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採光口

鎖定
為了獲得天然光,人們在房屋的外圍護結構(牆、屋頂)上開了各種形式的洞口, 裝上各種透光材料如玻璃、乳白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等,它既可以使室內明亮又可免受自然界的侵襲(如風、雨、雪等)。這些裝有透光材料的孔洞統稱為採光口。按照採光口所處位置可分為側窗和天窗兩種。有的建築同時兼有側窗和天窗,稱為混合採光。
中文名
採光口
目    的
獲得天然光
種    類
側窗和天窗
作    用
使室內明亮和免受自然界侵襲
材料種類
玻璃、乳白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等
所屬學科
工程技術

採光口基本介紹

為了獲得天然光,人們在房屋的外圍護結構(牆、屋頂)上開了各種形式的洞口, 裝上各種透光材料如玻璃、乳白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等,它既可以使室內明亮 又可使室內免受自然界的侵襲(如風、雨、雪等)。這些裝有透光材料的孔洞統稱為採光口。按照採光口所處位置可分為側窗和天窗兩種。有的建築同時兼有側窗和天窗,稱為混合採光。

採光口側窗

側窗是在房間的一側或兩側牆上開的採光口,是最常見的一種採光形式。它一般放置在0.9m左右高度。有時為了爭取更多的可用牆面,或提高房間深處的照度,以及其他原因,將窗台提高到2m以上,稱為高側窗。高側窗常用於展覽建築,以爭取更多的展出牆面;用於廠房以提高房間深處照度;用於倉庫以增加貯存空間。
側窗構造簡單,佈置方便,造價低,光線的方向性好,有利於形成陰影,適於觀看立體感強的物體,並可通過窗看到室外景觀,擴大視野,在大量的民用建築和工業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側窗的主要缺點是照度分佈不均勻,近窗外照度高,照度沿房間進深方向下降很快。改進側窗採光特性的措施有:使用擴散透光材料(乳白玻璃、玻璃磚);使用折射玻璃;採用傾斜頂棚;調節小區佈局,減輕擋光影響;與周圍物體保持適當距離,防止遮擋等。 [1] 

採光口天窗

隨着生產的發展,車間面積增大,用單一的側窗已不能滿足生產需要,故在單層房屋中出現頂部採光形式,通稱天窗。由於使用要求不同,形成各種不同的天窗形式。
1、 矩形天窗
矩形天窗是一種常見的天窗形式。它是由裝在屋架上的天窗架和天窗扇組成。窗扇一般可以開啓,也有通風的作用。實質上, 矩形天窗相當於提高位置(安裝在屋頂上)的高側窗,它的採光特性也與高側窗相似。
2、橫向天窗
它是將部分屋面板放在屋架下弦,利用露出的屋架安裝窗扇採光。與矩形天窗相比,橫向天窗省去了天窗架,降低了建築高度,簡化結構,節約材料。
3、鋸齒形天窗
鋸齒形天窗屬單面頂部採光。這種天窗由於傾斜頂棚的反光,採光效率比縱向矩形天窗高,當採光係數相同時,鋸齒形天窗的玻璃面積比縱向矩形天窗少15%~20%。它的玻璃也可做成似斜面,以提高採光效率,但實際很少用。鋸齒形天窗的窗口朝向北面天空時,可避免直射陽光射入車間, 因而不致影響車間的温濕度調節, 故常用於一些需要調節温濕度的車間,如紡織廠的紡紗織布印染等車間。
4、 平天窗
這種天窗是在屋面直接開洞,鋪上透光材料(如鋼化玻璃、夾絲平板玻璃、玻璃鋼、塑料等)。由於不需安裝天窗架, 降低了建築高度,簡化結構,施工方便。
5、 井式天窗
井式天窗是利用屋架上、下弦之間的空間, 將一些屋面板放在下弦杆件上形成井口。井式天窗主要用於熱車間。為了通風順暢,開口處常不裝設玻璃窗扇。為了防止飄雨, 除屋面做挑檐外,開口高度大時還在開口中間加幾排擋雨板。

採光口採光設計步驟

1、蒐集資料
(1)瞭解設計對象對採光的要求
①房間的工作特點及精密度。
②工作面位置。
③工作對象的表面狀況。
④工作中是否容許直射陽光進入房間。
⑤工作區域。
(2)瞭解設計對象其他要求
①採暖。
②通風。
③泄爆。
2、選擇採光口形式
根據房間的朝向、尺度、生產狀況、周圍環境,結合上一節介紹的各種採光口的採光特性選擇適合的採光口形式。在一幢建築物內可能採用幾種不同的採光口形式,以滿足不同的要求。
3、確定採光口位置及可能開設的窗口面積
(1)側窗
常設在朝向南北的側牆上, 由於它建造方便, 造價低廉,維護使用方便, 故應儘可能利用側窗採光,不足之處再用天窗採光補充。
(2)天窗
側窗採光不足之處可設天窗。根據車間的剖面形式及其與相鄰跨的關係,確定天窗的位置及大致盡寸(天窗寬度、玻璃面積、天窗間距等)。
4、估算採光口尺寸
根據車間採光要求和擬採用的採光口形式及位置,查出所需的窗地比。值得注意的是由窗地比和室內地面面積相乘獲得的天窗面積,僅是一種估算窗口面積的方法,它產生的採光效果隨具體情況不同會有很大差別。因此, 不能把估算值作為最終確定的開窗面積。
5、佈置採光口
估算出需要的採光口面積,確定了窗的高、寬尺寸後就可進一步確定窗的位置。這裏不僅考慮採光需要而且還應考慮通風、日照、美觀等要求,擬出幾個方案進行比較選出最佳方案。 [2] 
參考資料
  • 1.    邢雙軍 .建築物理: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8
  • 2.    彭克偉、劉強 .建築裝飾與物理環境: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