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振太鎮

鎖定
振太鎮,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地處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西部,東與勐大鎮按板鎮接壤,南與景谷縣民樂鎮景谷鎮毗鄰,西隔瀾滄江與臨滄縣幫東鄉相望,北與景東縣大朝山東鎮接界, [1]  行政區域面積663.41平方千米。 [2]  截至2019年末,振太鎮户籍人口為36412人。 [2] 
1958年1月,由景東縣劃歸鎮沅縣,仍名振太區。同年改振太公社;1988年,撤區設振太鄉。 [1]  2012年12月,撤消振太鄉,設置振太鎮。 [4]  截至2020年6月,振太鎮轄19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紫雲二街。 [1] 
2019年,振太鎮有工業企業1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2] 
中文名
鎮太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西部
面    積
663.41 km²
下轄地區
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紫雲二街
電話區號
0879
郵政編碼
666508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J
人    口
36412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振太鎮歷史沿革

1958年1月,由景東縣劃歸鎮沅縣,仍名振太區。同年改振太公社。
1962年,復為區。
1968年,復為公社。
1984年,復改振太區。
1988年,撤區設振太鄉。 [1] 
2012年12月,撤消振太鄉,設置振太鎮。 [4] 

振太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振太鎮轄19個行政村:太和、煥習、文平、文索、文東、興隆、小寨、塘坊、文興、文緬、文帕、沙河、介牌、山街、台頭、黃梨、長安、秀山、邦慶,下設308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振太鎮轄19個行政村:太和村、文平村、文索村、煥習村、文東村、文怕村、興隆村、小寨村、塘坊村、沙河村、文興村、文緬村、長安村、秀山村、邦慶村、黃梨灣村、台頭村、山街村、介牌村, [3]  鄉人民政府駐紫雲二街。 [1] 

振太鎮地理環境

振太鎮位置境域

振太鎮地處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西部,東與勐大鎮按板鎮接壤,南與景谷縣民樂鎮景谷鎮毗鄰,西隔瀾滄江與臨滄縣幫東鄉相望,北與景東縣大朝山東鎮接界, [1]  行政區域面積663.41平方千米。 [2] 

振太鎮地形地貌

振太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土壤類型主要有黃棕壤、黃壤、紫色土等。大小山脈主要有8座,主要山脈有寶蒼山、羊偏山、老象山、大關山、白竹山、老營盤山、抬頭山、啊送山。境內最高點文平村寶倉山,海拔2530.1米;最低點秀山村莊房瀾滄江邊,海拔774米,高差1756.1米。 [1] 

振太鎮氣候

振太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四季不明顯,只有雨、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氣温18.6℃,1月平均氣温11.6℃;7月平均氣温22.9℃;年平均日照時數2200小時,年總輻射126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26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7.9天。最多達174天(1976年),最少為125天(198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8月最多。 [1] 

振太鎮水文

振太鎮境內河道屬瀾滄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景谷河、文肖河、戛裏河3條。境內最大河流為景谷河,源於振太大光山,從塘坊村白沙田出境入景谷,匯入威遠江,境內流程30千米,流域面積212.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立方米/秒。 [1] 

振太鎮自然災害

振太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11年9月11日,全鄉普降暴雨,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自然災害。文平、文索、太和、文東、興隆、小寨、塘坊7個村、76個村民小組、1521户、6859人不同程度受災,預計直接經濟損失6183.12萬元,間接經濟損失3865萬元。民房倒塌9間、受損86間,直接經濟損失58萬元;共淹沒和沖毀農田7980畝,其中無法復墾農田302畝,地200畝,造成經濟損失1055萬元。 [1] 

振太鎮自然資源

振太鎮主要礦產資源有銅、細紅石。其中,銅礦主要分佈於邦慶村,未探明儲量。細紅石主要分佈於河谷壩區興隆等村。 [1] 
2011年,振太鎮有耕地面積71758畝;林地面積74.9萬畝。 [1] 

振太鎮人口

2011年末,振太鎮總人口36618人。總人口中,男性20140人,佔55%;女性16478人,佔45%;14歲以下6229人,佔17%;15—64歲27637人,佔75.5%;65歲以上2752人,佔7.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5426人,佔69.4%;有彝、傣、回、蒙古、哈尼等15個少數民族,共11192人,佔30.6%;其中彝族476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2.6%。2011年,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4人。 [1] 
截至2019年末,振太鎮户籍人口為36412人。 [2] 

振太鎮經濟

振太鎮綜述

2011年,振太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04.4萬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6萬元,比上年增長52.08%。國税收入74萬元,比上年增長80%;地税收入69萬元,比上年增長25%。財政總支出761.4萬元。 [1] 
2019年,振太鎮有工業企業1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2] 

振太鎮農業

2011年,振太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996.83萬元。 [1] 
振太鎮糧食作物以稻穀、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795噸,其中水稻8916噸,小麥1647噸,玉米433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橡膠、茶葉、咖啡、核桃等。2011年,桑園面積460畝,產繭80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989畝,產量5965噸,其中花生1177噸,油菜籽4788噸。 [1] 
振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7914頭,年末存欄30569頭;牛飼養量10081頭,年末存欄8884頭;羊飼養量9644只,年末存欄6478只;家禽飼養18.4萬羽,上市家禽93453羽。2011年,生產肉類2171噸,其中豬肉1852噸,牛肉135噸,羊肉54噸。 [1] 

振太鎮工業

2011年,振太鎮有工業企業1家。實現收入1000萬元。 [1] 

振太鎮金融業

2011年,振太鎮金融產業實現税收143萬元,比上年增長50%。年末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6910.56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各項貸款餘額10809.44萬元,比上年增長18.7%。 [1] 

振太鎮社會事業

振太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振太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12人,教職工176人;中心完小1所,村級完小5所,教學點2個,在校生19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5%;完中1所,在校生1296人,其中初中在校生982人,高中在校生314人,教職工9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3%。 [1] 

振太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振太鎮有科研機構3個。各類科技人才15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5人,經營管理人才15人,農村實用人才70人。 [1] 

振太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振太鎮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1個,農家書屋13個,村文化活動場所3個,免費放映電影252場次。2011年末,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1個,有職工4名,電視8156台,網絡電視用户1997户,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 [1] 
2011年末,老年體育協會1個,籃球場24個。每兩年舉辦一次農民運動會。 [1] 

振太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振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0個,其中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室19個;病牀16張。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8043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632人,參合率98.46%。 [1] 

振太鎮社會保障

2011年,振太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1户,人數193人,支出10.6476萬元,比上年增長7.1%,月人均46元,比上年增長16.6%;城市醫療救助284人次,發放低保金、慰問金、醫療救助金、救濟糧款等各種民政資金430.794萬元;兑現60歲以上老年人3891人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62.57萬元。 [1] 

振太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振太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户985户,移動電話用户17500户。 [1] 

振太鎮交通運輸

2011年,振太鎮有縣道2條,107千米,鄉鎮道11條,173.3千米,村組道308條,594.7千米。客運站1個,日均發送客車18輛,日客運量270人次。 [1] 

振太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原景谷縣振興鄉與太和鎮合併,取首字而名振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