”“冷月無聲”表現清幽傷感的氣氛,用“橋邊紅藥”表現“寂寞開無主”的荒涼。 [5]  [6]  [7] 

揚州慢·淮左名都名家點評

宋·張炎詞源》:《揚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又:詞中句法,要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襯副得去,於好發揮筆力處,極要用工,不可輕易放過,讀之使人擊節可也。如……姜白石《揚州慢》雲:“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此皆平易中有句法。 [7]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府城東北有竹西亭故杜牧詩云“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豆蔻梢頭二月初”及“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皆牧之句。 [8] 
清·先著、程洪《詞潔輯評》卷四:“無奈苕溪月,又喚我扁舟東下”,是“喚”字着力。“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是“蕩”字着力。所謂一字得力,通首光彩,非煉字不能,然煉變亦未易到。“水”“橋”“月”點明今昔情景的不同。 [8] 
清·李佳《左庵詞話》卷下:詞家有作,往往未能竟體無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覺片羽可珍。……姜白石雲:“波心蕩、冷月無聲。”又云:“冷香飛上詩句。” [8] 
清·賙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白石號為宗工,然亦有俗濫處(評《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8] 
清·張德瀛詞徵》卷一:詞有與詩風意義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鉅制,多寓微旨。……姜白石“淮左名都”,擊鼓怨暴也。……其他觸物牽緒,抽思入冥,漢、魏、齊、梁,託體而成。揆諸樂章,明於協聲,信悽心而咽魄,固難得而遍名矣。 [8] 
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卷十三:“自胡馬窺江去後”,《詞綜》作戎馬,《詞律》作吳馬,當是元人所易,相沿未改。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數語,寫兵燹後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萬言,亦無此韻味。 [8] 
近代·鄭文焯《鄭校白石道人詞曲》:紹興三十年,完顏亮南寇,江淮軍敗,中外震駭;亮對為其臣下殺於瓜州。此詞作於淳熙三年,寇平已十有六年,而景物蕭條,依然有廢池喬木之感,此與《淒涼犯》當同屬江淮亂後之作。 [8] 
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捲上: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説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裏看花,終隔一層。梅溪、夢窗諸家寫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風流,渡江遂絕,抑真有運會存乎其間耶。 [8] 

揚州慢·淮左名都作者簡介

姜夔,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少隨父宦遊漢陽。父死,流寓湘、鄂間。詩人蕭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來於蘇、杭一帶。與張鎡、范成大交往甚密。終生不第,卒於杭州。工詩,尤以詞稱。精通音律,曾著《琴瑟考古圖》。詞集中多自度曲,並存有工尺旁譜十七首。其詞清空峻拔,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詩説》《白石道人歌曲》等。 [9]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三)[M].北京:中華書局,1965:2180-2181
  • 2.    徐中玉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158-160
  • 3.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3:430-432
  • 4.    陸林編注.宋詞(白話解説)[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220-221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748-1749
  • 6.    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下卷)[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3::832-833
  • 7.    李旭校注.姜夔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M].武漢:崇文書局,2019:3-9
  • 8.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766-2770
  • 9.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