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挖角

鎖定
挖角是指將對手的手下或者對手的核心人物因為自身原因以及外界的吸引原因倒戈到自己的一方,以便使自己的實力更加充足,讓對手的實力出現嚴重受損。這樣的競爭是行業競爭中一種不正當的手段。
顯然,因為這種手段是損人利己的,不符合當今商業中公平競爭的原則,一直受到人們的反對,這樣的行為是無效的,不公道的,應當受到打擊。
中文名
挖角
外文名
Poaching
性    質
行業競爭中一種較不正當的手段
常用於
軍事和商業場上

挖角定義

挖角漫畫 挖角漫畫
挖角,和拉攏勸誘二詞意思相近,用在軍事和商業場上的名詞。

挖角示例區分

在動畫片《蠟筆小新》中,第十部第575集“松阪老師被挖角”,內容就是一個從另一個幼稚園來的帥哥先以自身的條件贏得松阪老師的心,再以幼稚園薪水高、條件好來拉攏松阪老師跳槽。不過最終松阪老師還是選擇了雙葉幼稚園,帥哥挖角失敗。
需要注意,“挖角”與“挖牆腳”一詞意思相近,不過挖牆腳意義更廣。挖牆腳原本是指將牆角挖掉,以至於整體的垮塌。比喻拆台、從根本上損害別人。而現今是指為了自己謀取利益,而在暗地裏不折手段的從對方挖取相關的人員、技術。現在有些也指在生活中或情感中用不正當手段搶走朋友的對象。

挖角適用情形

挖角競技體育

在競技體育中,不同俱樂部,看重對方的球員,私下聯繫對方隊員,並私下裏簽訂合同,轉會之前才跟原俱樂部通報的行為,誘使對方隊員為自己效力的目的,稱為挖角。
一般認為挖角對於競技體育的規範性是不利的。 特別的,沒有金錢利益關係的不屬於挖角。

挖角職場

在職場中,挖角一般指企業提供優厚條件,把人才從競爭對手中吸引過來的行為

挖角常用手段

浮於表面的現象常常是競爭對手委託獵頭以幾倍的薪水挖人,實際上,獵頭公司會用非常全面的指標去吸引人才,而不僅僅是提供更高的薪水這麼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新公司的文化與品牌,工作流程,組織中的關係,責任與授權,業績與挑戰,報酬,事業平台,個人可持續發展,甚至新公司領導的工作習慣等都會成為吸引人才的武器。
年薪百萬以上的高管,對薪水的關注往往不是第一位的。使他們離開原公司的一般有以下因素:一是新的職位更有成長性,對他的個人成長非常有幫助;二是待遇更豐厚;三是對方企業非常有潛力。
他們關注的是個人成就實現和長期的職業增值。如果新職位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職業平台,承擔更重要的責任,領導更多的下屬,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決策權,那麼就會使他離開舊東家。歸結到一點,就是他們因為新工作更受尊重,更有成就感。
此外,一些個性化的原因也非常突出。越是高管,個性化需求也越強。所以,當以上提到的各種因素都無法打動對方時,獵頭會對對方的情況進行深入瞭解,挖掘他的核心需求。獵頭會去了解他的職業生涯和家庭背景,從他的同學、同事甚至親人、配偶等處,來尋求究竟用什麼方法可以打動這個人。這個過程常常需要六個月時間
讓一個人離開原公司的個性化的原因很多,比如新工作可以讓他的家庭團聚,讓子女受更好的教育;新工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到國外鍛鍊的機會;新公司的領導有三顧茅廬的誠意等等。如果這些正好契合了這個人的核心需求,那麼就會使他離開舊東家。 [1] 

挖角發生原因

挖角薪酬

人才被挖走最直接的原因是薪酬競爭難以抵擋。薪酬永遠是吸引人的一個重要指標。世界經理人網站的用户"whyitbe"認為:"只要對方開出兩倍的價碼,你怎麼強調公司文化、發展空間等都用處不大。因為薪水是一個人總收入水平的根本性指標。薪水高的人,代表公司對他的能力認可,自然他的其他待遇,像培訓、獎金、發展機會、股票或者期權都會優於薪水低的人。"

挖角發展機會

更深層的原因是競爭對手提供了更好更多的發展機會,對於高級經理人來講,這比高薪更加有誘惑力。參與這個話題討論的"蘭色小花"在海外做職業經理人,有過兩次跳槽經歷,開始覺得只要幹得開心就可以,後來覺得只要薪水高就可以,但現在如果還有選擇機會,我會選擇能夠提供廣闊發展空間,能夠發揮我個人潛力的公司。

挖角領導方式

領導原因也是使員工離開的一個重要因素。網站用户"INTJ"表示,在很多的離職調查中,員工並沒有説是直接領導的原因,實際上,很多情況下是領導導致了員工的離職。比如上司的領導方式讓員工不滿意,不能給員工提供真正的幫助等,都可能促成員工的離開。對於經理人來説,與高層領導的觀念不一致也是導致離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挖角企業機制

公司機制不公平,員工的付出與回報不能平衡時,員工也會尋求更好的職業機會。"逍遙君"在討論中談到,員工付出敬業與忠誠、工作時間、業績等,希望得到薪酬、福利、個人發展、生活方式以及成就感,如果企業不能提供這些,也就給了競爭對手挖角的機會。

挖角員工關係

對員工不尊重是導致員工離開的又一個原因。因為企業與員工實質上是雙贏關係,他們的關係是,讓我們共同創造,我信任你,我尊重你,我們共享成果,甚至對員工的稱呼也從僱員變為夥伴。但相當比例的企業主還以傳統的觀念來對待這個問題。他們認為我是老闆,是我養活了你,無視或者不能正視員工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