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語成語)

鎖定
挾天子以令諸侯(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 [1] 
挾天子以令諸侯指挾制皇帝,號令諸侯。現代漢語中泛指借用權威的名義發號施令。複句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1]  [4] 
中文名
挾天子以令諸侯
拼    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近義詞
挾天子而令天下
注音字母
ㄒㄧㄝ ˊ ㄊㄧㄢ ㄗˇ ㄧˇ ㄌㄧㄥˋ ㄓㄨ ㄏㄡˊ
出    處
戰國策·秦策一》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分句

挾天子以令諸侯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1]  [3] 
  • 衍生典故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挾天子以令諸侯”。 [1] 

挾天子以令諸侯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逐漸強大的秦國謀求開拓疆域,秦惠王九年(前318年),秦將司馬錯張儀秦惠王面前就同從何處開始開拓疆域展開了爭論。 [3] 
司馬錯主張先攻打蜀國,而張儀主張先打韓國。張儀的理由是隻有先親近魏國,在與魏國親近的基礎上再和楚國搞好關係,然後就能順利出兵三川(今河南洛陽一帶,因境內有黃河、洛河和伊河三川),先阻斷韓國出兵的關口,如同掐斷了韓國的咽喉。然後,再讓魏國隔斷南陽,讓楚國逼近南鄭,如此秦國就可以攻佔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和宜陽(今河南宜陽西),一直可以打到東、西二週的城郊,討伐周王。陷入困境之中的周王為了保命,肯定要獻出象徵天下王權的九鼎寶器,秦國擁有了九鼎寶器,掌握了地圖和户籍,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到那時,天下沒有人不聽從的。這就是王業,是統一天下的功業。至於楚國和魏國,待回過頭來再一一佔領即可。 [3] 
而司馬錯搖了搖頭,面向惠王微微一笑,伸出了三個手指頭説:“任何朝代,要想成就霸業,必須具備富國、強兵、君民一心三個條件。也就是説,要想富國,就得設法開疆拓土。土地廣了,百姓就可以豐衣足食,強兵的目的自然也就達到了。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有了百姓,才能有國家。要想取得百姓的信任,就得廣施惠政。只要這三點做到了,大王統一天下的大業也就完成了。所以,下臣還是覺得先攻打蜀地為上策,蜀地是戎狄之邦,雖然偏遠一些,但首領殘暴無比,百姓之心惶惶,國內已到混亂不堪的地步。只要我們秦軍一到,還可以獲得除暴安良、為民做主的好名聲。像這樣名利雙收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3] 
他又轉過頭對張儀説:“閣下的意思是先攻打韓國,挾持天子。但這樣做是要承擔惡名的,其他國家一旦曉得了利害關係,必然會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而秦國如今的兵力,是萬萬難以擊敗六國聯軍的。所以,秦國何必要自找麻煩?”
最後,秦惠王決定採納司馬錯的主張,興兵伐蜀,逐步擴展秦國的疆域。 [3] 

挾天子以令諸侯成語寓意

東漢末年,曹操也曾“挾天子以令諸侯”,正是這一舉措,令其在政治地位上高出其他割據者。曹操打着侍奉天子的口號控制漢獻帝,又遷都許都,將其變為手中的政治傀儡,佔領輿論制高點和主動權,以收天下人心;充分利用舊有各階層的力量,拉攏中下層和中間力量,為稱霸天下打下了基礎。現代漢語中,“挾”字還有倚仗,倚以自重的含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應該善於觀察身邊資源,合理的借勢不僅能使困頓者從逆境走出,也能對自身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幫助。 [2-3]  [5-6] 

挾天子以令諸侯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挾天子以令諸侯”指挾制皇帝,號令諸侯。現代漢語中泛指借用權威的名義發號施令。複句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1]  [4] 
  •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 [3] 
清·袁枚續子不語·麒麟喊冤》:“朕命白虎馱邱生來,原惠其自矜漢學;凌蔑百家,挾天子以令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