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振奮越劇團

鎖定
1953年春成立於上海。1952年下半年在袁雪芬的建議下,把離開舞台多年的女子越劇前輩演員組織起來成立劇團進行演出。通過邢月芳的牽頭籌備,聚集了20多名演員、5名樂隊、2名劇務和一些舞台工作人員共34人。推選屠杏花為團長,邢月芳、王杏花、魏素云為副團長,竺素娥小白玉梅擔任藝委會正、副主任。劇團定名為“振奮越劇團,寓有“振作奮發”之意。
中文名
振奮越劇團
成    立
1953年
地    點
上海
劇    種
越劇

振奮越劇團越劇團體

主要演員
小生竺素娥、邢月芳,花旦王杏花、趙瑞花、小白玉梅,老生許菊香,小丑陳呆呆、黃笑笑等。編劇朱善勝(白浪)。

振奮越劇團演藝經歷

1953年2月14日(正月初一)起開演於大眾劇場,首演劇目是《沉香扇》。該團演員很多是紹興文戲時期的著名演員,平均年齡40歲。演出劇目和演出形式以繼承傳統為主,如演出劇目大都是經挖掘整理的“骨子老戲”《碧玉簪》《百花台》《沉香扇》《玉蜻蜓》等。演出採用一桌二椅的守舊形式。開始階段演出大多沒有劇本,而是“肉子加路頭”。劇團在50年代中期上海越劇界整理傳統劇目中發揮了特長,挖掘整理演出了不少傳統戲。保留劇目有《賴婚記》《葉香盜印》《盤夫索夫》《箍桶記》《秦香蓮》等。上海越劇院的保留劇目《盤夫索夫》《碧玉簪》等的整理,亦參考了該團的演出本。1956年改為國營,經濟上自負盈虧。
1958年,劇團下放到上海提籃區。是年10月經區人民委員會決定該團與“藝華越劇團”合併,改名為東風越劇團。
1960年夏,上海市文化局決定將屠杏花、王杏花、竺素娥、小白玉梅、許菊香、陳呆呆、鍾雲香、李豔初等8位老演員調到上海越劇院學館任教。其後,提籃區併入虹口區,該團即歸屬虹口區。

振奮越劇團劇團解體

東風越劇團於“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期間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