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掛甲山摩崖造像

鎖定
掛甲山摩崖造像,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吉昌鎮,從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開始至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900多年間歷代摩崖石雕。 [3] 
掛甲山摩崖造像由西至東共分有5個區,每個區有2~3龕,多為火焰式或尖拱形,山東靠北的山岩有許多曲尺形石壁。第一處向東的一面刻有兩個佛像,左邊的佛坐在仰着的蓮花台上,右邊的橫坐在大象背,向北的一面有帶笑容的佛像,像的兩面都刻有大隋開皇二年等字。第二處石刻向東的一面,左邊是坐在蓮花台上的佛像,像一手支着頭,一手擺在膝上,左腿下垂,右腿屈坐。 [2] 
2019年10月7日,掛甲山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掛甲山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吉昌鎮
所處時代
北朝至明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481-4-00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掛甲山摩崖造像歷史沿革

掛甲山摩崖造像從北魏太和元年(477年)開始至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900多年間歷代摩崖石雕。現存摩崖石刻隋、唐風格尤甚,個別龕為金代風格,宋代摩崖造像無實物保存,唯有石刻題記存留於此。 [3] 

掛甲山摩崖造像建築格局

掛甲山摩崖造像由西至東共分有5個區,每個區有2~3龕,多為火焰式或尖拱形,山勢南北縱列,一端靠連綿的山峯,一端臨小河,隔河是石頭城。山東靠北的山岩有許多曲尺形石壁,形成一幅幅的摺狀平面。平面上保存着很多古代雕刻。第一處向東的一面刻有兩個佛像,左邊的佛坐在仰着的蓮花台上,右邊的橫坐在大象背,向北的一面有帶笑容的佛像,像的左上部略有殘缺,佛為雙腳交叉坐。像的兩面都刻有大隋開皇二年等字。第二處石刻向東的一面,左邊是坐在蓮花台上的佛像,像一手支着頭,一手擺在膝上,左腿下垂,右腿屈坐;向北的一面浮雕有佛像及脅侍。佛坐在須彌座上,後有背光脅侍立在兩旁,旁有宋代年號的題字,向北一面石刻已被石板與廢土掩住。 [2] 

掛甲山摩崖造像文物遺存

掛甲山摩崖造像衣紋線條非常簡練流利,旁邊刻有宋黑寧二年、大金皇統五年、大定九年等字及不明年代的唐太宗請佛詩。 向東一幅是唐開元年間刻的題字,一面連有三個金,都凸雕着一佛二脅侍,像是長方形臉,有螺形發醫,笑容可掬。 [2] 

掛甲山摩崖造像歷史文化

解放前反動軍隊曾在這裏修築工事,因此大部石刻已被埋入土中,沿着山崖下舊戰壕上下搜尋,可以在多處看到從土中聳出的摩崖頂端字跡,證明土中還有着不少的埋藏,在每一石壁的頂上,並露有椽孔痕跡,可以知道這些石刻原先是有走廊一類的小型建築物保護着的。當地傳説尉遲敬德隨唐太宗出征時,曾在此山憩兵掛甲,故有今名。 [2] 
在掛甲山東側山岩上有許多曲尺形的石壁,這些折狀平面上也保存着大量雕刻藝術品,與石窟中的圓雕相比,這些平面上的雕刻基本採用了剔地突起與線雕相結合的手法。 [1] 

掛甲山摩崖造像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掛甲山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掛甲山摩崖造像旅遊信息

掛甲山摩崖造像地址

掛甲山摩崖造像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吉昌鎮。

掛甲山摩崖造像交通

乘坐吉縣公交1路可前往掛甲山摩崖造像。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編著. 黃河中游峽谷[M]. 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7.11:112.
  • 2.    孫進已,蘇天鈞,孫海主編;藺新建,孫泓常務副主編;王綿厚,馮永謙,齊心等副主編. 中國考古集成 華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綜述 2[M]. 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1994.06:1515.
  • 3.    張繼前編著. 臨汾山水名勝[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12:138-139.
  • 4.    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發〔2019〕22號)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