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拔摩島

鎖定
拔摩島(Patmos),又譯帕特莫斯島(Patmos),是希臘在愛琴海的小島,位於伊卡利亞島東南方,是多德卡尼斯羣島最北的島嶼之一。它有人口3萬餘人。拔摩市政府管轄附近幾個島嶼,當中包括近海一些無人居住的小島,拔摩市的首府在霍拉,屬於希臘的南愛琴大區,唯一的商業港口是斯卡拉(Skala)。地名原意:“我的死傷”。 [4] 
聖約翰修道院坐落於愛琴海上的拔摩島,修道院以及《啓示錄》的作者使徒約翰在拔摩島上看見異象的山洞——天啓洞穴(也譯作默示洞),天主教和東正教都將那裏尊為聖地。
中文名
拔摩島
外文名
Patmos
別    名
帕特摩斯島
位    置
愛琴海的小島

拔摩島世界文化遺產

拔摩島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拔摩島歷史中心(霍拉),包括使徒聖約翰修道院和天啓洞穴
The Historic Centre (Chorá) with theMonastery of Saint-John the Theologian and the Cave of the Apocalypse on theIsland of Pátmos
入選時間:1999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vi)
地理位置:N37 17 60 E26 33 00
遺產編號:942

拔摩島遺產描述

天啓洞穴和聖約翰修道院位於希臘多德卡尼斯羣島的拔摩島,由於神學家聖約翰在此創作《福音書》和《啓示錄》而馳名。10世紀後期,有人在這裏為“摯愛的門徒”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從此,這裏便一直是一個朝聖地,也是希臘東正教學習之地。島上佔主體地位的是精美的修道院建築羣,焦耳城(Chorá)古老的住區及其周圍有許多宗教和世俗的建築。 [1] 
199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v)(vi),拔摩島歷史中心喬拉、聖約翰的神學修道院及天啓洞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拔摩島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多德卡尼斯羣島的帕特莫斯小島由於聖約翰神學家在此創作《福音書》和《啓示錄》而馳名。10世紀後期,有人在這裏為“摯愛的門徒”修建了一座修道院,從此,這裏便一直是一個朝聖地,也是希臘東正教學習之地。島上佔主體地位的是精美的修道院建築羣,焦耳城(Chorá)古老的住區及其周圍有許多宗教和世俗的建築。 [2] 

拔摩島遺產簡介

拔摩島歷史中心
拔摩島歷史中心(2張)
帕特摩斯島上的教堂和社區的都是有東正教的傳統。修道院是由聖克里斯托羅斯建立的。帕特摩斯也成為希臘一個顯著神學院的帕特緬學派(Patmian School)之鄉。帕特摩斯島就成為基督徒的朝聖之地。參觀者可以看到聖約翰得到啓示的洞穴(天啓洞)和島上一些為紀念聖人約翰的寺院。

拔摩島聖書誕生的天啓之地

帕特莫斯是愛琴海的一個希臘小島,位於伊卡利亞島東南方,此島是佐澤卡尼索斯羣島最北的島嶼之一。島上的教堂和社區的都是有東正教的傳統。聖經《啓示錄》提到帕特摩斯。這本書介紹説,其作者神學家聖約翰當時被羅馬人放逐在帕特摩斯島,他在這個島上的山洞裏得到了天啓,被耶穌賦予(記錄)的異象,寫下了《啓示錄》等聖書,小島也由此聞名於世。每到夜晚,修道院的燈光會在島嶼的上空照出一個藍色的十字架,給島上帶來一種神秘的氣氛。由於地處偏遠,島上的宗教儀軌至今還保留着早期基督教的遺風,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極為罕見的。12世紀,島上的小鎮興建了不少宗教和世俗建築。從一開始到現在,小鎮的歷史進程沒有為外力劇烈擾動過,可稱民風淳樸。
默示錄是《聖經》中“啓示錄”的翻譯,《啓示錄》又名《若望默示錄》(天主教思高聖經),是《新約聖經》的最後一章,據説是耶穌的門徒聖約翰所寫的,主要是對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它是傳教士宣教的重要依據。舊約聖經收錄了許多先知書,相反地,新約聖經只收錄了“聖約翰啓示錄”一卷先知書。聖約翰寫啓示錄的時候,正值基督徒因信耶穌基督、承認耶穌為主而慘遭迫害。而啓示錄的出現,正好給一班受苦基督徒一個來世的盼望,勸勉他們在遭受苦難和迫害的時候仍要堅守信仰,仰望將來天上的福份。天啓洞穴位於希臘的帕特莫斯島的半山腰,喬拉和什卡拉兩個村子的中間。這個洞穴被認為是《啓示錄》的作者拔摩島的聖約翰看見異象(異象是《聖經》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指一種從天上來、特別的看見、啓示和引導,意思相似於《聖經》中其他的“啓示”、“默示”等詞)的地點。因此,帕特莫斯島就成為基督徒的朝聖之地。 [3] 
根據某些歷史資料記述,約在公元80年後到公元96年期間,當羅馬皇帝第二次迫害基督徒時,耶穌的門徒約翰老年間曾被流放在拔摩島十餘年之久。聖經記載,在這一海島上,神曾把以後將要發生的事啓示給約翰,而在他離開拔摩島後,便寫下了啓示錄。(啓1:1,9)據考證,約翰福音和約翰壹、貳、叁書也是他離開拔摩以後書寫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