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提婆

(印度佛教中觀派的創始人龍樹的弟子)

鎖定
提婆(Deva),生於約200年,卒於225年,一説生於170年,卒於270年。意譯為天(乃天人之天,非天空之天),又稱聖天(Aryadeva),據傳他曾抉一目供神(一説施一婦人),故亦稱“獨目提婆” [1-2]  。提婆為印度佛教中觀派的創始人龍樹的弟子,禪宗西天第十五代祖師,據藏傳佛教資料及《大唐西域記》謂,出生於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屬剎帝利。出家後遍學三藏。後遊學印度,投入龍樹門下。《提婆菩薩傳》則謂其生於南印度,屬婆羅門種姓 [2] 
提婆約生活於公元三世紀,以智辯著稱,常與外道辯論,後被外道殺害。有著作《四百論》、《百論》、《百字論》等流傳下來,都是中觀派的重要作品。
本    名
提婆
別    名
聖天、獨目提婆 [2] 
外文名
Deva
Aryadeva [2] 
意    譯
人    物
禪宗西天第十五代祖師
著    作
《四百論》、《百論》等
形    象
頭戴班智達帽,身着印度式袈裟

提婆人物生平

提婆事蹟主要見於鳩摩羅什為他所作傳記,玄奘《西域記》中也有記載。龍樹在南喬薩羅國弘法時,他聽説後便前往與之辯論,幾番論辯後被龍樹理論所折服,因此在龍樹座下皈依佛門。此後他積極協助龍樹弘揚大乘中觀思想,還多次代表龍樹與外道鬥法。如他曾代龍樹去摩揭陀國的波吒釐子城,戰勝了該國王所支持的外道,在此地樹立了佛教的威風。一次他在朱木那河與恆河匯流處的缽羅耶伽國(阿拉哈巴德)與婆羅門外道展開辯論,在這次辯論中,他以“天”是“我”,“我”是“汝”,“汝”是“狗”的觀點,説明追樂求實,實不可得的空觀道理。這在印度佛教史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基於這一理論,他堅決反對婆羅門教的偶像崇拜,主張“以威靈感人,智德伏物”。由於他屢次戰勝婆羅門教外道,被感到恥辱、生起嫉妒的一婆羅門弟子殺害。據記載,他在肚破腸流、奄奄一息的慘狀下,仍告訴刺殺他的人從哪條路逃走才能避開其未開悟弟子們的報復,表現了超凡脱俗的忍辱精神、怨親平等的博大胸懷以及真正人法兩空的修持境界。藏傳佛教資料謂其於南印度香至國附近的蘭伽那達逝世 [2] 

提婆個人作品

提婆及其師傅龍樹都沒來過中國,但他們的《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被南北朝時來華的著名龜茲高僧鳩摩羅什譯成中文,成為弘揚大乘中觀派三論宗立宗的理論基礎。

提婆主要成就

提婆發展了龍樹的學説,認為凡用語言表述的法都是假有;而離名言概念的法則不可知。在破斥小乘及外道時,主張破而不立,由此闡明一切皆空的諸法實相 [2] 

提婆形象

提婆的形象沒有特別之處,頭戴班智達帽,身着印度式袈裟,雙手結印。
參考資料
  • 1.    馮契.哲學大辭典•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 2.    任繼愈 主編.佛教大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