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拜火

鎖定
拜火神是一種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信仰活動。在商丘睢陽,春節最熱鬧的日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年三十、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七。這一天可是傳説中火神閼伯的生日。來自豫、魯、蘇、皖交界處的羣眾紛紛趕往火神台,祭拜火神。
中文名
拜火
類    型
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信仰活動
性    質
民俗

目錄

拜火簡介

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台會”,當地老百姓則習慣叫它為“朝台”。 [1] 
“朝台”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隨着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 火神台廟會每年春節後正月初一即開始,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此天人最多,也是正會,延續到整個正月裏。這些日子裏,豫、魯、蘇、皖交界處的羣眾都會趕往商丘市睢陽古城南門外、火神台景區和隧皇陵景區內。 火神台廟會長達一個月,從大年初一到二月二,數十萬人聚集在火神台,幾十米高的火神台上煙霧繚繞,大殿上祥雲直衝天際,山門瑞雨直瀉人心,人們在分享“隧皇”的恩德,聆聽“火神”的福音,希望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裏保佑全家平安。

拜火特色

朝台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隊演奏的嗩吶手就有百餘人。 各地的香客“朝台”可以説是一次各地民俗的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遊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達十多萬人。
台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拉秦檜、武術、龍燈等各種中國民俗藝術的表演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製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麪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中國民間手工藝品琳琅滿目,造型美觀,色彩鮮豔,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歎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南腔北調,此聲蓋過彼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