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捕風捉影

(漢語成語)

鎖定
捕風捉影(拼音:bǔ fēng zhuō yǐng)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出自《漢書·郊祀志》。 [1] 
“捕風捉影”意思是逮住風,抓住影子,後指不可能做到的事,比喻説話做事沒有確切的事實根據,無事生非;在句子當中一般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1]  [5] 
中文名
捕風捉影
拼    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近義詞
望風捕影、無中生有、道聽途説
反義詞
實事求是、耳聞目睹、確鑿不移
注    音
ㄅㄨˇ ㄈㄥ ㄓㄨㄛ ㄧㄥˇ
出    處
《漢書·郊祀志》

捕風捉影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景,終不可得。” [1] 

捕風捉影成語故事

漢成帝十幾歲做皇帝,到了中年以後還沒有子嗣,這在中國封建社會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漢成帝非常焦慮,食不安,寢不眠。 [2] 
有人便大講迷信,勸漢成帝求神拜祖。漢成帝逐漸熱衷於搞祭祖活動,疏於朝政。而那些獻策者和巫婆神漢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高官厚祿。長安郊外的上林苑成了漢成帝大搞祭祖活動的地方。每一次祭祖活動都搞得隆重而鋪張,浪費了許多錢財不説,根本就不起作用。漢成帝卻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朝中有一位叫谷永的光祿大夫,看到這種情況十分擔心。他經過思考,冒着殺頭的危險上書漢成帝,直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奉勸漢成帝早點兒清醒過來。 [2] 
在奏章中,他這樣寫道“對於明瞭天地本性的人,神怪根本迷惑不了他;對於知曉萬物道理的人,行為不正的人根本逃不過他的眼睛。現在有些人大肆宣揚祭祖的方法,大談神仙鬼怪,彷彿世界上真有仙人,真的有長生不死之人,真的可以立刻滿足所有人的願望。可是,如果真的要去尋找它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都是虛無縹緲的,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根本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主都不聽這些話,而聖人也絕對不説這種話“周代史官想以鬼神之術幫助周靈王得到各路諸侯的朝聖,其結果是周王室衰落得更快。 [2] 
楚懷王祭祖宗、拜鬼神,求神靈保佑他打敗秦國的軍隊,不可謂不隆重、不虔誠,結果不但自己做了秦國的俘虜,而且連楚國的土地也全部被秦國吞併;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特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採藥,結果也是一去不復返,而秦始皇遭到了天下人的怨恨。“從古到今,所有依靠求仙訪道來實現和滿足自己願望的帝王將相,根本就沒有一個實現願望的。希望大王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了。” [2] 
漢成帝看完這則奏章,沉思了良久,他為朝廷有這樣的忠臣而感到欣慰,同時,也認為谷永説得很有道理,便採納了他的意見。 [2] 

捕風捉影成語寓意

谷永建議漢成帝不要沉迷於捕風捉影的事情,相信妖魔鬼怪、樣會誤了國家大事。漢成帝迷途知返,採納了他的建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力求探索事情的真相,不要捕風捉影,有發言權,只有掌握了事實根據,才能把真相公佈於眾。 [3] 

捕風捉影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捕風捉影”意思是逮住風,抓住影子,後指不可能做到的事,比喻説話做事沒有確切的事實根據,無事生非;在句子當中一般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1]  [5] 
運用示例
宋· 朱熹《學一》:“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1] 
明·張居正《乞鑑別忠邪以定國上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風捉影,捏造流言。” [1] 
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是事如捉影捕風,杳無實證。” [6]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餘持又稟道:“可見這關文是個捕風捉影的了。” [1]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五回:“襲人心裏著忙,便捕風捉影的混找。” [1] 

捕風捉影成語辨析

“捕風捉影”和“無中生有”,都有“憑空捏造”的意思。不同在於:“捕風捉影”偏重在“沒有事實根據”;“無中生有”偏重在“本來就是沒有的”,而且語氣重。“捕風捉影”含有“為虛假現象所迷惑而自以為有根據”的意思,“無中生有”沒有。 [4] 
參考資料
  • 1.    捕風捉影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8-01-16]
  • 2.    崔鍾雷.成語典故大全.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43-44
  • 3.    夢梵.成語故事.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01:33
  • 4.    郄祿和,黃英妮.新華萬能成語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0:72
  • 5.    許東吉.實用成語詞典.哈爾濱市: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07.10:18
  • 6.    王濤.中國成語大辭典 袖珍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