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捲毛柯

鎖定
捲毛柯(Lithocarpus floccosus C. C. Huang & Y. T. Chang)是殼鬥科柯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江西、廣東、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7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概述圖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捲毛柯
拉丁學名
Lithocarpus floccosus C. C. Huang & Y. T. Chang [1]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殼鬥目 [5] 
殼鬥科
柯屬
捲毛柯
分佈區域
中國江西、福建、廣東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捲毛柯形態特徵

喬木,高7-10米,芽鱗被甚短的伏毛,枝纖細,通常渾圓,當年枝、嫩葉葉柄及花序軸均密被黃棕色抹落時呈卷叢狀的細毛,葉背被早落性的捲曲柔毛,兼被一層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的細圓點狀灰白色鱗腺,二年生枝暗褐黑色,皮孔甚細小。葉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長5-10釐米,寬1.5-3釐米,頂端短突尖,尾狀,鈍頭,基部楔尖,全緣,中脈在葉面平坦,但下半段常略凹陷,側脈每邊6-9條,互不連結,支脈不明顯,僅在擴大鏡下可見;葉柄長約1釐米。花通常雌雄同序,花序長8-15釐米;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2-4枚,長1.5-2毫米,花後花柱座明顯伸長,殼鬥淺碗狀,寬10-15毫米,包着堅果下部,殼壁薄,基部略增厚,小苞片甚小的三角形,緊貼,覆瓦狀排列,被稀疏微柔毛;堅果寬圓錐形,寬10-15毫米,頂端的柱座明顯突出,高約2毫米,無毛,慄褐色,有淡薄的白粉,果臍淺凹陷。花期5-6月,果次年7-8月成熟。 [2] 

捲毛柯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700米山地常綠闊葉林中,與鴨腳木、紅豆屬及樟科植物混生。

捲毛柯分佈範圍

產自江西南部(尋烏)、福建(南靖、武平等地)、廣東東部(饒平、惠陽)。模式標本採自福建南靖。 [2] 

捲毛柯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