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掠射望遠鏡

鎖定
掠射望遠鏡是利用X射線以近乎平行的角度照射在金屬平面上時發生掠射的原理進行成像的望遠鏡。射線很易被介質吸收﹐且在介質中其折射率近於1。這表明﹐折射系統不可能用在X射線波段﹐而X射線在非常傾斜的掠射角下將產生全反射。
中文名
掠射望遠鏡
外文名
grazing incidence telescope
設計原理
利用全反射原理

掠射望遠鏡簡介

1970年代早期美國的天空實驗室上搭載了掠射式望遠鏡,用於拍攝太陽,是首個用於天文觀測的大型X射線望遠鏡。1978年發射的愛因斯坦衞星是首個搭載大型掠射式望遠鏡的X射線天文衞星。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射的大部分X射線天文衞星上都安裝了掠射式望遠鏡,口徑和分辨率都在不斷提高。

掠射望遠鏡原理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的超低膨脹玻璃掠射鏡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的超低膨脹玻璃掠射鏡
掠射 X射線望遠鏡就是利用這種全反射原理設計而成的。1952年﹐沃爾特首先建議利用X射線掠射的全反射現象來進行光學聚焦﹐使用兩個同軸共焦旋轉圓錐曲面組合構成的光學系統﹐可以減少像差。他還提出三種有實用意義的成像系統方案。

掠射望遠鏡用途

掠線望遠鏡的輻射接收器有乳膠(膠捲或幹板)﹑正比計數器﹑X射線圖像轉換器等。乳膠是使用最廣泛﹑歷史最長的輻射接收器﹐它可以積累與儲存太陽像﹐能充分地利用觀測時間﹐使用方便。迄今在X射線天文觀測中仍佔相當重要的地位。使用乳膠記錄方法的不利之處在於它的效率很低﹐需要較長的累積時間。在空間探測上使用受到限制。利用X射線圖像轉換器作為X光望遠鏡的輻射接收裝置沒有這些缺點。在 X射線天文中已經使用的X射線圖像轉換器有兩種﹕微通道板(MCP)﹐是根據二次電子發射的原理由許多極細的高鉛玻璃管構成的﹔閃爍晶體﹐一些透明的晶體(如碘化鈉或塑料)在吸收X光子後﹐原子(或分子)被激發(或電離)﹐它們在核態向低能態過渡中發射出可見輻射﹐即可用通常光導攝像管﹑正攝像管﹑二次電子電導攝像管來拍攝。位置靈敏正比計數器是一般正比計數器的變型﹐是使用許多平行金屬絲獲得信息的計數器﹐它靈敏度高﹑分辨率低﹐適合探測十分微弱撓鈧鎄射線展源。

掠射望遠鏡實際應用

在恆星X射線天文學中使用的掠射X射線望遠鏡﹐在結構上與太陽 X射線望遠鏡相似。由於恆星的輻射流量比太陽弱得多﹐因而恆星掠射X射線望遠鏡要求有更大的有效集光面積和更靈敏的探測器。為了探測宇宙中較弱X射線源﹐美國在七十年代開始研製集光面積為1﹐000平方釐米﹑焦距為610釐米的掠射X射線望遠鏡﹐視場為60 ﹐分辨率為2。

掠射望遠鏡光路結構

掠射望遠鏡經常採用的光路結構有柯克帕特里克─貝茨型(Kirkpatrick-Baez)、沃爾特型(Wolter)和龍蝦眼型(Lobster Eye)等,其中沃爾特型又分為Ⅰ、Ⅱ、Ⅲ型三種結構。
沃爾特型三種光學結構 沃爾特型三種光學結構
柯克帕特里克─貝茨型是最早出現的型號,發明於1948年,使用兩塊互相垂直的拋物面會聚X射線。沃爾特型使X射線先經過拋物面再經過雙曲面發生會聚。這種結構廣泛應用於各種大型X射線望遠鏡,其中Ⅰ型的應用最為廣泛。
龍蝦眼型是於1970年代末提出的,特點是視場大,焦平面是曲面,較少得到應用。在實際的掠射望遠鏡中,經常使用若干不同口徑的反射面製作成套筒以增大有效口徑,例如XMM-牛頓衞星上安裝的掠射式X射線望遠鏡由58層沃爾特Ⅰ型套筒組成,最大的一層直徑為7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