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拔白旗

鎖定
拔白旗,又叫“插紅旗”。是在1958年的“大躍進”過程中,把一些堅持實事求是、反對浮誇的人,以及一些所謂具有資產階級學術觀點的人都作為“資產階級白旗”加以批判、鬥爭甚至處分的作法 [1] 
中文名
拔白旗
時    期
大躍進
提出會議
八大二次會議
對    象
具有資產階級學術觀點的人
發生時間
1958年
1958年5月8日,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要敢於插紅旗,越紅越好,要敢於標新立異。標新立異有兩種,一種是插紅旗,是應當的;一種是插白旗,是不應當的。5月23日,毛澤東再次強調插紅旗,辨別風向。
5月25日,黨的八屆五中全會召開,會議決定主辦《紅旗》雜誌,任命陳伯達為總編輯。6月1日,《紅旗》創刊號刊登發刊詞:更高地舉起無產階級的革命紅旗,並指出“毫無疑問,任何地方,如果還有資產階級的旗幟,就應當把它拔掉,插上無產階級的旗幟。”
在《人民日報》社論和《紅旗》創刊號社論發表以後,全國各地各級黨組織立即召開會議,傳達貫徹精神,部署落實任務,組織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
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大躍進”運動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它全面制定了“大躍進”運動的各項主要計劃。會議決定,要積極開展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運動,大搞羣眾運動。會議要求,為了保證各項工作的躍進,必須採用“拔白旗、插紅旗”的工作方法。要對“右傾保守思想”進行嚴厲批判,要使“觀潮派”和“秋後算賬派”在思想上徹底破產;要把“白旗”、“灰旗”統統拔掉,要把“躍進紅旗”普遍地插起。
“拔白旗、插紅旗”運動涉及領域非常廣泛。在農業領域,各地提出要堅決破除“條件論”和“習慣論”。在工業領域,中央工業書記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1959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問題的決定》要求必須採用“拔白旗、插紅旗”的工作方法。在商貿領域,以完成購銷好壞實行“拔白旗、插紅旗”。在軍隊方面,1958年5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結束後,全軍普遍開展了反“教條主義”運動。在社會各界,如宗教界、工商界和民主黨派人士中普遍展開“交心”運動;青年界、婦女界則要求要敢於“插紅旗”,打破婦女思想中比較普遍存在的保守和自卑觀念。在文化教育領域,批判個人主義和學術思想。在思想戰線上,通過搞紅專辯論,把那些對“大躍進”、浮誇風錯誤持批評、懷疑態度的專家、教授當作“白旗”拔掉。在史學領域,強調史學為現實政治服務。而古典文學領域則被姚文元認為“是資產階級思想在文學研究中最後一個陣地”。在電影藝術界,1957年一些“右派”藝術家所拍攝或主演的電影已經遭到禁映,在“拔白旗、插紅旗”運動中,又有一大批電影被點了名。
1958年11月,中央開始糾“左”,“拔白旗、插紅旗”運動隨之停止。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工作會議,決定給批判處理錯了的人甄別平反。4月27日,中共中央下發《關於加速進行黨員、幹部甄別工作的通知》。隨後,在“拔白旗”、反右傾、整風整社、民主革命補課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和處分的絕大多數黨員、幹部,被迅速甄別平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