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採菱行

鎖定
《採菱行》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樂府詩。此詩施大筆墨、花大力氣描述了歲秋之季,白馬湖上的採菱姑娘們辛勤忙碌的勞動生活。全詩語言清新,敍述流暢,既有明秀豔麗之筆,又不失清輝愁澀之韻,在兩相對比之中,詩人的真性情袒露無遺。 [1] 
作品名稱
採菱行
作    者
劉禹錫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樂府詩
作品別名
採芰女

採菱行作品全文

採菱行
並引:武陵俗嗜芰菱1,歲秋矣,有女郎盛遊於馬湖,薄言採之2,歸矣御客3。古有《採菱曲》,罕傳其詞,故賦之以俟采詩者4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綵鸞翔。
盪舟遊女滿中央,採菱不顧馬上郎。
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5
長鬟弱袂動參差6,釵影釧文浮蕩漾7
笑語哇咬顧晚暉8,蓼花綠岸扣舷歸9
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系船萍滿衣。
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10
攜觴薦芰夜經過11,醉踏大堤相應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12,月照寒波白煙起13
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1] 

採菱行註釋譯文

採菱行詞句註釋

1.武陵:古郡名,即今湖南省常德市。嗜(shì):特殊的愛好。芰(jì):菱,四角菱。
2.薄言:句首語氣詞。
3.御:招待。
4.俟(sì):等待。采詩者:蒐集風謠的官吏。
5.時:時時。蘭橈(ráo):蘭木做的船槳。
6.長鬟(huán):長長的髮髻。弱袂(mè):窄窄的袖子。參差:不整齊的樣子。
7.文:同“紋”,花紋。這裏指金釧映入水中的影象。
8.哇咬:笑語聲。
9.蓼(liǎo)花:水草花。
10.檣(qiáng):桅幹。估客:商人。
11.觴(shāng):酒杯。薦:推舉,介紹。
12.屈平:屈原(約前340—277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祠:廟宇。沅(yuán)江:湖南省的一條重要的河流,發源於貴州省。
13.寒波:因夜間氣温較低,水面比白天要冷,所以稱為寒波。 [2] 

採菱行白話譯文

武陵郡的風俗喜歡吃芰菱。到了秋天,就有許多姑娘來到白馬湖,採芰菱,回去招待客人。古代有《採菱曲》,其詞在世上很少流傳,所以我作了這首《採菱行》以等待採集風謠的人來採集它。
白馬湖呀,湖水飽滿,秋高氣爽,水面上紫菱如錦,遊着彩色的鴛鴦。
姑娘們在湖心划動着小船,採摘菱角呀,誰去看那小夥子騎在馬上。
比多比快各找對手呀,不時用蘭木槳兒劃開輕波細浪。
長髮窄袖兒輕輕地搖動,頭釵手鐲兒在水中盪漾。
姑娘們笑語喧譁披着晚霞,扣舷而歌返回長滿水草的岸旁。
一起登上市鎮橋邊的碼頭呀,野草繫住小船,水萍沾滿了衣裳。
家家的竹樓都臨近水邊的大路,下面桅杆林立,船上盡是客商。
他們攜着酒壺菱角,夜間經過竹樓,醉悠悠地踏着節拍在堤上歌唱。
呵,這沅江之濱是當年屈原放逐的地方,月光照着清冷的水波,江上白霧茫茫。
在這裏聽到一曲江南的民歌,怎不使人把那三千里外的長安眺望。 [2]  [3] 

採菱行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朗州(今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期間(805—815年)。劉禹錫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至朗州當司馬,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十月起,在朗州一共住了十年。這十年間,他的心情是鬱鬱寡歡的,雖然他的鬥爭精神並未因此而減弱。當他聽到南方人唱歌的聲音,他又想起了北方的長安,路途阻隔,何時能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這種思想時刻縈繞在他的心裏,因此,他寫下了《採菱行》這首詩,以抒發自己的當時的鬱悶心情。 [3] 

採菱行作品鑑賞

採菱行文學賞析

在一個天高氣爽的秋天,作者來到了武陵縣西七里的白馬湖畔。只見白馬湖水平蕩蕩一片。紫色的菱角如錦繡一般鋪在水裏,水面上浮游着彩色的鴛鴦。這已經是一幅色彩豔麗的畫面了。
“白馬湖平秋日光”,似唐代孟浩然的詩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來,可是在孟浩然詩裏還沒有如此色彩鮮麗的菱角和鴛鴦,更沒有下面的“盪舟遊女滿中央”,這是由於各人所要表達的內容不同的緣故。拍打着翅膀的鴛鴦,鋪在湖上的錦繡般的菱角,映襯着美麗的採菱的姑娘們,這是劉禹錫展示給讀者的一幅採菱圖畫。當然,這幅圖畫不是靜止的,畫面上,那姑娘們專心一意地坐在船上採菱,兩隻巧手如同穿梭,身旁發生的一切,她們都不顧及。原來她們互相面對面地在“爭多逐勝”。瞧她們將蘭木槳輕輕一轉,在微風激起的波浪上船兒慢慢地移動,她們長頭髮梳成的環形發醬和輕軟的衣袖,在搖動着,顯出不整齊的樣子,而她們頭上的髮釵,手上的釧鐲,清楚地倒映在碧綠的湖水中,在明鏡般的湖面上,跟着微波盪漾。這是一幅美妙的圖畫,畫中姑娘們“笑語哇咬”,點點的蓼花之中,小船沿着湖岸回來,而姑娘們扣舷而歌。她們將野生的蔓草把船兒繫住,一起熙熙攘攘地走上了市橋畔的碼頭。這開頭的十二句,也就是這首詩的主要部分,主要寫採菱姑娘的活動。在這裏,透露出青春的活力,勞動的愉快,大自然景色的美麗,充溢着一種樂觀、向上、積極的情趣。
接下去四句寫估客們晚上的活動:沽酒,買菱、宵飲、醉歌。“家家竹樓臨廣陌”是説姑娘們的家是在竹樓之上,而這些竹樓下臨着“寬廣的道路”,這就為引出估客作了準備。在這首詩裏,可以引申為水上的通道。即家家的竹樓下臨着廣闊的水道,這樣解,才和“下有連檣多估客”能聯繫起來。竹樓的下面有一條連着一條的大船,上面多是一些“估客”,他們拿着酒觴,吃着菱角,夜裏經過這些竹樓,“醉踏大堤相應歌”,帶着醉意,踏着大堤,互相唱着歌兒。這種買菱宵飲的估客生活,大堤踏歌的武陵風俗。
最後四句寫作者因估客唱歌而引起的感慨。一曲南音,勾起了詩人貶官武陵而心繫長安的遷客情懷,如同屈原放逐沅湘而懷念郢都一樣。劉禹錫在貶官朗州期間,“唯以文章吟詠,陶治倩性。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禹錫或從事於其間,乃依騷人之作,為新詞以教巫祝,故武陵谿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舊唐書》)這首詩就是這樣,作者在小序中寫道:“……古有采菱曲, 罕傳其詞,故賦之以俟采詩者。”
此詩中洋溢着一種民歌風味,雖然不象《竹枝詞》或《楊柳枝詞》那樣本身就是優秀的民歌,然卻頗有“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水鄉情調,顯待清新,活潑,可愛。 [3] 

採菱行名家點評

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嶽珍《樂府詩集》:全詩的基調,輕快而明朗,“寒波白煙”,也只有秋光的明淨,而沒有霜風的淒冷。看來,採菱女青春的氣息,也感染了這位聽歌者。 [4] 

採菱行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 貞元九年(793年),和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當年又中博學宏詞科,官監察御史。永貞年間,參與王叔文革新運動,被貶連州刺史,再貶朗州司馬,後受裴度推薦,晚年任太子賓客。故後世稱“劉賓客”。劉禹錫詩才卓越,白居易譽其為“詩豪”。內容多反映時事和民生疾苦,詩文繼承前人優秀文學遺產,又吸取民間文學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 [5] 
參考資料
  • 1.    趙娟,姜劍雲評註.劉禹錫集[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45.
  • 2.    高志忠. 劉禹錫詩詞譯釋[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77-82.
  • 3.    朱宏輝,徐榮街. 唐詩賞析[M]. 連雲港:連雲港市教師進修學院, 1979,171-175.
  • 4.    嶽珍選編. 樂府詩集[M]. 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131.
  • 5.    (清)蘅塘退士編;曹敏行譯註,唐詩三百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09,第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