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州建築雕飾藝術

鎖定
《揚州建築雕飾藝術》從藝術學的視角研究揚州傳統建築雕飾,拍攝揚州古建築及細部特寫千餘張,遴選570餘張,編纂成冊。作者張燕(1944-),女,江蘇揚州人,東南大學教授、文學院學術委員、設計藝術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王虹軍,1934年生於江蘇興化,中共黨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圖書、文博(羣文)專業副高級職稱評委會會員,江蘇省影協名譽理事,揚州市文聯名譽委員,揚州市影協藝術顧問,現受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歷代建築圖冊編委會邀聘,參與《古風》中國曆代建築系列圖冊(國家重點出版工程)的攝影工作。 [1] 
中文名
揚州建築雕飾藝術
作    者
張燕,王虹軍
出版時間
2001年12月1日
出版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810508667 [1] 

揚州建築雕飾藝術內容簡介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揚州的名字,令多少騷人墨客為之嚮往。它歷漢唐而至明清,長期是江淮水運的樞紐和南北貨運的集散地、繁華的商業都會和文化名城。清代,鹽業的帶動使揚州經濟達於鼎盛。商人們在揚州大興土木,“增假山而作隴,家家住青翠城闉,開止水以為渠,處處是煙波樓閣”,康乾南巡又使揚州園林聲譽扶搖於蘇州園林之上,經濟的和繁榮則使會館、寺廟多如林立。徽商帶來徽州的建築匠師,使徽州建築藝術融入揚州建築之中,“迎鑾”又使揚州建築參酌了京師款式,加上揚州地處南北之間,形成北方官式風格與江南民間風格雜糅的建築風格。清人錢泳評論:“造屋之工,當以揚州為第一”。乾隆間李鬥借劉大觀語云:“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經過幾百年風風雨雨,這些現存的刻印着揚州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築,已屬鳳毛麟角。
本書從藝術學的視角研究揚州傳統建築雕飾,拍攝揚州古建築及細部特寫千餘張,遴選570餘張,編纂成冊。書首冠以中英文對照目錄和兩萬言總論;接着,分會館書院、高門大宅、城效園林、祠堂寺廟等六類,展示圖例,每圖下有詳盡的鑑賞文字。作者在總論中,敍述了揚州傳統建築的藝術特色、揚州傳統建築雕飾藝術的風格流變及民藝特點,並且總結工匠經驗,介紹揚州傳統建築的青磚雕飾工藝,分析了揚州傳統建築雕飾藝術生成發展的時代原因。全書藝術性、學術性、史料性並重,資料全面精確,突出建築的細部雕飾,同時展示它在整體建築上的位置,使一般讀者借一斑而得窺揚州園林住宅之概貌,得到美的藝術享受;使建築專業讀者從中得到設計和施工工藝的借鑑;使藝術學、文化學、歷史學學者藉以瞭解揚州文化的生成和發展。

揚州建築雕飾藝術作者簡介

張燕(1944-),女,江蘇揚州人,東南大學教授、文學院學術委員、設計藝術中心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漆藝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聊城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民進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東南大學本部支部主任等。研究方向中國藝術歷史及理論。
王虹軍,1934年生於江蘇興化,中共黨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圖書、文博(羣文)專業副高級職稱評委會會員,江蘇省影協名譽理事,揚州市文聯名譽委員,揚州市影協藝術顧問,曾受聘兼任中國攝影函授學院輔導老師,東南大學藝術學系、揚州職工大學、揚州師範學院攝影專業教授,現受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歷代建築圖冊編委會邀聘,參與《古風》中國曆代建築系列圖冊(國家重點出版工程)的攝影工作。

揚州建築雕飾藝術圖書目錄

青磚的藝術——論揚州傳統建築雕飾
揚州建築雕飾攬勝
一 會館書院
(一)湖南會館門樓
(二)嶺南會館西側大門
(三)嶺南會館門樓
(四)梅花書院
(五)四岸公所門樓
二 高門大宅
(一)馬世傑住宅大門
(二)李氏鹽商住宅大門
(三)丁氏鹽商住宅大門
(四)鹽商盧紹緒住宅大門
(五)佚姓鹽商住宅大門
(六)高郵王府大門
(七)吳道台故居
(八)劉莊大門
(九)九巷舊城老屋
(十)朱自清故居
(十一)丁家灣民居大門
(十二)江上青故居
(十三)揚州青磚小巷
三 城、郊園林
(一)寄嘯山莊
(二)個園
(三)小盤谷
(四)汪氏小苑
(五)逸圃
(六)二分明月樓
(七)平園
(八)匏廬
(九)珍園
(十)蔚圃
(十一)治春園香影廊
(十二)卷石洞天與盆景園
(十三)王氏小園
(十四)瘦西湖
(十五)平山堂
(十六)高郵文遊台
四 寺廟祠堂
五 標誌建築
六 公私收藏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