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拖紳

鎖定
拖紳是指古代中原王朝朝服後腰懸掛的大帶,其上有組綬,合稱綬帶 [1]  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2] 
中文名
拖紳
日文名
相關名詞
大帶綬帶
出    處
《論語》

目錄

拖紳涵義

屯堡人的拖紳 屯堡人的拖紳
tuō shēn
亦作"拖紳"。 引大帶於朝服之上。拖,加也。,大帶也。 [3] 

拖紳引申

  1. 借指大臣生病。
  2. 綬帶用綠、黃、赤、紫四色絲織成雲鳳四色花,下結青絲網綬環二。 [4] 
拖紳 拖紳

拖紳歷史背景

唐代朝服的拖紳 唐代朝服的拖紳
孔子對於服飾充滿了內在的謙恭與敬畏。有一次他病了,國君來探視,他便馬上頭朝東,在身上加蓋朝服和大帶,連那束在腰間的大帶也要拖帶着,絲毫不能馬虎,絲毫不曾忘記。《論語》:“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古人卧榻一般設在南窗的西面,國君來,從東邊台階走來,所以孔子面朝東來迎接他。生病卧牀是如此,正規上朝就更不用説了。孔子在《禮記·玉藻》中説:“朝服而朝。” [5] 
北宋皇陵石儀的朝服拖紳 北宋皇陵石儀的朝服拖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