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拓印

鎖定
拓印是一種古老的印刷術,發明於東漢漢靈帝時期, [2]  熹平石經的刊刻而發明。 [3] 
拓印是對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複製品,其方法是將一張紙緊緊覆蓋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傳統的拓印材料是宣紙和一種叫拓印蠟的塊狀黑色材料。有時,特別是在拓印細弱的線條時,更宜用另一種方法,即用一種粉狀石墨加油達到一定的乾硬度,再用敷墨具施於紙上。拓印被廣泛用於複製各種文化時代的多種浮雕;複製石刻圖案,特別是古代中國和其他亞洲文化的石刻;複製中世紀教堂裏的紀念性黃銅雕刻品;複製美國建國以前的墓碑;甚至在日本被用來摹印魚。藝術家亦將拓印技術視為創作的過程,他們為拓本上色,並添上或改動原來的線條。 [1] 
中文名
拓印
別    名
拓石
拼    音
tà yìn
現    指
碑帖
含    義
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等印在紙上

拓印簡介

拓印 拓印
所謂的拓印就是把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濕,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刷子蘸墨,輕輕地、均勻地拍刷,使墨均勻地塗布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一張黑底白字的拓片就複製完成了,這種複製文字的方法,稱之為"拓印"。它是將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紙、墨拍印出來,以便保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

拓印發明歷史

古代重要的記載刻勒於石。東漢靈帝曾將《論語》、《春秋》、《周易》等七種經典的標準文本,刻四十六通石碑上,立在洛陽太學門外,史稱“熹平石經”;這便致使天天上千人去抄寫,把太學堵得水泄不通。於是就有人發明用紙和墨拓去印碑文,供給人看,不用再抄。印刷的發明就是為了滿足文字與圖畫大量複製和廣泛傳播的要求。從我國的印刷史看,拓印先於雕版。 [2] 

拓印變化

有關拓印方法的變化,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文字正體與反體方面的變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寫的凹下的文字,後來發展的石刻是反寫凹下去的文字;另一個變化是石刻上下的拓印轉向木刻上的拓印。

拓印作品

拓印 拓印
現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來的公元六世紀的遺物"温泉銘"。但這絕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術的出現當遠在"温泉銘"拓本之前。據《隋書·經籍志》記載,隋朝皇家圖書館藏有拓石文字,以卷為單位,內有秦始皇東巡會稽時的石刻文一卷,熹平石經殘文34卷,曹魏三體石經17卷,並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時已散佚。梁時已有石刻文字拓本,為南北朝時期已有拓印術提供了文獻證據。 通常人們所説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實際上,拓印並非專指碑拓。人們在傳拓碑文的啓示下,又把需要拓印複製的文字刻在木板上,製成印版,然後再在印版上進行拓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杜甫詩中有"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的詩句,記述了在木板上雕刻文字,製成木刻印版,然後在木版上進行傳拓或印刷的史實。

拓印與雕版印刷

拓印這種方法,與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即它們都需要原版、紙、墨等條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複製文字和圖像。
就印刷複製術而論,它的出現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在紙上刷印的複製方法,已經具備了印刷術定義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藝技術,把它視作雕版印刷的雛形,是比較適宜的。
然而,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陰文,而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陽文,複製下來的拓印品和雕版印刷品,前者為黑底白字,而後者則為白底黑字。而且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速度上也遠不如雕版印刷,因此,它還不能看成一種印刷方法,它只能看成是雕版印刷的雛形。
現存最早的拓片“温泉銘

拓印製作拓本

製作拓本系先將濕紙覆於銘文表面,以兔毫毛筆將其壓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為以幹紙覆蓋,於壓入前塗以米制或面制漿糊。) 俟紙將干時,以蘸有墨汁之墊 子覆壓其上。然後將紙由石碑揭下。由於黑色墨汁未曾接觸到壓入凹痕部分,因此 製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則黑白位置互換。) 此種 拓本製作技術即使不早於中國印刷術之發明,顯亦與之同時。許多學者主張,木版 印刷應系演變自刻印取模技術;用於印刷,乃先於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繼於凸起部塗墨,再以紙覆蓋,實即拓本製法之逆向操作。

拓印意義

從事木刻的人,起初顯然沒有理會到其中的重要意義。他們認為這只不過是沿襲石刻方法,以木代石而已。後來,在長期的實踐中,他們逐漸認識到以木代石的實際意義,並將印章和拓印的方法結合起來,即將碑刻陰文正寫的字,仿照印章的樣子,刻成陽文反寫的字,在版上刷墨,再將墨轉印到紙上。或者説,擴大陽文印章的面積,於版上刷墨、覆紙,仿照類似於拓印的方法進行刷印。這樣,一種完善了的印刷術──雕版印刷,也就自然的誕生了。拓印術的出現,為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在紙上刷印的複製方法。仔細分析,拓印術已經具備了印刷術定義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藝技術,可以説,拓印術本身就是朦朧之中的印刷術。把它視作雕版印刷的雛形,是比較適宜的。

拓印拓片展覽

“吉金樂石”中國傳拓藝術展亮相西泠印社美術館
時值西泠印社110年華誕之際,西泠印社美術館新裝典成。由西泠印社美術館主辦、劉新惠先生策劃《藏·品》雜誌協辦的“吉金樂石”中國傳拓藝術展藉此契機將中國拓片藝術的最高製作水準呈現示人。在向同好揭示這門比印刷品更有魅力更具觀賞性的傳統文化之同時,更向世人展現了當代文人的別樣情懷。
龍紋三足鼎 全形拓 龍紋三足鼎 全形拓
傳拓藝術可稱是國粹中的國粹,在諸多傳統中國文化技藝的傳承中有着無可比擬的特殊地位。早在8年前,上海博物館以460萬美金的價格收購宋拓本淳化閣帖》。而全形拓技術遠比平面拓片複雜許多。自明清以來,拓片高手雲集,傳拓作品比比皆是。所謂前無古人,而後無來者,如蜀人汪黎特等學子經過十餘年潛心實踐研究,終於在傳統全形拓的基礎上,開發並完成了立體全形拓技術的整理和完善。將這門中國古文化的奇葩更精緻、更完善的展現在世人面前。知者嘆其能,觀者嘆其技,賞者嘆其神。
本次傳拓藝術展覽為期月餘,至11月20日結束,期間將召開的“中國傳拓藝術研討會”必將使這門神手其技折射出更加璀璨的傳統文化的光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