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挾彈遊騎圖

鎖定
《挾彈遊騎圖》是元朝書畫家趙雍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繪一烏帽朱衣士人,手挾彈弓,騎在黑花馬上,回顧身後高樹,欲獵禽鳥的情景。畫家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刻畫騎馬人的神情姿態,至於林中的飛鳥,則不着一筆,耐人尋味。全圖用筆工整精緻,設色古雅。人馬的造型準確生動,線條細勁流暢,有唐人遺風。 [1] 
中文名
挾彈遊騎圖
作    者
趙雍
創作年代
元代
類    別
墨筆畫
規    格
縱108.5釐米,橫46釐米
材    質
紙本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挾彈遊騎圖畫作內容

《挾彈遊騎圖》 《挾彈遊騎圖》
圖中繪半坡高樹下,一身着閉領紅袍、頭戴幞頭者,乘馬四處仰望,手執繮繩、挾彈弓,神態平和。 [2] 
款識“至正七年(1347年)四月望,仲穆畫”。 [3] 
圖的右上部還有“紫雲山人乃遁賢”的題詩,其詩云:“長安少年豪俠者,茜紅衫色桃花馬。擊毯縱獵五陵歸,緩控絲繮芳樹下。牙捎竹弓新月彎,袖中更有黃金丸。綠蔭深沉鳥聲絕,落花飛絮生愁端。君不見,墮卵覆巢非厚德,蓬肉區區味何益。鴆雛多在碧梧枝,少年慎勿輕彈射。” [4] 

挾彈遊騎圖創作背景

挾彈,也就是彈弓。古時,彈弓是一種遠射的兵器,多用於狩獵,有古詩説“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意思是砍竹做弓以泥丸射鳥獸。而且,挾彈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許多富家子弟往往都是挾彈出遊,用來炫耀自己的富有和悠閒,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後來,彈弓就逐漸演變成一種很流行的兒童玩具了。 [5] 
公元1347年,一天,趙雍與朋友相約去郊外出遊,一路上,遊山玩水,心曠神怡。這時,遠遠地走過來一個人,他寬衣長袍,手裏拿着一個挾彈,也就是彈弓,邊走邊射,看上去童趣十足。趙雍看着眼前拿彈弓的人,風度翩翩。於是回到家裏,趙雍即刻揮毫潑墨,一口氣畫出了《挾彈遊騎圖》。 [6]  時年趙雍五十七歲,該畫作是其較晚年的作品。 [3] 

挾彈遊騎圖藝術鑑賞

挾彈遊騎圖主題

《挾彈遊騎圖》人物俊逸,構圖疏朗,設色雅緻,瀰漫畫面的,是一份矜持、一份閒散,貴族男子只是任由坐騎在林間漫步,手中持弓卻無絲毫馳騁獵殺之心,倒是有着一副悠閒賞景的從容與隨意。 [6] 

挾彈遊騎圖技法

《挾彈遊騎圖》局部
《挾彈遊騎圖》局部(3張)
畫中人物鞍馬用較淡的墨線勾勒,較濃重的墨、色暈染,形象色彩既鮮明、又有朦朧之感。這種藝術處理,與人物悠閒的表情、態度極為和諧。樹木的枝葉,用較明確的線條勾勒,特別是樹葉的畫法,富有裝飾效果。 [3] 
畫中人物面部表情生動專注,似乎在觀察、傾聽着樹蔭深處的鳥聲。畫中景物不多,但佈置簡潔,生動有法,挺勁的樹木,繁茂的樹冠、曲線多姿的人物鞍馬,在視覺上具有豐富的對比效果。 [3] 

挾彈遊騎圖構圖

畫面非常簡潔,僅一人,一馬,二棵樹。然而趙雍把它們安排得十分恰當,相得益彰。人物手執彈心,回首張望,馬徐徐向前。樹木被安排在兩面的右側,枝葉疏秀。微微向左偏,與畫裏的人物相呼應。整幅圖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的畫面核心區,表面上看這個核心區裏各個元素似手是孤立的,然面卻存在有微妙的聯繫。 [7] 

挾彈遊騎圖名家點評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員郎紹君:全畫工整精緻,有唐人遺風,繼承了趙孟頫的風格畫法。 [8] 
中國文聯副主席陳振濂:貴公子回首高樹,樹葉翳然,並無飛鳥可獵。我想這可能是表示兩種含義:一是無鳥可獵,見出搜尋的心態與必要來;另一還是無鳥可獵,又見出貴公子的悠閒情緒。於是,工整的樹葉排比,工整的人物勾勒,工整的鞍馬暈染,一切都是那麼的有條不紊——並無狩獵彈弓時的緊張、急迫、扣人心絃,有的卻是一種華貴的氣氛,與貴公子的身份十分吻合。 [9] 

挾彈遊騎圖歷史傳承

該畫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清內府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 

挾彈遊騎圖重要展覽

2012年5月31日~7月3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書畫館舉辦“故宮藏曆代書畫展(第四期)”,《挾彈遊騎圖》在其中展出。 [10] 
2015年9月,“石渠寶笈特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挾彈遊騎圖》在其中展出。 [11] 

挾彈遊騎圖作者簡介

趙雍 (公元1289—?年),字仲穆,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次子。趙雍承家學詩文書畫皆精,善鑑賞,人物、山水、界畫、花鳥、鞍馬無所不能。幼即勤奮,得母指教,稍懈母即嚴責之。稍長,“所畫濃淡淺深皆至理”。山水宗父法,參學董、巨、李、郭、蕭散清遠,筆力勁健,有個人面貌。蘭竹師其母,腴潤灑脱,頗有風致,尤精人物鞍馬,法唐人,有古意,行走滾卧,馳驟奔跳,浴水齧草,各式姿容神態皆生動,深得文人學士甚至皇帝好評。書善正、行、草,亦長篆書,體勢清勁。 [1] 
參考資料
  • 1.    唐譯編著,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國人物畫[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04,第145頁
  • 2.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編,中國文物大辭典 (上冊)[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05月第1版,第424頁
  • 3.    周林生主編,宋元繪畫[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06,第250頁
  • 4.    鄭春興主編,中國名畫品鑑[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第234-235頁
  • 5.    時濤,王洪廣編著,頂級名畫鑑賞 中國卷[M],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1,第121頁
  • 6.    《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國寶檔案 繪畫案[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10,第215-216頁
  • 7.    中青雄獅編著,中國藝術5000年=5000 YEARS OF CHINESE ART[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09,第297頁
  • 8.    郎紹君 蔡星儀等主編,中國書畫鑑賞辭典[M],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465頁
  • 9.    陳振濂著,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 二 南宋~元末[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9,第138頁
  • 10.    .展訊[J].東方藝術,2012,(第14期).
  • 11.    柳雨霏.趙雍“人馬畫”的圖像與精神內涵探析[J].榮寶齋,2016,(第11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