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提貝斯提高原

鎖定
提貝斯提高原是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的熔岩高原,位於乍得西北部。
中文名
提貝斯提高原
位    置
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
約480公里
約280公里

提貝斯提高原簡介

提貝斯提高原 提貝斯提高原
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的熔岩高原,在乍得西北部。長約480公里,寬約280公里。5座火山海拔在3,000米上下;圖西德火山為休眠活火山;最高峯庫西山海拔3,415米,是死火山。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多呈暴雨降於夏季。地勢崎嶇,風蝕、季節性水流侵蝕強烈。居民多從事半遊牧,以飼養駱駝、驢、綿羊為主。局部種植椰棗、大麥、粟、西瓜、煙葉等。產阿拉伯樹膠。野生動物有北非小羚羊、狷羚、野牛、扁角鹿、鬣狗胡狼沙漠狐野貓、獅等。為旅遊、狩獵區。有鎢、錫和石油礦藏。奧祖以北有大鈾礦。公路沿西部山麓南通拉若。在恩德拉利有飛機場。設有沙漠研究站。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

提貝斯提高原地理位置

提貝斯提高原地圖 提貝斯提高原地圖
撒哈拉沙漠分為幾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於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爾高原,位於尼日爾的艾爾高原和位於乍得的提貝斯提高原);東部是最為荒涼的區域,為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點為位於提貝斯提高原中的庫西山,海拔為3415米。

提貝斯提高原地理地貌

戈壁 戈壁
提貝斯提高原地貌是典型的戈壁
礫漠,又稱礫石荒漠,中國蒙古語稱戈壁指乾旱地區粗大礫石覆蓋的地面。是古代堆積物經強勁風力作用,吹走較細的物質,留下粗大礫石覆蓋於地表、形成礫漠。
撒哈拉沙漠乾旱地貌類型多種多樣。由石漠(巖漠)、礫漠和沙漠組成。石漠多分佈在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尼羅河以東的努比亞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礫漠多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佈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沙漠的面積最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佈。
礫漠多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佈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如提貝斯提礫漠、卡蘭舒礫漠、蓋圖塞礫漠等。沙漠的面積最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佈。

提貝斯提高原氣候

提貝斯提高原氣候特徵

提貝斯提高原位於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屬於熱帶沙漠氣候
這裏氣候條件極其惡劣,降水量少而變率大: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多呈暴雨降於夏季。氣温高、温差大:由於雲量少,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濕度小,因此白天氣温上升極快。
夜間較涼,因為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間,也有出現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間。
蒸發強、相對濕度小:熱帶沙漠氣候因為經常無雲、風大、日照強、氣温高、相對濕度小,因此蒸發力非常旺盛。可能蒸發散量約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達百倍。

提貝斯提高原乾旱原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埃塞俄比亞高原,對濕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温減濕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提貝斯提高原原始居民

公元前7000年,乍得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有利人類居住,該區的人口強勁增長。乍得其中一些重要的考古發現(主要位於博爾庫-恩內迪-提貝斯提區)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乍得盆地上曾有以農業維生的人定居,為期超過2000年。這個區域成為了各個文明的活動中心,根據出土的手工藝品和口述歷史紀錄,其中最早期的是薩奧文明。公元9至10世紀,薩奧人建立乍得撒哈拉地區的第一個、也是國祚最長的帝國──加涅姆帝國,16世紀後,出現與之抗衡的巴吉米爾王國和瓦達伊王國,從此三國混戰不休。加涅姆帝國以及隨後的政權都建基於控制經過該區的跨撒哈拉貿易通道。除了為了搶奪奴隸,這些政權的控制地都未曾伸延到南部的草原。1883年至1893年間,各王國都被蘇丹人拉比赫·祖拜爾征服。

提貝斯提高原沙海之謎

提貝斯提高原是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高原。這裏氣候炎熱乾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這極端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礦地,竟然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沙漠上許多綺麗多姿的大型壁畫,就是這遠古文明的結晶。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巖壁上刻有駝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公里的壁畫羣,全繪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巖陰上,五顏六色,色彩雅緻、調和,刻畫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壁畫羣中動物形象頗多,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動物受驚後四蹄騰空、勢若飛行、到處狂奔的緊張場面,形象栩栩如生,創作技藝非常卓越,可以與同時代的任何國家傑出的壁畫藝術作品相媲美。從這些動物圖像可以相當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區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畫上有有划着獨木舟捕獵河馬,這説明撒哈拉曾有過水流不絕的江河。人們不僅對這些壁畫的繪製年代難以稽考,而且對壁畫中那些奇怪形狀的形象也茫然無知,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謎。

提貝斯提高原巖畫

巖畫1 巖畫1
撒哈拉沙漠南部,從中央撒哈拉巖畫羣的阿杰爾高原費贊往東南,經過泰內雷、賈多及提貝斯提到博爾庫,都有大量的巖畫。上述地區每一巖畫區域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巖刻主要密集在賈多、西提貝斯提、博爾庫和阿伊爾;崖壁畫則多分佈在恩內迪和東提貝斯提。這裏我們提到的是屬於這個廣大地區的馬裏乍得巖畫
乍得是中部非洲的另一個內陸國家。它的北部提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東部為蘇丹達爾富爾高原的延伸,自北向南,受深谷的切割,形成複雜的地貌。巖畫發現在乍得的東北部。
巖畫2 巖畫2
耶內得巖畫點位於乍得的東北部。那裏有巨大的、砂岩質的、周圍是斷層的孤立山地。這裏的景象是很荒涼的,現在只有少數特達族、達扎族飼養着駱駝居住在這裏。
這個地方的行政中心是費特,有軍隊駐紮,也是扣押和殺害罪犯的地方。周圍都是沙漠,離此最近的城鎮也相距有數百里之遠,犯人要逃出去是不可能的。就在這個不毛的山地,到處遺留有龐大的巖畫羣。
這裏最古老的巖畫,是在這裏的氣候尚處在濕潤期時候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之前。隨着氣候的變化,這裏飼養的動物也從牛--馬--駱駝,於是巖畫的內容和形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牛時代”和“馬時代”,當時的彩色崖畫較多,崖壁畫中所反映出來的生活,人們是住着圓錐形用獸皮覆蓋的帳蓬式房子,用椎舂米。人物形象的表現很有特色,形式也很多樣:有帶狀形的、有厚腳形的、有線狀形的等。也有穿吊鐘形裙子的。還有用特殊方式描繪的牛,可能是原始部落民族用以表現繁殖願望的。在後期的彩色崖畫中,出現穿短褲和靴子的,是接受歐洲文化影晌的表現。

《舂穀的婦女》
舂穀的婦女 舂穀的婦女
阿西米得爾的“描繪牛的巖陰”,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牛的形象是從側面表現的,在牛的後兩腿之間,有一塊用白色描繪的乳狀形體,這可能是為了表達祈求牛乳豐產的心情和願望。此外,阿西米得爾的巖陰處,有人居住過的痕跡。在一處巖陰向外有半圓形長約50米的石塊積存,它可以阻擋風砂、躲避雨水,是宜於居住的地方。
曼達西那的崖畫《舂穀的婦女》(圖)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崖畫位於在費特的西邊約20公里處,有一處定名為曼達西那的巨大巖山,在高達數十米的巖陰處,描繪了許多彩色崖畫。其中的一幅,表現身穿長裙的婦女正在舂穀,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都與真人接近,是一幅很寫實的作品。
提貝斯提高原-相關問題 撒哈拉沙漠中的高原
找來一張非洲地形圖,看撒哈拉大荒漠的地形。會發現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撒哈拉中間是高的。
撒哈拉中間有許多分割開來的高原。隨口就讀出了幾個:“阿德拉爾高原塔甘特高原伊福拉斯高原阿哈加爾高原阿伊爾高原、提貝斯提高原”,大約有十幾個。
而且撒哈拉大荒漠還有一個特點,它的周邊不是山就是高原,如西北角是大高原,西南是幾內亞高原,東北角是利比亞高原,東南是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邊是阿贊德高原等。還有一個特點是這些高原上的河流大部分是外流河,流向大海。是發散型的,不是向心型的,它們不向撒哈拉內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