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之河

鎖定
揚之河,即揚之水,又名徽溪、練水。新安江的二級支流,練江的支流(一般作正源)。揚之河發源於安徽省績溪縣境內,有三源。正源揚溪源,源於板橋頭北部龍叢源林區的黃花尖(海拔974米)西麓;西源大源,源出大會山;東源登源,源出古大鄣山逍遙巖。三源於臨溪匯合,經江村環入歙縣境,至竦口納雙竦河,至豐溪納湄川,再經桂林、殷家村、吳山鋪在歙縣縣城附近與布射、富資、豐樂等水匯合而注入練江。揚之水之名,源於《詩經·唐風·揚之水》,有“揚之水,白石鑿鑿”之句,讚美激揚的河水。古人取作河名,以示文雅。 [1] 
中文名
揚之河
外文名
Yangzhi River
別    名
練水
所屬水系
新安江-錢塘江水系
地理位置
安徽南部
流經地區
績溪、歙縣
發源地
安徽省績溪縣境內
主要支流
板橋河
際坑源
王家源
乳溪
翬溪 展開
主要支流
板橋河
際坑源
王家源
乳溪
翬溪
大源河
登源河
雙竦河
湄川河 收起
河    長
68 km
平均流量
16.9 m³/s
面    積
68.1 km²

揚之河幹流概況

揚之河 揚之河 [2]
揚之河主源源頭稱揚溪源,發源於板橋頭北部雙嶺下,在板橋村東南,匯西來的板橋河之水,南流穿揚溪源峽谷,從大丘田進揚溪鎮境內,稱揚之河、揚之水。揚之河於揚溪左納由叢山關來匯之水;折西南流,至際坑口右納際坑源水,至郎家溪右納王家源水;進入績溪小盆地,至績溪縣城北,右納乳溪水;繞縣城東南側,於城南右納翬溪源水,經雄路至浦川,右納大源河(大源河集水面積164平方公里,河長48公里),至臨溪左納登源河(登源河集水面積180平方公里,河道長55公里);臨溪以下,河牀漸寬且深,至江村環進入歙縣境內,至竦口右納雙竦河;至豐溪右納眉川河;進入桂林小盆地,至東山營,右納布射河(布射河集水面積91平方公里,河道長41公里);至歙縣徽城鎮下葛塘,右納富資水(富資水集水面積87平方公里,河道長35公里),至河西橋與豐樂河匯合為練江本幹。
源頭揚溪源穿流於峽谷之中,河牀質為岩石,河段長10.8公里;揚之水上段績溪境,長36公里,河牀質為岩石,上口寬50米,底寬45米,洪水深5米,枯水深0.3米;下段歙縣境,長18.6公里,河牀質為砂,上口寬173米,底寬165米,洪水深8米,枯水深0.8米,比降1.23‰。

揚之河支流概況

揚之河板橋河

板橋河發源於尚田鄉五畝地村東之中降山北麓,烏農衝與馬蘭之間,流經廟山、白川、在板橋頭匯入揚溪源。因村南小河上原有木板橋,橋在村頭,小河名、村名遂緣於此。清嘉慶年間,木板橋被洪水沖毀,改建石拱橋,但“板橋頭”名延用。

揚之河際坑源

際坑源發源於績溪縣中部最高峯仙人巖尖北麓霞潭附近, 經際坑、岱上等村於際坑口匯入揚之河,全長約十公里。因此水在績溪古區劃之一、二、三都交界處的山谷中穿流,有都際分界之意,故稱際坑源。

揚之河王家源

王家源發源於績溪華陽鎮王家源村,流經王家村、石門裏、洪富村,於郎家溪匯入揚之河。

揚之河乳溪

乳溪發源於績溪縣北十里大坑之凹,流經乳坑、麻鴨、十畝園,於上三里匯入揚之河。績溪因水而得名,據縣誌記載,“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故名績溪”。

揚之河翬溪

翬溪發源於翬嶺仙嚴巖尖南麓,流經翬溪口、高遷進入績溪縣城區,於城區匯入揚之河。
參考資料
  • 1.    歙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歙縣誌 :中華書局 ,1995-07 :第二編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
  • 2.    揚之河  .績溪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引用日期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