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拓跋濬

鎖定
拓跋濬(440年8月4日~465年6月20日),字烏雷,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鮮卑族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452年10月31日~465年6月20日在位),太武帝拓跋燾之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為恭皇后鬱久閭氏 [1] 
拓跋濬聰明敏達,風儀異常。 [3]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餘即位。同年十月,拓跋餘遇弒後,即位為帝,年號興安,誅殺權臣宗愛。在位期間,平定內亂,休養生息,改革官制,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
和平六年五月癸卯日(465年6月20日),病逝,年僅二十六歲,諡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雲中金陵。 [4] 
全    名
拓跋濬 [1] 
別    名
拓跋浚
烏雷
諡    號
文成皇帝 [1] 
封    號
世嫡皇孫(即位前) [2] 
廟    號
高宗 [1] 
年    號
興安、興光、太安、和平 [24-25]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代郡平城(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
出生日期
440年8月4日 [23] 
逝世日期
465年6月20日 [24] 
逝世地
太華殿(位於今山西省大同市) [24] 
陵    墓
雲中金陵 [26] 
在位時間
452年10月31日 至 465年6月20日 [24-25] 
前    任
北魏南安隱王拓跋餘
繼    任
北魏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
主要成就
息兵養民、誅殺宗愛、平定叛亂、改革官制、減輕民負、建雲岡石窟

拓跋濬生平經歷

拓跋濬早年經歷

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丁丑日(440年8月4日),拓跋濬(浚)出生於東宮。 [5] 
少時聰明敏達,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跟隨在太武帝身邊,被稱為“世嫡皇孫”。 [2]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時年五歲的拓跋濬跟隨太武帝北巡,恰逢酋帥押解一名奴隸要施以刑罰。拓跋濬對他説:“這奴隸今天碰到了我,你應該把他放掉。”酋帥奉命解除奴隸的綁縛。拓跋燾聽説此事,説:“這孩子年齡雖小,卻儼然把自己當作天子。”對他十分驚奇。拓跋濬成年之後,風儀異常,每當朝廷遇到大的政事,他都參議決定。 [3] 

拓跋濬被立為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餘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利用拓跋餘祭祀宗廟的機會,派小黃門賈周等人在夜晚殺死拓跋餘。 [6]  於是,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等人擁立拓跋濬為帝。 [7]  十月初三,拓跋濬在永安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興安,是為文成帝。 [8] 
文成帝即位後,便誅殺了宗愛、賈周等人,都動用五刑,滅其三族。 [9] 
興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諡父親景穆太子拓跋晃為景穆皇帝,母親閭氏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為保太后 [10] 
北魏在太武帝在位時期四處出兵,擴大疆土,國力空虛,再加上朝廷內部不斷髮生變亂,使朝廷官屬與老百姓都十分痛苦。文成帝繼位後,按照節令使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心種植,儘量減少高壓手段,實行懷柔統治,安撫遠近內外民眾,民心又得以安定下來。 [11] 

拓跋濬英年早逝

和平六年五月癸卯日(465年6月20日),文成帝在太華殿去世,年僅二十六歲。六月丙寅日(7月13日),上諡號為文成皇帝,廟號高宗。八月,葬於雲中金陵。 [4] 

拓跋濬為政舉措

拓跋濬政治

文成帝繼位後,鮮卑貴族與漢族平民的矛盾逐漸突出。文成帝多次下詔制止鮮卑貴族的腐敗行為,但是由於百官腐化之深,詔令不能有效實行,未能減輕百姓痛苦,致使百姓反抗統治者的鬥爭,越演越烈。
平定謀反
文成帝在位時期,北魏內部鬥爭激烈。文成帝處死的大臣不計其數;另一方面謀權奪位的鬥爭更是接連不斷。
興安元年(452年)十一月,隴西屠各王景文反叛朝廷,文成帝下詔命統萬城鎮守將領、南陽王拓跋惠壽、外都大官於洛拔督討伐平定叛亂。 [12] 
興安二年(453年)二月十三日,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被殺;建寧王拓跋崇與兒子濟南王元麗被杜元寶拉攏,捲入叛亂,都被文成帝賜死。 [13]  同年七月,濮陽王閭若文與徵西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謀反。七月二十五日,文成帝下令在長安賜死拓跋仁,閭若文被殺。 [14]  其他大小謀反事件數不勝數,北魏王朝動盪不安。
改革官制
興安二年(452年)正月,文成帝下令設置駕部尚書、右士尚書。
太安三年(457年)五月,改稱各部護軍太守 [15] 
減輕民負
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巡遊天下,所經之處,親自接見年高的長者,詢問百姓疾苦。下詔讓百姓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可有一個兒子不必從軍服役。 [16] 

拓跋濬軍事

太安四年(458年),文成帝親自統率十萬騎兵、十五萬輛戰車,進攻柔然。魏軍穿過大沙漠,旌旗飄揚,綿延千里。柔然處羅可汗鬱久閭吐賀真遠遠逃走。柔然別部統帥烏朱駕頹等人率領幾千個帳落(遊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帳落)向北魏投降。文成帝在柔然刻石記下戰功,然後班師回朝。 [17] 

拓跋濬外交

文成帝在位期間,推行和平外交政策,與南朝劉宋、北方各部落都建立和平的外交關係,互通商賈,息兵養民。

拓跋濬法律

文成帝初年,仍然遵照北魏原有法律條文。
太安四年(458年)正月初一日,文成帝頒佈禁酒令。當時連年豐收,官民多因酗酒而導致訴訟和議論執政。文成帝對此非常厭惡。所以詔令一律禁止,凡是釀酒、賣酒和飲酒者都處以死刑。如遇到喜事、喪事的時候,可以暫時開禁,但一定要有日期限制。 [18]  文成帝又增設內外候官,專門負責監察內外官員在這方面的過失,以致出現候官微服串行於各官府之間,探求百官過失的現象。對於違犯有關禁令的官員,則嚴加訊問和懲治,有關部門對犯禁官員嚴加拷打,犯禁官員則相互胡亂誣告,於是專擅彈劾不敬的罪名。各部門官吏貪污二丈布帛便要處死。又增加律令七十九章,滿門誅殺的刑罰有十三種,大辟罪三十五種,徒刑罪六十二種。
和平(460年―465年)末年,文成帝採納冀州刺史源賀的建議,只要不是大逆不道、殺人之罪,可免除死罪,貶謫到邊疆戍守。 [19] 

拓跋濬宗教

北魏太武帝在位時期,曾下詔滅佛,使佛教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浩劫。文成帝繼位後,於興安元年(452年)下令復興佛教,使佛教逐漸恢復發展。
興安二年(453年),文成帝下令建造雲岡石窟

拓跋濬歷史評價

  • 拓跋燾:“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
  • 魏收魏書》:“世祖經略四方,內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高宗興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佈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 李延壽北史》:“文成屬太武之後,內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帝與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佈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拓跋濬家族成員

拓跋濬長輩

關係
稱號
姓名
祖父
太武帝
祖母
賀氏
父親
景穆皇帝
母親
恭皇后(閭皇后
鬱久閭氏

拓跋濬后妃

身份
稱號
備註
皇后
初封貴人,父馮朗孝文廢皇后孝文幽皇后之姑母。 [27-29] 
頓丘王李峻之妹,初封貴人,後追封皇后。生獻文帝拓跋弘 [20] 
妃嬪
慕容夫人
燕成武帝慕容垂玄孫女,趙王慕容麟曾孫女,後燕散騎常侍慕容根孫女,北魏使持節、平西將軍、秦益二州刺史、沛郡公慕容帶之女,後宮三夫人之首,魏文成帝死後改嫁使持節、侍中、徐州諸軍事、開府、徐州剌史、濟陰康王元鬱 [30] 
李夫人
生安樂厲王拓跋長樂 [21] 
曹夫人
生廣川莊王拓跋略 [21] 
沮渠夫人
生齊郡順王拓跋簡 [21] 
乙夫人
生河間孝王拓跋若 [21] 
悦夫人
生安豐匡王拓跋猛 [21] 
玄夫人
生韓哀王拓跋安平 [21] 
夫人於仙姬
西域于闐國公主。
建中將軍、魏郡太守耿紹之女。 [31] 
耿嬪
東漢大將軍、新興侯耿況後裔,後燕使持節、鎮東將軍、幽州刺史耿誕孫女,北魏威遠將軍、博陵郡太守耿樂之女。 [32] 

拓跋濬兒子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母親
魏獻文帝
454年 - 476年
文成元皇后李氏 [21]  [20] 
安樂厲王
? - 479年
李夫人 [21] 
廣川莊王
? - 480年
曹夫人 [21] 
齊郡順王
460年 - 499年
沮渠夫人 [21] 
河間孝王
生卒年不詳
乙夫人 [21] 
安豐匡王
? - 489年
悦夫人 [21] 
韓哀王
生卒年不詳
玄夫人 [21] 

拓跋濬女兒

稱號
備註
皇興三年(469)嫁薛初古拔 [22] 

拓跋濬史籍記載

拓跋濬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高宗文成皇帝,諱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長子也。母曰閭氏。
  • 2.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真君元年六月生於東宮。帝少聰達,世祖愛之,常置左右,號世嫡皇孫。
  • 3.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年五歲,世祖北巡,帝從在後,逢虜帥桎一奴欲加其罰。帝謂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釋之。”帥奉命解縛。世祖聞之,曰:“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意奇之。既長,風格異常,每有大政,常參決可否。
  • 4.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五月癸卯,帝崩於太華殿,時年二十六。六月丙寅,上尊諡曰文成皇帝,廟號高宗。八月,葬雲中之金陵。
  • 5.    《魏書·卷四下·帝紀第四》:六月丁丑,皇孫浚生,大赦,改年。
  • 6.    《魏書·卷十八·列傳第六》:愛怒,因餘祭廟,夜殺餘。
  • 7.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正平二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逆,立南安王餘。十月丙午朔,又賊餘。於是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奉迎世嫡皇孫。
  • 8.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於永安前殿,大赦,改年。
  • 9.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高宗立,誅愛、周等,皆具五刑,夷三族。
  • 10.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壬寅,追尊景穆太子為景穆皇帝,皇妣為恭皇后;尊保母常氏為保太后。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三十》:初,魏世祖經營四方,國頗虛耗,重以內難,朝野楚楚。高宗嗣之,與時消息,靜以鎮之,懷集中外,民心復安。
  • 12.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隴西屠各王景文叛,詔統萬鎮將、南陽王惠壽討平之。
  • 13.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伏誅;建寧王崇、崇子濟南王麗為元寶所引,各賜死。
  • 14.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濮陽王閭若文,徵西大將軍、永昌王仁謀反。乙丑,賜仁死於長安,若文伏誅。
  • 15.    《魏書·卷一百一十三·志第十九》:興安二年正月,置駕部尚書、右士尚書。太安三年五月,以諸部護軍各為太守。
  • 16.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輿駕所過,皆親對高年,問民疾苦。詔民年八十以上,一子不從役。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魏主自將騎十萬、車十五萬兩擊柔然,度大漠,旌旗千里。柔然處羅可汗遠遁,其別部烏朱駕頹等帥數千落降於魏。魏主刻石紀功而還。
  • 18.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春,正月,丙午朔,魏設酒禁,釀、酤、飲者皆斬之;吉凶之會,聽開禁,有程日。
  • 19.    《魏書·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十六》:高宗初,仍遵舊式。太宗四年,始設酒禁。是時年穀屢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訟,或議主政。帝惡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釀、沽飲皆斬之,吉凶賓親,則開禁,有日程。增置內外侯官,伺察諸曹外部州鎮,至有微服雜亂於府寺間,以求百官疵失。其所窮治,有司苦加訊惻,而多相誣逮,輒劾以不敬。諸司官贓二丈皆斬。又增律七十九章,門房之誅十有三,大辟三十五,刑六十二。和平末,冀州刺史源賀上言:“自非大逆手殺人者,請原其命,謫守邊戍。”詔從之。
  • 20.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國蒙縣人,頓丘王李峻之妹也。………及生顯祖,拜貴人。
  • 21.    《魏書·卷二十·列傳第八》: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獻文皇帝。李夫人生安樂厲王長樂。曹夫人生廣川莊王略。沮渠夫人生齊郡順王簡。乙夫人生河間孝王若。悦夫人生安豐匡王猛。玄夫人生韓哀王安平,王早薨,無傳。
  • 22.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二十四》:皇興三年,除散騎常侍,尚文成帝女西河長公主,拜駙馬都尉。
  • 23.    《魏書》:(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丁丑,皇孫浚生,大赦,改年。
  • 24.    《魏書》:(和平六年)五月癸卯,帝崩於太華殿,時年二十六。
  • 25.    《魏書》: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於永安前殿,大赦,改年。
  • 26.    《魏書》:(和平六年)八月,葬雲中之金陵。
  • 27.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孝文廢皇后馮氏,太師熙之女也。太和十七年,高祖既終喪,太尉元丕等表以長秋未建,六宮無主,請正內位。高祖從之,立後為皇后。高祖每遵典禮,後及夫、嬪以下接御皆以次進。車駕南伐,後留京師。高祖又南征,後率六宮遷洛陽。及後父熙、兄誕薨,高祖為書慰以敍哀情。及車駕還洛,恩遇甚厚。高祖後重引後姊昭儀至洛,稍有寵,後禮愛漸衰。昭儀自以年長,且前入宮掖,素見待念,輕後而不率妾禮。後雖性不妒忌,時有愧恨之色。昭儀規為內主,譖構百端。尋廢后為庶人。後貞謹有德操,遂為練行尼。後終於瑤光佛寺。
  • 28.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孝文幽皇后,亦馮熙女。
  • 29.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貴寵,乃簡熙二女俱入掖庭,時年十四。其一早卒。
  • 30.    王連龍, 《新見北魏考釋》, 《古代文明》 (04期), 2010年, (04期): 77–82
  • 31.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耿嬪墓誌》:魏故高宗耿嬪墓誌銘”嬪諱壽姬,定州鉅鹿曲陽人也。姓”行忠良,文謹人表,才美俱備,理儀”可遵。奉文成皇帝為嬪。以神龜”元年歲次戊戌三月八日寢疾不”預,荒於。父紹,除建中將軍魏郡”太守。母冀州勃海吳。父為臨”顏、白馬二縣令。兄神寶,獻文”皇帝行順定州,旨除殄寇將”軍平興令。父弟息世明,為郡功”曹,督護本縣令。明息海賓為郡功”曹,復為郡中正。
  • 32.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大魏高宗文成皇帝嬪耿氏墓誌銘”嬪鉅鹿宋子人也。氏胄之來,其從遠矣。標名族於西”周,炳炎宗於東漢。其先漢大將軍新興侯耿況之後”也。祖誕,燕朝使持節鎮東將軍幽州刺史。父樂,聖”世威遠將軍博陵太守。嬪稟坤靈之秀氣,資芳質於”神境,整締服於深閒,飛喈聲於天闕。高宗誕載,選”御椒房,訓德內充,雍禮外著,乾光潛晦,任還天性。”嬪固節不移,誓畢宮掖。上以母儀聿顯,委保嬪御。”春秋七十有二,天祿永終。歲馭鶉火,月應林鍾,十九”日丙申薨於京師。哀痛感於極陽,追贈過於殊限,”依禮送終,備禦東園,以七月辛酉堋於洛陽西嶺。追”述景行,而作銘曰:”英英嬪德,資業靈純,行皎素月,志潔青雲。和風巳暢,”馨禮斯芬,如何不弔,懺我良人。天津永晦,金鏡無光,”松門轉蕪,石道唯荒。陰蘿落英,浮草生堂,慊塵不拂,”琴朽誰張。暝暝長夜,曀曀悠𣇲,景命斯墜,人謝靈存。”高山仰止,遺道餘尊,敬刊玄石,以銘幽魂。”延昌三年七月十五日刊石銘記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