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探究式教學法

鎖定
探究式教學(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稱“做中學”、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閲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繫,從中找出規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學習方法架構。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中文名
探究式教學法
外文名
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類    別
教育模式
特    點
以學生為中心、歸納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法提出

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從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變得越來越明確。

探究式教學法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慾望
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度、邏輯合理的問題。
(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實驗探究。這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同時,要求教師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或者查閲,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範學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單個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來完成。要注意培養學生尋求合作的團隊精神。經過探究過程,學生要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或者查閲的資料進行總結梳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釋。不同的學生或者團隊可以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釋或看法。他們要能夠將自己的結論清楚地表達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三)適時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學生不明白時可適當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四)課堂上合作探究,訓練主動學習的能力
探究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啓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正處理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係,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
1、交流自學成果。
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維相互碰撞,努力撞擊出創造思維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四人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彙報。
2、合作學習,探究疑難。
讓學生對“交流成果”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質疑解疑。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同桌互幫,四人小組研討,全班辯論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競爭搭建舞台,使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傳授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合,單一性思考和求異性思維相結合。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誘導。如:“你認為他説得對嗎?為什麼?”“對他的回答你滿意嗎?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等等,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討論中,教師要做到:
(1)要密切關注討論的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和引導;
(2)要發現多種結論,特別注意和自己備課時不一致的結論,變教案為學案
(3)要充分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及時發現優點,特別是善於捕捉後進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討論要使學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激發表現欲,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五)課後留創新作業,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課後,教師佈置的作業要改革,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1、留因材施教的作業。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留作業應做到因材施教,採用按能力分組、分層、適度佈置作業。如學習了課文後,我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
(1)自由讀你喜歡的段落,抄寫課後詞語;
(2)摘抄並背誦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喜歡畫畫的同學還可以畫一幅山水畫;
(3)寫讀後感或請你當一回導遊寫一段導遊詞
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其中的一項來完成。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訓練,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2、留課外閲讀的作業。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最有意義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閲讀範圍”。課外閲讀的作業,不但擴大了學生的閲讀面,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而且能促進學生積累詞語,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閲讀和寫作的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3、留寫日記的作業。日記是學生暢談自己喜、怒、哀、樂的廣闊天地,是學生訴説心裏話、觀察社會、評頭論足的陣地,學生在寫日記時覺得有話可寫、樂寫、想寫。留寫日記的作業,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持之以恆,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4、留想象的作業。亞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
”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必須善於想象。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捕捉課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鼓勵學生髮散、變通,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如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於是,我讓學生在課後充分發揮想像力。

探究式教學法教學設計

(一)、目的性原則
充分考慮探究內容應達到的目的以及應發揮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和實際操作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能力,並在實踐與研究過程中體會和學習科學方法
(二)、部分探究與全部探究相結合的原則
設計探究式教學,就是要創造條件選擇一些合適的內容讓學生完整地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由於探究內容和課堂教學時間、任務的限制,在具體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時,要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統的觀念進行有意識的設計,逐級推進,系統安排
(三)、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在整個實踐與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互相啓發。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同時,提高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成為物理探究活動的設計者和活動過程的引導者與組織者。要求教師要努力尋找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之間最佳的結合點,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善於將各種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生活情景中的直接經驗,並善於使學生將直接經驗與所學的知識結合,力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四)、面向全體學生,主動發展的原則
“發展的主體是發生主動行為的學生”,“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些什麼,而不是教師教了什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表現為主動構建新知識,積極參與交流與討論,並不斷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反思,改進學習策略。在教學設計中,確定教學要求時,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應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並始終堅定“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充分發揮每一個同學的最大潛能,從而滿足各種水平學生髮展需要,使教學過程更能滿足其個性發展的需要。
(五)、與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補充的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組織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通過探究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進行,使教學具有時效性
(六)、實踐性與創新性的原則
鼓勵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
(七)、科學性和教育性的原則
一個可行的、高質量的創造性教學設計必須以科學性作保障。科學性是指物理探究活動的目標、內容等是科學工作者的,採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等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的。
教育性原則是指探究活動要有教育意義,寓教育於探究活動之中。科學性和教育性的原則要求探究活動要有明確的方向和教育目的,把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起來。

探究式教學法缺點

1、多數比較適合小班教學,在許多大班級實施時難度較大。
2、耗時比較長,在課時比較少的學科實施探究式教學時只能夠選擇性應用。

探究式教學法相關內容

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HIBL)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它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