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指不至,至不絕

鎖定
指不至,至不絕是戰國時辯者的名辯命題。《莊子·天下》所列“辯者二十一事”之一。“指”即名、概念,與“物指”相對;“絕”即盡,窮盡。認為抽象概念不涉及具體之物(“不至”),故所反映之對象無窮無盡(“不絕”)。一説指作“視而可識,察而見意”解,乃謂無窮大或無窮小是視察不到的;即令視察到了,也達不到絕對的窮盡(見汪奠基《中國邏輯思想資料分析》)。 [1] 
中文名
指不至,至不絕
所屬時代
戰國時期
類    型
名辯命題
出    處
《莊子,天下》
龜長於蛇是戰國時辯者的名辯命題。《莊子,天下》所列“辯者二十一事”之一。認為就體形而言,蛇長於龜;就壽命而言,龜長於蛇。説明“長”一詞有歧義性,可作不同概念使用,所作判斷亦因此而異。一説個別龜蛇的長短是相對的,既可説“蛇長於龜”,亦可説“龜長於蛇”。
參考資料
  • 1.    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