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挺進中原

(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鎖定
解放戰爭進行到1947年6月,全國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決定將戰略進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國民黨軍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環節的中原地區,並確定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戰略部署。
中文名
挺進中原
發生時間
1947年
代表事件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解放戰爭進行到1947年6月,全國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370多萬人,戰略機動能力大為減弱,戰鬥力下降;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增加到 195萬人,機動作戰兵力已超過國民黨軍。解放區大部分地區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踴躍參軍參戰,後方更加鞏固;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為口號的人民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形成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蔣介石政府已陷於全民包圍之中。
在此形勢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針對敵我雙方戰略態勢,決定將戰略進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國民黨軍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環節的中原地區,並確定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實行中央突破,以躍進方式挺進大別山,建立根據地;陳謝大軍直出豫陝鄂邊界地區,在豫西、陝南建立根據地;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邊區,擴大原有根據地。三路大軍在中原地區互為掎角,緊密配合,在長江、淮河、黃河、漢水間開闢新的中原解放區。另以西北野戰軍攻打榆林,調動進攻陝北的敵軍北上;以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在膠東作戰,繼續把進攻山東的敵軍東引,以策應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行動。
在人民解放軍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同時,內線的西北、山東和晉冀魯豫、晉察冀、東北等戰場上轉入了戰略反攻和進攻。西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分別舉行沙家店、延清、黃龍等戰役和膠東保衞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晉察冀野戰軍連續舉行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東北民主聯軍發動秋季攻勢,由戰略反攻轉為戰略進攻。
經過半年作戰,人民解放軍內外線配合,共殲敵75萬餘人。到1947年底,戰爭已經主要不是在解放區內進行,而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內進行。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