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按兵不動

鎖定
按兵不動(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是一個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呂氏春秋·恃君覽》。 [1] 
按兵不動指掌握力量而暫不行動,以等待時機。比喻事情發生後持觀望態度而不肯行動。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 [4] 
中文名
按兵不動
拼    音
àn bīng bù dòng
近義詞
靜觀其變、裹足不前
反義詞
聞風而動、雷厲風行
出    處
《呂氏春秋·恃君覽》
注音字母
ㄢˋ ㄅㄧㄥ ㄅㄨˋ ㄉㄨㄙˋ
語法結構
兼語結構
語法屬性
作謂語、狀語

按兵不動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將襲衞,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後反,趙簡子日:“何其久也?”史默日:“…其佐多賢也。”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按兵不動”。 [1] 

按兵不動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於晉國東部的衞國由於國力微弱,長期以來受着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當時在位的國君是衞靈公,衞靈公不願長久地處於屈辱的地位,便毅然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從而與晉國斷絕了關係。 [2] 
漫畫-按兵不動 漫畫-按兵不動
衞靈公的這種做法讓當時晉國的執政者趙簡子非常惱火。趙簡子立即調集軍隊,想要討伐衞國的都城帝丘,迫使衞靈公屈服。大軍出發之前,趙簡子先派出大夫史默前往衞國暗中瞭解情況,並命令他一個月內回國報告。可是,一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還是沒有回國,趙簡子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此心神不安。晉國官員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可能已被衞國殺害,不會再回來了。況且,衞國只不過是一個微弱的小國,沒有多少軍事力量,晉國出兵必會一舉擊破衞國,所以請求趙簡子下令出兵。 [2] 
趙簡子並未接受這個建議。他認為衞靈公既然敢與晉國斷絕往來,一定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他堅持要等史默回來,然後再考慮出兵事宜。 [2] 
半年之後,史默終於回來了。趙簡子問:“你為什麼耽擱這麼長的時間呢?”史默回答説:“經過六個月的考察,衞靈公很有才幹,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衞國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2] 
史默還講述了衞靈公為激勵國人抗擊晉國的情緒而採用的方法:衞靈公派大夫王孫賈向國人宣告,説晉國已經下令衞國凡是有兩個女兒的家庭,都要抽出一個送往晉國去當人質。消息傳開之後,衞國到處是痛哭聲和憤恨聲。為了使國人相信這是事實,衞靈公又讓王孫賈抽選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兒,準備送往晉國。結果他們出發那天,成千上萬的百姓前來阻攔,不讓她們去晉國當人質,並且憤慨地表示要和來犯的晉軍拼戰到底,寧死不屈。 [2] 
趙簡子聽了史默介紹的情況之後,認為進攻衞國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便“按兵不動”,等待有利時機。 [2] 

按兵不動成語寓意

成語中趙簡子力排眾議,耐心等待史默的訊息,並接納良言,按兵不動,堪稱智者的典範。成語告訴人們,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得順勢而為,培養良好的洞察力,並耐得住寂寞。絲毫不分析周圍環境以及變化了的情境,僅憑一時之勇,草率行事,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這樣的人也往往更容易被扣上“莽夫”的帽子。 [2] 

按兵不動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按兵不動”指掌握力量而暫不行動,以等待時機。比喻事情發生後持觀望態度而不肯行動。 [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 [4] 
  • 運用示例
明·施耐庵《水滸傳》:“又聽得寨前炮響,史文恭按兵不動,只要等他入來,塌了陷坑,山後伏兵齊起,接應捉人。” [3] 
姚雪垠《李自成》:“他剛到瑪瑙山幾天,探得左良玉的追兵已經由湖廣進入陝西,在平利按兵不動。” [3] 
李廣利按兵不動,致使李陵兵敗降胡。 [7] 

按兵不動成語辨析

按兵不動—裹足不前
“按兵不動”與“裹足不前”意義相近,都有暫時不行動的意思。區別在於“按兵不動”指的是控制軍隊不在前進等待時機,而“裹足不前”則是形容有所顧慮而不敢向前。 [3] 
按兵不動—按兵未動
按兵未動:表示讓軍隊暫不行動,以等待時機。現在也比喻暫時不付諸行動。【辨析】 兩者結構、功能相同,意義相等。“按兵未動”為“按兵不動”(定式)的或式。 [5] 

按兵不動漢英成語翻譯

【按兵不動】(1)slow in takingaction;(2)take no action; [6] 
例:暫時不行動,觀望時機,例大本營受困,情況危急,他卻按兵不動,顯然另有圖謀。
In spite of the supreme head quarters beingsurrounded and the situation critical,he played a waiting game.Obvi- ously,hehad another scheme up his sleeve. [6] 
參考資料
  • 1.    仲新朋主編. 中華典故[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9.05:12-13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280-281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戰爭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7-8
  • 4.    張超主編. 成語故事[M]. 北京:朝華出版社, 2004.06:1
  • 5.    倪寶元姚鵬慈.《漢語成語辨析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年:第184-185頁
  • 6.    施正信,王春菁,張健鍾編著.《漢英成語詞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年:358頁
  • 7.    (清)吳楚材,(清)吳調侯編選,李夢生等譯註.《古文觀止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