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捉狐

鎖定
《捉狐》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捉狐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

目錄

捉狐原文

捉狐 捉狐
孫翁者,餘姻家清服之伯父也。素有膽。一日,晝卧,彷彿有物登牀,遂覺身搖搖如駕雲霧。竊意無乃魘狐耶(1)?微窺之,物大如貓,黃毛而碧嘴,自足邊來。蠕蠕伏行,如恐翁寤。逡巡附體:着足,足痿;着股,股耎。甫及腹,翁驟起,按而捉之,握其項,物鳴急莫能脱。翁亟呼夫人,以帶縶其腰(2)。乃執帶之兩端,笑曰:“聞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言次,物忽縮其腹,細如管,幾脱去。翁大愕,急力縛之;則又鼓其腹,粗於椀,堅不可下;力稍懈,又縮之。翁恐其脱(3),命夫人急殺之。夫人張皇四顧,不知刀之所在。翁左顧示以處。比回首,則帶在手如環然,物已渺矣。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1] 

捉狐註釋

(1)魘(眼)狐:睡夢之中感到胸悶氣促,俗稱“壓狐子”。壓,或作“魘”。
(2)縶(zhí陟):絆縛馬足,這裏是拴縛的意思。
(3)翁:原作“公”,此據二十四卷抄本。下同。 [1] 

捉狐譯文

孫老翁,是我親家孫清服的伯父,一向很有膽量。一個白天,他正躺着休息,覺得彷彿有什麼東西爬上了牀,接着感覺身子搖搖晃晃,如同騰雲駕霧。他心中暗想,難道是被狐狸精魘住了?便眯縫着眼悄悄地偷看,見一物大如貓,一身黃毛,卻長着綠色的嘴巴,正從腳邊慢慢地爬來。它輕輕地蠕動着,像是怕驚醒了老翁似的。一會兒,就貼到孫老翁的身上,挨着腳,腳癱;靠着腿,腿軟。待它剛剛爬到腹部,孫老翁突然坐了起來,猛地按下,把它捉住,兩手掐住它的脖子。它急得嚎叫,卻不能掙脱。
孫老翁急忙把夫人喊來,用繩子捆起它的腰,勒緊繩子兩頭,笑着説:“聽説你善於變化,今 天我在這裏盯着你,看你怎麼個變法。”説話間,它忽然把肚子縮得像細管,幾乎把繩子脱去逃掉。孫老翁大驚,急忙用力勒緊繩子。可它又鼓起肚子,像碗口一樣粗,再也勒不下去。孫老翁氣力稍一鬆,它又縮了下去。
孫老翁怕它跑了,叫夫人趕快拿刀來把它殺掉。老夫人驚慌地四處尋找,竟不知刀放在什麼地方。孫老翁向左搖頭,目示放刀的位置。等回過頭來,手中只剩下一個如環樣的空繩套子,而那狐狸已經不知去向了。 [2] 

捉狐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3]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24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4-27]
  • 3.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