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掛屏

鎖定
掛屏拼音是guà píng,指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在鏡框裏供懸掛用的屏條。
中文名
掛屏
拼    音
guà píng
注    音
ㄍㄨㄚˋ ㄆㄧㄥˊ
出    處
清沉初《西清筆記·紀職志》

掛屏基本資料

詞目:掛屏
[1] 

掛屏引證解釋

指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在鏡框裏供懸掛用的屏條。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職志》:“ 江 南進掛屏,多橫幅。”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再看看自己的喜棚,壽堂,畫着 長坂坡 的掛屏……他覺得自己確是高出他們一頭。” [1] 

掛屏基本含義

紫檀螺鈿邊琺琅花鳥掛屏  清代 紫檀螺鈿邊琺琅花鳥掛屏 清代
清初出現掛屏,多代替畫軸在牆壁上懸掛,成為純裝飾性的品類。它一般成對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組稱四扇屏,八扇一組稱八扇屏,也有中間掛一中堂,兩邊各掛一扇對聯的。這種陳設形式,雍、乾兩朝更是風行一時,在宮廷中皇帝和后妃們的寢宮內,幾乎處處可見。明代以前,屏風多趨於實用,主要用於遮蔽和作臨時隔斷,大多是接地而設。好奇者出於欣賞目的,做炕屏(設在寢室後牆,充當炕圍子)、桌屏(陳設在條案和書桌上的小型插屏)等,形制雖小,卻不失屏風的形式。掛屏和小插屏所不同的是,它己脱離實用傢俱的範疇,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和陳設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