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拜爾定律

鎖定
拜爾定律由阿道夫·馮·拜爾提出,是有關河流的侵蝕理論,主要揭示了南北半球河流受侵蝕方向不同之謎。1926年,愛因斯坦對拜爾定律進行了驗證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發表了一篇文獻。
中文名
拜爾定律
外文名
Bayer's law
別    稱
河流侵蝕定律
提出者
阿道夫·馮·拜爾
應用學科
地理

拜爾定律簡介

拜爾定律由阿道夫·馮·拜爾提出,是有關河流的侵蝕理論,主要揭示了南北半球河流受侵蝕方向不同之謎。

拜爾定律內容

拜爾定律在河流中的體現與科里奧利效應相當,其研究表明運動位移較大的物體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説明北半球運動的物體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可出現向右邊偏轉的現象,南半球則相反。

拜爾定律研究與驗證

拜爾定律
1926年,愛因斯坦對拜爾定律進行了驗證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發表了一篇文獻。
通過對北半球和南半球不同走向的河流分析,南半球河流的左岸將受到科里奧利力的作用,因而會產生更大的侵蝕,與此相反,北半球的河流則在右岸出現較大的侵蝕效應。雖然巴爾定律可以解釋問題的形成原因,但人們並不明白其中的力學原理,對此愛因斯坦在論文中指出沿着河流底部流淌的水產生摩擦效應,使其速度減慢,底部泥沙受到壓力梯度作用,在河道一邊被侵蝕後,河道底部又出現泥沙重新分佈現象。
在茶葉悖論中有相關應用
攪動液體使其在杯中旋轉,產生向外的離心力
然而,靠近底部外側的液體由於於杯壁的摩擦減慢旋轉,那裏的離心力減弱從而使得壓差對水流的作用大於離心力。這就是被稱為邊界層或更確切為埃克曼層[3]
由於離心力,沿邊緣的作用力大於中間。如果全部的液體作為一個固體旋轉,內部的向心力與外部(向心力)與轉速關聯,所以就沒有向內或向外的運動。
在一個茶杯中,旋轉在底部較慢,壓力坡度產生並隨之產生沿底度的向內的波流。向上一些,液體流向外側。這個第二波流沿底部向內流從而把邊緣外部的茶葉聚集到中央。由於茶葉的重量無法上升,所以它們停留在底部中心。結合第一旋轉波流的作用,這些茶葉將沿底部向內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