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一益二

鎖定
揚一益二是一個術語。唐朝時長江流域商業城市,以揚州,益州(成都)為兩個中心。安史之亂以後,北方經濟地位下降,長江流域地位上升。揚州、成都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所以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説法,成都物產富饒,所以當時諺語稱"揚一益二"。
中文名
揚一益二
朝    代
地    區
揚州、益州

揚一益二詞語釋義

揚一益二
唐代,古代經濟文化達到封建社會的巔峯,城市經濟持續發展。“揚一益二”是對唐代東南、西南兩大都市,即揚州、益州,其經濟發展的諺語表述。全國工商業經濟最繁榮的是揚州,次為益州。
唐宋兩代,對其都有記載:
元和郡縣誌》:“揚州與成都號為天下繁侈,故稱揚、益”。 注:元和年間(806-820)
《資治通鑑.卷259》:“先是,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及經秦、畢、孫、楊兵火之餘,江、淮之間,東西千里掃地盡矣”。---------(注:唐末軍閥戰爭導致揚州經濟衰落。楊指的是楊行密
唐會要》卷86:“廣陵當南北大沖,百所集。”
《舊唐書》卷182: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成都記序》:“大凡今之推名鎮為天下第一者曰揚益”。
《嘉慶揚州府志》卷六十三:“故有唐藩鎮之盛,惟揚益二州,號天下繁侈”。
唐代淮南道地圖 唐代淮南道地圖
1、唐代淮南道區劃圖 [1] 
揚一益二 揚一益二
2、南宋方輿勝覽》描述的揚州 [2] 
揚一益二 揚一益二

揚一益二歷史背景

九州地圖 九州地圖
揚州南朝時稱為廣陵,屬於古揚州(上古天下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的淮南地區。隋文帝廢州,行郡縣二級行政規劃,置江都郡隋煬帝開運河,移宮江都郡,定位了“揚州”,即“淮南江北海西頭”,並最終亡於江都。揚州地處長江運河交匯之處,交通便利,商業繁盛,而江南古都金陵(南京)毀於戰亂,又因為隋朝、唐朝都是北方政權,而南方尚未充分開發(宋朝大南遷),所以政治經濟中心就移至江北廣陵。《唐會要.卷六十八》:景雲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製。敕天下分置都督府二十四,其揚、益、並、荊為大都督府。這24個都督府為:汴州、齊州、兗州魏州、冀州、幷州、蒲州、鄜州涇州、秦州、益州、綿州、遂州、荊州、夔州、通州、梁州、襄州、揚州、安州、潤州、越州、洪州潭州,管理南方開發、軍事事務。到唐末時,天下大亂,唐朝名存實亡,亂世割據,揚州達到鼎盛,城市規模僅次於長安城和洛陽城,城門數比長安還多,包括子城和羅城,面積16.8平方公里
故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張詁《縱遊淮南》的“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 禪智山光好墓田”,以及杜牧揚州三首》“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天碧台閣麗,風涼歌管清。纖腰間長袖,王佩雜繁纓。格軸誠為壯,豪華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等等點名道姓直接以揚州入詩入題,讚美揚州繁華美麗的名篇佳作,可謂不可勝數。
成都屬於古梁州,東漢併入以雲南為主的益州,治所遂遷至成都,故成都又有益州的別名。現代成都市(Chengdu City),別稱“錦城”、“蓉城”、“少城”,簡稱“蓉”、“蜀”、“成”位於四川省中部,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成都是中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首批(24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前311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户,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裏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有數的大城市,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蜀繡”為全國三大名繡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佈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闕戀,豈憚南路賒。
前日登七盤,曠然見三巴。漢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棧道籠迅湍,行人貫層崖。巖傾劣通馬,石窄難容車。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龍蛇。水種新插秧,山田正燒畲。
夜猿嘯山雨,曙鳥鳴江花。過午方始飯,經時旋及瓜。
數公各遊宦,千里皆辭家。言笑忘羈旅,還如在京華。

揚一益二相關記載

《成都記序》:“大凡今之推名鎮為天下第一者曰揚益。”
容齋隨筆》:“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掌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
《舊唐書 德宗本紀》:“請為兩都、江陵、揚州、成都、汴州、蘇州、洪州等署常平輕重本錢,上至百萬貫,下至十萬貫,收斛鬥匹段絲麻。”
新唐書》卷《高駢傳》:“揚州雄富冠天下。”
《元和郡縣誌》:“揚州與成都號為天下繁侈,故稱揚、益。”
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時號揚益,俱曰重藩,左右皇都。”
資治通鑑》卷二五九 唐昭宗景福元年:“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
《嘉慶揚州府志》卷六十三:“故有唐藩鎮之盛,惟揚益二州,號天下繁侈。”
權載之文集》卷十一:“揚州四會五達,此為咽頤。”
《道程及郡國志》阿拉伯人:“四大港,龍編、廣州、泉州、揚州。”
舊唐書》卷一八二《秦彥傳》:“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
參考資料
  • 1.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
  • 2.    祝穆.《方輿勝覽》:中華書局,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