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招蘇台河

鎖定
招蘇台河,《梨樹縣誌》稱招蘇太河 [8] 遼河支流。明代稱大創忽兒河 [3]  ,元代稱招蘇台河(蒙語為錢,意為錢河) [8]  。傳説清初為祭蒙古太子昭蘇而命名該河為昭蘇太子河。歷史久遠發生音變,改稱招蘇台河。招蘇台河發源于吉林省梨樹縣哈達嶺大黑山之西赫裏峯南,流經梨樹縣,在曲家店鄉兩家子村進入昌圖縣,在昌圖縣通江口鎮沙坨子匯入遼河。流域面積4857.4平方公里,河長260.8公里。主要支流有條子河、小南河、新開河、二道河和小河子。 [2-3] 
流域內建有青石嶺水庫 [5]  、南湖水庫 [5]  、上三台水庫 [5]  、民兵水庫 [5]  、太平山水庫 [5]  等蓄水工程。上游梨樹縣境內有“八·一”灌區,引招蘇太河水灌溉旱田2.25萬畝(1970年代)。 [6] 
中文名
招蘇台河
別    名
招蘇太河、昭蘇太河
所屬水系
遼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吉林省梨樹縣、遼寧省昌圖縣
流經地區
吉林省梨樹縣、四平市區、遼寧省昌圖縣
發源地
吉林省梨樹縣大黑山西赫裏峯
主要支流
條子河、小南河、新開河、二道河
河    長
260.8 km [3] 
流域面積
4857.4 km²
河口位置
遼寧省昌圖縣通江口鎮沙坨子

招蘇台河名稱由來

《鐵嶺河流志》載:招蘇台河,明代稱大創忽兒河,傳説清初為祭蒙古太子昭蘇而命名該河為昭蘇太子河。後因“台”、“太”諧音,歷史久遠發生音變,改稱招蘇台河。 [3]  《梨樹縣誌》記作招蘇太河,元代稱招蘇台河(蒙語為錢,意為錢河)。 [8] 

招蘇台河幹流概況

招蘇台河河道走向

招蘇台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招蘇台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招蘇台河發源于吉林省梨樹縣哈達嶺大黑山之西赫裏峯南(一説梨樹縣十家堡鎮王相村王相屯土門嶺 [1]  ,一説三家子鄉土門嶺 [8]  ),流經梨樹縣、四平市區、昌圖縣,在昌圖縣通江口鄉北(沙坨子 [2]  )匯入遼河。流域面積4857.4平方公里,河長260.8公里。 [3] 
在梨樹縣境內,招蘇台河源於十家堡鎮王相村王相屯土門嶺,西北折西流,經十家堡、梨樹、白山、大房身、四棵樹、喇嘛甸鄉鎮,在喇嘛甸鎮張家橋出境,入遼寧省昌圖縣界 [8]  。縣境內河長123公里(一説85.7公里 [8]  ),流域面積1839平方公里(一説1136.2平方公里 [8]  ),於喇嘛甸鎮六家子村張家橋屯出境後進入遼寧省昌圖縣境內。 [1]  河道坡降平均為2.3%‰,彎曲係數1.45。 [8] 
在昌圖縣,招蘇台河經昌圖縣傅家鄉張家橋村附近入境,經昌圖傅家、曲家店、傅家林場、前雙井子、古榆、七家子、寶力農場、長髮、寶力、後窯、金家、大四家、兩家子、通江口等鄉鎮場,於通江口鎮沙坨子匯入遼河。境內流域面積為3004平方公里(一説3018.4平方公里 [3]  ),河長157.8公里,為昌圖縣境內第一大河。河谷寬約80米,河牀寬約30米,水面寬約10米。 [2] 

招蘇台河河道特徵

招蘇台河發源于山地丘陵區,穿過中長鐵路後進入漫崗、平原區。河道彎曲,主槽寬20~50米。 [3]  由於全流域大部分地帶屬丘陵平原區,河道比降小。 [2] 
招蘇台河梨樹縣段 招蘇台河梨樹縣段
招蘇台河梨樹縣喇嘛甸鎮段 招蘇台河梨樹縣喇嘛甸鎮段
招蘇台河梨樹縣喇嘛甸鎮段 招蘇台河梨樹縣喇嘛甸鎮段
招蘇台河在昌圖縣通江口鄉北匯入遼河 招蘇台河在昌圖縣通江口鄉北匯入遼河

招蘇台河水文特徵

據《梨樹縣誌》,1960~1980年,平均年徑流量8738萬立米,最大洪峯流量120立來/秒,枯水期流量1立米/秒。 [8] 
招蘇台河的洪水主要來源於上游的山地丘陵區。招蘇太河上游穿流於丘陵台地之間,坡度較大,洪水期永流湍急。歷史上上游植被較好,洪水下瀉夾帶大量山區腐殖質土,流入中、下游平原區,流速變慢,洪水沒延,攜帶的泥土下沉,淤積成沿河兩岸大面積良田。據記載,從1890年至1999年百多年間發生超過1000立方米/秒洪水有4次,其中1890年達2300立方米/秒;建國後1951年為最大1020立方米/秒。由於上游河牀比降為1/3200,山區洪水匯流快、來勢洶猛,而下游比降為1/4200,往往給下游平原區帶來洪澇災害。1986年當王寶慶水文站實測流量達417立方米/秒洪峯時,曾發生唐家園子被洪水圍困的現象。 [3] 
清光緒十七年(1891)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招蘇太河上游上三台、四台子等地大雨。洪水暴漲,下游喇嘛句的前孟家泡子一劉家電一帶洪水漫延,河牀改道3.5公里,將“四大橋”(張家橋、李家標、欒家橋、王家橋)一帶萬畝沼澤地淤積成良田。故梨樹縣歷史上有“梨樹收了四大橋,全縣人口餓不着”之説。清代末期和中華民國年間,上游土地墾殖連片,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致使招蘇太河汛期洪水含砂量增高。1960~1980年,年均洪水輸砂量8.45萬立米,每立米水含砂量1.81公斤。1958年,在上游段上三台修築中(1)型水庫1座,支流修築了青石嶺、民兵、太平山、順成堡、關家屯、泉眼溝、夏家堡子等小(1),(2)型水庫,攔河蓄水,致使招蘇太河河水徑流量逐年減少。1966年,年徑流量8372萬立米,1980年減至2370萬立米。 [8] 
由於全流域大部分地帶屬丘陵平原區,河道比降小,河牀衝淤變化較大,是鐵嶺市境內含沙量較大的河流之一。 [2] 

招蘇台河主要支流

上游梨樹縣段的主要支流有:營城子河、龍彎河、前烏拉腳溝、太陽溝、郭家店河、姜家店河、三叉河、董佩屯河、董大橋河、羊尾巴嶺河、南老面河、戴家堡子河、長山堡河等水 [8]  。中下游昌圖縣較大的支流有條子河、新開河、二道河子、小河子、三家子河等 [2] 
四台子河,系招蘇台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孟家嶺鎮潘家溝村上房身屯,於十家堡鎮小橋子村山嘴屯匯入招蘇台河。四台子河流域面積94.5平方公里,河流總長24.70公里,河道比降7.085‰。 [1] 
梨樹城南河,屬遼河水系,系招蘇台河左岸一級支流,梨樹城南河發源於梨樹縣南杏山村郭家堡子屯,境內流域面積32.7平方公里,河流總長15.25公里,於梨樹鎮西平安村東馬家窩堡屯匯入招蘇台河。 [1] 
青溝子河,系招蘇台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梨樹縣勝利鄉九家子村東九家子屯,於四棵樹鄉王家橋村邱家圍子屯匯入招蘇台河,河道長度為25.98公里,流域面積79.1平方公里。 [1] 
青石嶺河,屬於招蘇台河主要支流,發源於郭家店鎮小泉眼村,於梨樹鎮的馬地方村趙家店屯匯入招蘇台河。梨樹縣境內河長13.36公里,流域面積47.5平方公里。 [1] 
三岔河,系招蘇台河左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梨樹縣十家堡鎮何家村三不管屯,於梨樹縣梨樹鎮北老壕村下溝屯匯入招蘇台河。梨樹縣境內河長36.74公里,流域面積108.2平方公里。 [1] 
雙城子河,系招蘇台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梨樹鎮雙城子村高台子屯,於梨樹縣梨樹鎮西中安村西南甸子屯匯入招蘇台河。梨樹縣境內河長11.5公里,流域面積27.3平方公里。 [1] 
新立屯河,系招蘇台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白山鄉友誼村後左家屯,於四棵樹鄉三棵樹村趙家泡子屯匯入招蘇台河,河道長度為34.91公里,流域面積163.0平方公里。 [1] 
支流安家屯河四棵樹鄉段 支流安家屯河四棵樹鄉段
安家屯河,屬於招蘇台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勝利鄉長髮堡村高家粉坊屯,由東北流向西南,流經梨樹縣的勝利鄉、林海鎮、四棵樹鄉,經吉遼界於遼寧省昌圖縣傅家鎮張家橋村常家窩堡屯匯入招蘇台河。境內河流長31.23公里,流域面積175平方公里。 [1] 
羊尾嶺河,系新立屯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榆樹台鎮大榆樹村岳家屯,於勝利鄉小城子村葛家屯匯入新立屯河,河道長度為18.22公里,流域面積50.1平方公里。 [1] 
長山堡河,屬於安家屯河支流,招蘇台河二級支流,發源於林海鎮王家局子村鹼巴拉溝屯,流經梨樹縣林海鎮、四棵樹鄉,於四棵樹鄉十二馬架村桑寶窩堡屯入安家屯河。河流長13.3公里,流域面積60.2平方公里。 [1] 
支流條子河吉林四平市區一段 支流條子河吉林四平市區一段
條子河,發源于吉林省梨樹縣孟家嶺(一説石嶺鄉郭家溝 [9]  ),其主流穿越吉林省四平市城區後作為界河於昌圖老四平鎮後義和屯進入鐵嶺市,在曲家店鄉湯家屯匯入招蘇台河,河長77公里,流域面積922平方公里, [4]  該河在在縣境內兩段流長23.76公里,流域面積243.34平方公里 [9]  ,昌圖境內長64.4公里,主槽寬約9~30米。流域面積367.5公里。 [4]  1960~980年平均年徑流量2460.4萬立米。河道平均坡降1.76‰,彎曲係數1.25。 [9]  由於該河穿越工業城市四平,水質污染日趨嚴重,春秋兩季如污水溝般臭氣熏天,水色黑裏透絳,同時也滲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 [4] 
小南河,發源於昌圖縣朝陽鄉西北漫崗區的下溝,先後穿越曹家小Ⅰ水庫,三家子小Ⅰ水庫後在前雙井子鄉西二道河於處匯入招蘇台河。流域面積167.5平方公里,該流域地處松遼台地構造之上,耕地層及其下的亞粘土層均較厚,由於河流的下切分割,形成漫崗區,沖溝發育,並形成寬窄不等的階地。小南河干流長29公里,河道寬度725公里,建堤11.5公里,其中左堤5.5公里,右堤6公里,該河的防洪標準不足十年一遇。 [4] 
支流二道河子寶力鎮段 支流二道河子寶力鎮段
二道河子,明代稱小創忽兒河,又稱糜子河,源於吉林省四平市東老虎洞龍王屯。流經梨樹縣於半拉山水庫(總庫容2560萬立米),於昌圖縣毛家店鎮白山村進入昌圖縣,在昌圖縣寶力鎮南匯入招蘇台河,流域面積1587平方公里。該河在昌圖縣境內長為129.0公里,主河道寬度在10~30米之間,流域面積為1393.7平方公里。由於該河源自山區,如遇招蘇台河大水頂託,可在中下游平原區氾濫成災。史料記載,1881年(清光緒七年)昌圖大雨水,夏糜子河溢,可見一斑。新中國建立以後,曾於1952年縣政府組織沿河農民修堤15公里,目的在於防止二道河子洪水出槽淹地和控制招蘇台河洪水倒灌。後經歷年來的農田基本建設,對二道河子進行整治,使堤防長度達28公里,左堤13公里、右堤15公里,使其防洪能力達到十年一遇標準。 [4] 
小河子,發源於昌圖縣丘陵漫崗區的太平鄉偏嶺子村蘆家溝,先後穿越四新小Ⅰ庫、黑魚小I庫後在通江口鄉義興屯西進入遼河招蘇台河的匯流處,因匯入的河流主槽系招蘇台河,固認定該河為招蘇台河一級支流。小河子流域面積167平方公里,全部處於廣泛分佈黃土狀亞粘土的第四紀沉積區範圍內,土層厚度由東至西逐漸加厚。由於沖溝發育,構成波狀起伏的漫崗平原。因此小河子河谷寬闊,兩側坡降較緩。幹流長59.8公里,河道寬度20~70米。由於地形條件影響,歷史上小河子下游地段由招、遼兩河回水影響多發生漫堤決口災害,近期的1985~1986年因回水影響,洪水決堤曾使昌圖縣通江口鄉、市直兩家子農場損失慘重。1986至1991年實施的遼河整治工程將小河子治理納入其中,共新修、加高培厚堤防15.3公里(其中左堤5.8公里,右堤9.5公里),使其下游段的防洪能力達到十年一遇,回水段達到二十年一遇。 [4] 

招蘇台河治理開發

招蘇台河堤防工程

招蘇台河兩岸村屯密集,土質肥沃,是昌圖縣的主要產糧區,也是昌圖縣的經濟發達區,確保當地的防洪安全,意義重大。因此1957年秋,昌圖全縣組織1.5萬民工大幹1個月,修築了從曲家店鐵道橋至七家子公路橋55公里的招蘇台河左堤和曲家店鐵道橋至古榆崔家溝45公里的右堤。但進人五十年代中葉至八十年代中葉的30年間,招蘇台河流域相對處於少雨年份,因此兩側原有的堤防工程時有時無,特別是二道河匯流口以下和遼河回水段的堤防破壞貽盡,不能抗禦常遇洪水的襲擊,故1985、1986汛期連續兩年僅3~5年一遇的洪水就造成下游回水段多處漫堤決口,通江口鄉、兩家子農場、大四家子鄉等幾乎遭滅頂之災。從1985秋開始的個面整治三河(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是亡羊補牢的大規模、全局性的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從位於通江口鎮的遼河回水堤始至曲家店鄉鐵路橋止,左右兩側堤防長度達185.23公里,至此招蘇台河堤防及穿堤工程得到全面整修(遼河整治工程總結),其中回水堤達到30年一遇標準,其它段達到20年一遇標準。 [3] 

招蘇台河河道治理

招蘇台河主河槽彎曲,常有崩岸發生。但該河發育在第四紀沉積黃土之中,由於此種土質粘粒含量較多,粘重,抗衝能力較強,故歷史上的洪水沒有使主河槽產生較大改變。建國以後,為了確保堤防安全、促使流水暢通,曾採取人工措施裁彎取直局部河段6處:兩家子農場三家子北一處;1973年5月份付家公社唐家圍子一處;1973年6月份古榆公社崔家溝一處;1971年5月份曲家公社三家子、腰屯二處;1980年5月份後窯公社五家子一處。上述裁彎工程都是人工挖土、肩挑、大車運完成的,工程量有限,國家給了土方補助費。 [3] 

招蘇台河攔河工程

偽滿統治時期的1943年在昌圖縣雙井子鄉趙家屯建一座攔河取水工程——趙家立軸翻板閘,閘門共8孔,每孔高2.7米寬3.0米,設計過流能力330立方米/秒。1997年月10月在昌圖縣寶力鎮二道河干流上建一座平軸翻板平板閘和支墩溢流混合型節制閘,用以攔河提水灌溉農田,計7孔,閘高2.7米,寬7米。該閘壩綜合設計過流能力1290立方米/秒。 [3] 

招蘇台河蓄水工程

青石嶺水庫,為小(一)型水庫。地處招蘇太河上游小泉眼支流,1958年開修,到1975年竣工投運。土壩長570米,頂寬4~5米,最大壩高9.4米,壩頂高程為海拔184.5米。塊石護坡,無反濾壩,1981年進行反濾處理後,運行正常。水庫積水面積3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40萬立方米。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二百年一遇校核,總庫容544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7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253萬立方米。灌溉水田2100畝,防洪保護面積7000畝。1962年前由郭家店鄉管理,後歸屬於縣水利局。 [5] 
南湖水庫,為小(一)型水庫,原為杏山鄉獾子洞樹杏山水庫。1958年,擬作梨樹縣遊覽公園改名為南湖水庫。條子河上游源泉八大泉眼,解放前,當地地主田廣增用泉水種稻60垧。1956年高級社時,修成土水庫灌田種稻70垧。後因水庫下游受澇,由杏山鄉於1958年建水庫,當年完成土壩工程量的70%。1959年由縣抽調7社(鎮)千名民工續建,按33年一遇防洪標準築成大壩。1965年縣水利局校核達標為小(一)型水庫。總庫容29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0萬立方米。壩長696米,高8~9米,無護坡,圓形壓力80釐米涵管放水洞。泄量為3.7立方米/秒。無溢洪道。1960--1965年,年灌田1300畝,防洪調節水量67萬立方米,防洪保護面積為3000畝。 [5] 
上三台水庫,1957年,在三家子鄉上三台村,建成防洪,灌溉,養魚兼用的中型水庫。攔截招蘇太河源頭龍灣河與程家屯河來水,由縣水利科設計指導施工。抽調十家堡,三家子,郭家店、梨樹4鄉民工4000人,經過3年完成總工程量的70%後,因調整國民經濟暫時停工。1970年續建,初期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溢洪道未做襯砌,出口使用全風化岩石,並無消能工程。1971年建成半截工程運行後,發現標準低。1973--1976年國家投資347.6萬元重新加固處理,.達到百年一遇防洪標準,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庫大壩高21米,頂寬4米,長500米。開敞式溢洪道,由兩孔寬5米、高3米鋼質弧型閘門組成,最大泄水量224立方米/秒,放水洞長90.9米,圓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1.2米。進水塔高15.6米,寬1.7米,設平板鋼閘門兩扇,用2台10噸螺桿機啓閉。水庫控制面積為66平方公里,總庫容為134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770萬立方米。由縣水利局管理。水庫效益,1973年灌水田1800畝,後因供水不足到1985年停灌。防洪保護面積3000畝。養魚200萬尾,年產值2萬元。 [5] 
民兵水庫,為小(一)型水庫,在勝利鄉老奮窩堡村、招蘇太河支流羊尾巴嶺小河上,水庫由勝利公社抽調民兵1000餘人興建,於1971年11月修竣。土壩頂寬4米、高8米,壩長1450米。幹砌石塊護坡,兩孔砼體方洞放水閘,泄量343立方米/秒。按33年一遇設計,百年防洪校核標準建庫,總庫容49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11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500畝,防洪保護面積2000畝。 [5] 
太平山水庫,為小(一)型水庫,1958年白山鄉在太平山村招蘇太河右岸支流太平山小河上,按33年一遇標準設計建成土壩水庫。壩頂寬3米、高8.8米,長5.5米,塊石護坡。磚拱式和鋼筋混凝土底板放水洞。總庫容20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22.7萬立方米。經過幾年運行後,放水洞被凍壞成為病庫不能蓄水。1979年,縣水利設施隊聶思誠重新按50年一遇,500年洪水校核設計,將原土壩加高1米,新修鋼筋混凝土箱形放水湧洞。泄最為15.1立方米/秒,灌溉泄洪兼用。 [5] 

招蘇台河灌區工程

“八·一”灌區,引招蘇太河水,1957年10月至1958年8月1日修竣,又因軍隊支農助建故稱“八·一”灌區。是縣內最大的旱田灌區,由闐棵樹、喇嘛甸兩鄉民工和四平軍分區一個連士兵修建攔河壩和“八·一”電站。後因溢洪道被洪水沖毀河水改道,1960年重修中,值調整國民經濟中斷。1972年再築攔河閘,閘長72米,寬34.6米,設10扇自動翻板閘。一、二乾渠首進水閘為砼方涵。一千長8.9公里,引水流量3.38立方米/秒,9條支渠控制面積6.6萬畝。二幹長11.6公里,引水流量2.23立方米/秒。12條支渠控制面積2.48萬畝。1973年又增建兩座退水閘,4處跌水,2座節制閘,2座渡槽和1座分水閘。共投資69萬元。1975~1979年,由灌區管理所續建,使各項工程配套。總投資143.67萬元。1977年灌溉旱田2.25萬畝,後因土地不平,高地灌不上水,窪地積水成澇,從1982年開始灌田漸少,到1985年停止灌溉。 [6] 

招蘇台河水電工程

“八一”電站,1957年,在招蘇太河下游三棵樹(屬四棵樹公社)橋頭,興建這座電站,裝50千瓦發電機組3台。1958年8月1日剪綵,用時間命名為鄉八一電站。投產後,只有1台運行。發電達到頂峯時,僅能對電站周圍8個生產隊供照明電。水庫蓄量有限,枯水期和冬季水源不足,供電時停時續,運行1年多,終於不能維持,而棄置。 [7] 
參考資料
  • 1.    縣、鄉兩級河湖長名錄  .梨樹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1-25]
  • 2.    鐵嶺市志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鐵嶺市志綜合卷 . 新華出版社 . 1997:187
  • 3.    鐵嶺河流志 .鐵嶺市河道管理處 .2000:49-51
  • 4.    鐵嶺河流志 .鐵嶺市河道管理處 .2000:84-87
  • 5.    梨樹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梨樹縣誌 .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 501-504
  • 6.    梨樹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梨樹縣誌 .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 507
  • 7.    梨樹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梨樹縣誌 .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 646
  • 8.    梨樹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梨樹縣誌 .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 108
  • 9.    梨樹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梨樹縣誌 .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 :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