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拕,tuo,從手()從(蛇,長蟲),拉出一條長蟲的意思。本義:引、曳。
鄭碼:DWRR,U:62D5,GBK:9284,五筆86/98: rpxn,倉頡: qjp,
筆畫數:8,部首:扌,部外筆畫: 5,筆順編號:12144535,
四角號碼: 53012,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2D5,
中文名
拼    音
tuō
部    首
[1] 
鄭    碼
DWRR
注    音
ㄊㄨㄛ
四角號碼
53012
總筆畫
8 [1]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拕
拕,tuo,從手()從(蛇,長蟲),拉出一條長蟲的意思。本義:引、曳。
1. 同“”。
2.有狠打的意思
3.(方)拿,這幾元錢你~着,不要客氣。

宋本廣韻

下平七歌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託何
平聲
開口一等
tʰɑ
tha

上三十三哿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徒可
上聲
開口一等
dʰɑ
dax/daa

方言集匯

粵語

:to1

客家話

:[客英字典] to1 [台灣四縣腔] to1 [梅州腔] to1 [陸豐腔] to1 [海陸豐腔] to1

英文翻譯

to drag after, to drag out, from which comes:to involve, to delay, to implicat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拕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𠀤音佗。《説文》曳也。《前漢·嚴助傳》拕舟而入水。《揚雄·校獵賦》拕蒼豨。
又《集韻》他佐切,佗去聲。義同。
又《唐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𠀤駝上聲。引也。
又《韻會》《正韻》𠀤吐卧切,音唾。義同。
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引也。
又水拕,猶堰也。《唐書·楊行密傳》作魯陽五堰拕,輕舸饋糧。 《集韻》或作拖。 [1]   又作扡。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拕
曳也。從手它聲。託何切

説文解字注

(拕)曳也。申部曰。束縛捽抴為臾。又曰。曳者、臾曳也。然則曳之義略同抴。一説曳本作抴。後人避諱改之。南越傳。拕舟而入水。論語。加朝服扡紳。易。終朝三褫之。鄭本作拕。叚拕為褫也。高誘注淮南遇盜拕其衣雲。拕、奪也。從手。它聲。託何切。十七部。廣韻又徒可切。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