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3]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21]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所建,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21]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1951年整修。 [11]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11] [31]
1961年,拙政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7]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拙政园与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6]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5]
- 中文名
- 拙政园
- 外文名
-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2]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 7:30—17:30(3月1日—11月15日);7:30—17:00(11月16日—次年2月29日)
- 景点级别
- AAAAA级
- 门票价格
- 70元(淡季);80元(旺季)
- 占地面积
- 52000 m²
- 著名景点
- 见山楼、听雨轩、小飞虹
- 保护级别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所处时代
- 明、清
- 编 号
- 1-121-3-74
- 始建时间
- 1509年
命名
播报编辑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今园址一带,三国时有吴郁林太守陆绩的宅第,东晋时有高士戴颐宅。唐末,诗人陆龟蒙宅也在这里“不出郛郭,旷若郊墅”,其地低洼,有池石园圃之属。北宋时,山阴簿胡稷言在此建五柳堂,其子峄又取杜甫"宅舍如荒村"句,名其居曰如村,可见地甚荒旷。
元朝时期
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
明朝时期
崇祯八年(1635年)落成,名“归田园居”,中有秫香楼、芙蓉榭、泛红轩、兰雪堂、漱石亭、桃花渡、竹香廊、啸月台、紫藤坞、放眼亭诸胜,荷池广四、五亩,墙外别有家田数亩。园中多奇峰,山石仿峨眉栈道。 [20]据清雍正六年(1728年)沈德潜作的《兰雪堂图记》,当时园中崇楼幽洞、名葩奇木、山禽怪兽,与已荡为丘墟的拙政园中部适成对照。
清朝时期
道光年间,王氏子孙尚居其地,但已渐荒圮,大部变为菜畦草地。
清顺治十年(1653年)以二千金将园廉售于大学士海宁陈之遴。陈得园后重加修葺,备极奢丽。内有宝珠山茶三四株,花时巨丽鲜妍,为江南所仅见。但陈长期在京,购园五年后即获罪被谪辽东,客死于谪所,始终未见园中一花一木。
在此以前,园主虽屡有变动,但大都仍拙政园之旧。至王永宁则大兴土木,易置拔归堡丘壑,园的面貌与文征明图记中所述已大不相同。园内建斑竹厅、娘娘厅,为三桂女起居处。又有楠木厅,列柱百余,石础径三、四尺,高齐人腰,柱础所刻皆升龙,又有白玉龙凤鼓墩,穷极侈丽。王常在园内举行盛宴,令家姬演剧,时人有“素娥几队出银屏”“十斛珍珠满地倾”之句。后王永宁因吴三桂举兵反清,惧而先死,家产籍没,雕龙柱础及楠木柱石等尽输京师。陈其年曾有诗云:“此地多年没县官,我因官去暂盘桓,堆来马矢齐妆阁,学得驴鸣倚画阑”。可见园的破败景象。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拙政园改为苏松常道新署,参议祖泽深将园修葺一新,增置堂三楹、重门三楹。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苏松常道缺裁。
拙政园自苏松常道署裁撤后,渐散为民居,先由王皋闻、顾璧斗两富室分得,后总戎严公伟亦居于此。乾隆初,园又分为中部的“复园”和西部的“书园”两部分。至此,原来浑然一体、统一规划的拙政园,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个园林。
中部的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当时园内荒凉满目,蒋氏经营有年,始复旧观。“山增而高,水浚而深,峰岫互回,云天倒映”,游者“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之性”。园中藏书万卷,春秋佳日,名流觞咏,极一时之盛,曾有《复园嘉会图》传世。袁枚、赵翼、钱大昕等相继来此,流连赋诗。袁枚有句云:“人生只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书”。但蒋棨殁后,园就逐渐荒落了。
西部的书园主是太史叶士宽,中有拥书阁、读书轩、行书廊、浇书亭诸胜,皆昔年废地,由叶氏新筑。拥书阁有十景,士宽之子树藩曾与其甥武进赵怀玉赋诗记之迎垫。书园后归道员沈元振,园中第宅为太常博士汪美基所居,旋又分属永阀希程、赵、汪等姓。
蒋氏拥有复园七十余年之后,终于易主。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刑部郎中海宁查世倓购得此园。其时园中池堙石颓,查氏修缮经年,焕然一新,仍名复园。但为时不久,至嘉庆末年又归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平湖吴璥,其子观察晋德也曾居此,故苏人呼为吴园。春日游人如织,摊贩杂陈。虽然是园仍保持了“水木明瑟旷远,有山泽间趣”的特点,但视旧园仅得三分之一。
园南的东部花园第宅,其时归部郎潘师益。潘与其子㬶在内营构瑞棠书屋。
清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二日(旧历四月十三),太平军进驻苏州。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以拙政园并东面的潘㬶子潘爱轩宅、西面的汪硕甫宅合建忠王府,相传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工匠数百人终年不辍,工且未竣,城已破矣”(马如飞《劫余灰录》)。据李鸿章后来给李鹤章的信中所述,“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占领苏州后,将忠王府作为自己的江苏巡抚行辕,藩臬司也在其中办公。由善后局付白银三千两给原园主吴氏,以园归公,西面的汪姓房屋仍归汪氏。当时官府还附设医药局于园内,行医施药。过了一年多,有人入游,见园内“事物已颓损十之五”。
清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离拙政园。
清同治十年(1871年)冬,南皮张之万(光绪中为大学士)任江苏巡抚时兰嘱,居拙政园原潘宅房屋内。张能书画,经营修治,渐复旧观。有远香堂、兰畹、玉兰院、柳堤、东廊、枇杷坞、水竹居、菜花楼、烟波画舫、芍药坡、月香亭、最宜处诸胜,绘有《吴园图》十二册。后张之万升任浙闽总督,离苏有日,就与右布政使恩赐、管理苏州织造部堂德寿、粮储道英朴、恩竹樵三人(俱满族)商议,倡立会馆,以价银三千、修理费二千汇交藩库。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其范围包括园的中部花园及前面的房屋,园仍名拙政。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曾修葺过一次,“首改园门,拓其旧制,……其他倾者扶,圮者整”,并建澄观楼于池之上。当时园中古树参天,“修廊迤俪,清泉贴地,曲沼绮交,峭石当门,群峰玉立”。这一以水为主、水面阔广、景色自然的格局基本保持至今。
园西部花园的汪姓宅园,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以价银六千五百两售于吴县富商张履谦,易名为“补园”。当时园中亭台只存一、二处,残破不堪,已非昔日景况。经张履谦大加修葺,遂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胜景,又新建了精致绮丽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获得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石刻碑拓,重摹上石,又得文徵明、沈周遗像,为之建“拜文揖沈之斋”。张氏以巨款经营多年,追求奢丽,部分失去了拙政园疏朗闲适的特点。但张与其孙紫东俱爱好昆曲,所构卅六鸳鸯馆,其顶层结构为“卷棚顶”,音响效果甚佳。昆曲前辈俞振飞常随父“曲圣”粟庐来此园游憩度曲。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1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曾通告全省,在此园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此时八旗奉直会馆已改称奉直会馆。由于八旗奉直人游宦于苏的日益减少,会馆经济不佳,于是对外开放,收取游资。园中开辟茶室,并曾辟娱乐场,以唱滑稽戏、说书等招揽游客。日常祗数十人入游,唱戏时可增至二、三百人。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与廿三年(1934年)十月间,又二度被借作戒烟所。之后,还曾做过区公所。现工艺美校部分房宅在民国九年左右,售与李鸿章之侄、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经李以巨款翻修,甚为精致。李不久即殁,子孙无人居苏,房屋后曾抵押与某银行。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七月十五日,园内回廊因年久失修,突然坍倒,压伤游客两人。此后,坍倒的回廊一直用木头支撑。见山楼后的木桥,也断裂不能通行。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已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见奉直会馆大部分房屋幸存未毁,即租用拙政园为伪省政府办公处。还向张氏借租了补园。其间曾稍加修葺。陈群任伪省长时,又在西花园建日本式木屋一所,专门接待日军将领、特务头目等在内吃喝玩乐。
园的东部,即“归田园居”久已荒废,部分变为荒地,部分散为民居,与中部花园以墙隔绝。进出由道观弄(1958年砌断)与东北街相通。园内殡舍数间,棺柩杂陈,又有破旧民房十余间,荒地一片。至伪江苏省政府教育厅占用时,将园东部花园与中部花园打通,造小洋房一所,供伪官居住。又将土墩上小亭(名补拙,现放眼亭)稍加修葺。余则野草遍地,荒芜依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盘踞在拙政园的伪省政府随之瓦解。
1948年,社会教育学院因校舍不足,又向张氏后人张逸侪租借了西部花园和部分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苏州解放后,社教学院并迁无锡。拙政园及前部房屋由苏南行政区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使用。
1951年11月,苏州专员公署根据中央关于保护历史文物的一贯指示,将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专员公署另迁新址。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山、水、桥、亭、厅、堂、墙、门,务期按原样修复。
1952年10月,工程竣工,同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花园和西部花园正式开放。东部暂为花圃和职工宿舍。园前的房屋,中间部分(现博物馆)归苏南文管会使用,东面(现工艺美校)为苏南区苏州图书馆(1951年11月迁入),西面(现平江区医院)为洪泽小学。
1954年,市园林管理处成立后,从苏南文管会接管了拙政园,年底开始又大加整修。之后,在东部花园重筑围墙,逐步浚池叠石,植树莳花。
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园中、西、东三部重又合而为一,成为完整统一而又各有特色的名园。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拙政园也逐年修缮整治,日益展示其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不期十年动乱,拙政园成为“破四旧”的对象而被迫关闭。此后,一度改名为“东风公园”,虽仍对外开放,但厅堂的陈设布置已撤除一空。倒影楼后放置滑梯等物,改为“儿童乐园”。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拙政园能够逐步得以治理。
1976年拙政园征用土地九亩八分,扩大花圃面积。
1979年以来,对园内建筑、假山多次进行了维修,碑刻、匾额、楹联、家具陈设等也陆续恢复。
1980年,以4万元和木材2讲鸦局6立方米大修远香堂。
1988年盛戒3月30日,工艺美校搬出李宅,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投资120万元进行整修。
1989年4月25日竣工。至此,拙政园宅园合一。
1992年9月,在拙政园的原住宅部分(李宅原工艺美校所用部分)中轴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专题的博物馆。该馆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和“园冶”四个展厅,展现苏州园林在2000多年历史中的历程和风采。
2003年,整治东部周边环境,建成园外苑。
2007年,建成园林博物馆新馆,南部周边环境同期得到改善。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拙政园
植物资源
拙政园形成了以菹草、苦草、水盾草、黑藻、金鱼藻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每年通过抓鱼控制鲫鱼、黑鱼数量,同时适时适量投放匙指虾、河蚌、鳑鲏、中华圆田螺等具有关键净水功能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得以显著提升,全季度守护园林水下生态。 [22]
景区布局
播报编辑
综述
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一区,辟为苏州园林博物馆。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3] [10-11]
中部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9]
西部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9]
东部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9]
建筑特色
播报编辑
建筑格局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9]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建筑特点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增加,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早期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12]
重要景点
播报编辑
东花园
中花园
香洲 | |
---|---|
雪香云蔚亭 | |
小飞虹 | |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 |
听雨轩 | |
玉兰堂 |
西花园
笠亭 | 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
---|---|
倒影楼(夜景) | |
塔影亭 | |
文化活动
播报编辑
杜鹃花节 | 自1997年起每年春季(3月至5月),园中举办杜鹃花节,近200品种的中外杜鹃争奇斗艳,造型优美的盆景杜鹃和缤纷多姿的七彩杜鹃颇具特色,而园中的大型盆栽杜鹃和高山杜鹃亦为江南罕见。 [14] |
---|---|
荷花节 | 拙政园植荷有近五百年历史,园中多处景点与荷相关:如芙蓉榭、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留听阁等。自1996年以来每至夏秋(6月至9月)举办荷花节,200余品种荷花、睡莲渐次开放,香远益清,尤以袖珍荷花——碗莲亭亭可爱,最具特色。 [15] |
反季菊花展 | 每年秋季,拙政园都会举办以菊花为主题举办反季菊花展。菊花展中,如彩球,似花灯,像礼花,团团簇簇、千姿百态的菊花,展示着超凡脱俗,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自然特质。 [16] |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匾额对联
拙政园有匾额四十五块,对联二十二副,门额砖刻十八块。稽考有关资料,已经遗佚的有:匾额二十四块,对联二十五副,砖刻四块。这些额联,不少出自名家之手,题对典雅,书法精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们与庭院佳构相辉映,使整座园林增添了诗意,同时,也为研究园林布局的历史变迁,造园艺术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园东部现存匾额,均系1960年修建完毕后题制,沿用明代王心一“归田园居”的厅堂名,仿古人字体,无落款。其中“涵青”“放眼亭”二匾额,十年动乱中被毁,于1981年仿文征明字体复制。
园中部现存匾额对联,有历史上复园、八旗奉直会馆等时期留存下来的,有苏南文管会和园林管理处历次修建中所制的,也有从古旧商店选购的。
西部的匾对均为补园时期由园主张履谦所置。
十年浩劫中一部分匾额对联被毁,以请名家书写、集古人字体、根据照片放大等不同途径和方法逐步恢复。 [13]
兰雪堂: | |
秫香馆: 秫香馆正楷,悬挂秫香馆檐下,面南。款署:匾无落款。注释:谷物飘香之馆。 | |
嘉实亭: 隶书,悬挂嘉实亭内,面北。款署:“徵明”。注释:硕果累累的亭子。 |
兰雪堂: 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酒流连,犹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斯园乃吴下名区,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2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款署:“丙寅春日夷斋钱定一并书于北云楼”。注释:此地是明代归田园居的故址,想当年高朋胜友园内雅集,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今日犹存一树梅花怒放,旧时月色依然朗照;这座园林乃苏州著名的地方,如今古园新貌,花木扶疏,楼台掩映,八方游人汇集,尽情沐浴着盛世明媚的春光。 | |
得真亭: | |
荷风四面亭: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款署:联无落款。注释:夏有四周池中盛开的荷花;春有三边婀娜多姿的垂柳;两座曲桥划分水面,只见秋水半潭;树木凋零的冬山倒映入水,则可赏似真如幻的虚涵之美。 |
碑刻
拙政园的碑刻,包括碑记、书条石、石刻、木刻屏条等,其中有复园及奉直会馆的旧物,而相当一部分为补园主人张履谦所收集、刻制。因屡遭变故,不少碑刻已经散佚。
解放后,对留存的碑刻作了整修。十年动乱中,由于园林工人用灰浆将碑刻涂没封固而免遭大的破坏。现已全部修缮复原。 [13]
其他看点
播报编辑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始建于1992年。2007年12月4日,园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紧邻拙政园,占地面积3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园林博物馆设有序厅、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园林传承等五大展厅,以苏州历代名园为例,向游人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博物馆以造园工具、陈设家具、建筑构建等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园林的传统造园工艺,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枇杷园
枇杷园以植物为观赏主题。园内有枇杷数十株,取意南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诗:“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五月枇杷黄似桔”,成熟的枇杷显示出“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的风韵,而金丸问绿叶的枇杷又恰为门额的形象化。 [23]
特产美食
- 稻香村
稻香村立足苏州本地文化,别出心裁打造“苏州园林”伴手礼,将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四大园林的亭台楼阁以精致的立体造型印刻在糕点之上。此外,乾隆探店、大师作糕点等各类高颜值国潮礼盒,也是来苏州旅游的消费者必买伴手礼。 [24]
- “花酥”系列
在苏州赏花时食用的点心,最应景的当属与花儿一般美好的稻香村“花酥”系列,这是稻香村创新打造的现烤糕点产品,在保持美味口感的同时,还带来了全新的创意,根据不同口味设计不同的“花样”。 [25]
- 手打茉莉
赏花时节当然少不了稻香村的手打茉莉,自带温婉气质的手打茉莉,酥皮是烤制的金黄色,表皮中心以干茉莉点缀,层层酥皮下配以冰沙茉莉馅,咬一口,淡淡的茉莉香清香萦绕,外皮酥香绵软,内馅温婉醇厚。 [25]
- 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美食,绿绿的软软的皮儿,透着一股清香,吃在嘴里清香滑糯。稻香村青团有多种口味可选,经典豆沙味、网红蛋黄肉松味、生巧抹茶味、牛奶玫瑰味,稻香村青团的包装创意,采用“手绘风”的设计风格,以鲜艳的色彩搭配校园人物,充满潮流趣味性,作为伴手礼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5]
开发与保护
播报编辑
1951年11月起由政府对拙政园进行了全面整修。 [26]
1960年重建东部花园。 [26]
2014年,苏州市展开了苏州园林分类保护工作的序幕,2015年,在多次寻访、征集、考察的基础上,第一批33座园林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紧接着2016年、2017年,第二、第三批《苏州园林名录》随之公布。目前,前三批纳入《苏州园林名录》的共有90处,第四批18处公示工作已经结束,即将授牌。 [27]
相关文化
播报编辑
- 诗作
王献臣
王献臣,字敬止,苏州府人,明朝弘治六年(1493)喜中进士,并被任命为“行人”,负责外交等事务,与海南籍名臣丘濬(1421—1495)同朝为官。弘治八年(1495),王献臣出使朝鲜,册封朝鲜新国王。三年后,王献臣子承父业,和他的父亲王瑾一样,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有“铁冠仙吏”之称。正德八年(1513),守丧三年期满的王献臣,在苏州买下了一块废弃的寺庙用地,建园隐于市。此园,也因此得名拙政园。 [32]
重要事件
播报编辑
所获荣誉
重大事件
2019年7月5日,“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风景秀丽的拙政园盆景园内举行,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林、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正共同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 [28]
价值意义
播报编辑
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11]
园林遗产文物建筑监测是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监测的有效性是构建文物建筑保护决策支持的基础支撑,对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拙政园管理处将不断优化遗产监测与修复保护策略,提升园林遗产科学化、精细化保护管理水平。 [29]
拙政园的设计者是文征明。当年王献臣诚邀文徵明为自己设计园林。文徵明素来清高,在书画界,一般人求画他都不应,何况是设计宅邸,但这次他因敬重王献臣的人品,而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为其营造一方世外桃源,聊以慰藉。 [30]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门票价格
- 价格
季节 | 价格 |
---|---|
淡季(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 70元/位 |
旺季(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 80元/位 [18] |
- 优惠政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人凭军人证等有效证件、军队离退休干部凭离退休干部证免费入园。
②、残疾人员凭《残疾证》免费入园,重度残疾人员需要陪护的,可由一名陪护人员免费陪同入园。
③、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或《高龄证》免费入园。
④、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免费入园。
⑤、6周岁(含6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⑥、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⑦、60周岁(含60周岁)—70周岁(不含70周岁)老人,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或《老年人优待证》实行半价优惠。本市、省内60周岁(含)—70周岁(不含)的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游览风景名胜区(虎丘、上方山森林公园、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天平山),怡园,免费入园,景点举办大型园事活动期间,实行半价优惠政策。
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门票价格优惠政策。 [8]
开园时间
7:30—17:30(3月1日—11月15日);7:30—17:00(11月16日—次年2月29日);闭园前30分钟停止售票、入园。 [17]
2021年7月,拙政园景点推出暑期全年夜间开放(每周一晚闭园检修)。 [1]
交通路线
乘坐好行1号线至“拙政园换乘中心”下车即达
乘坐5路、301路、305路、9009路、9016路、9025路、夜专1路至“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下车向东步行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