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拍頻

鎖定
拍頻如圖所示,這個波的局部形狀依然是以原先頻率振動的波,但各個波峯的外緣卻形成了一個強弱變化(即振幅的變化)。對於無線電波來説,信號的強弱取決於波振幅的大小,因此當這樣的信號進入系統時,信號的強度會隨時間變化,一強一弱稱為一次拍,而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次數,就是拍頻。
中文名
拍頻
外文名
Beat frequency
領    域
光學,通信學
涵    義
單位時間內的振幅變化次數
應    用
莫爾條紋

拍頻表觀解釋

以某一頻率振動的波,各個波峯的外緣形成了一個強弱變化(即振幅的變化)。對於無線電波來説,信號的強弱取決於波振幅的大小,因此當這樣的信號進入系統時,信號的強度會隨時間變化,一強一弱稱為一次拍,而在單位時間內的變化次數,就是拍頻。

拍頻實質解釋

為簡單起見,只考慮一維情況。
假設下述兩個振幅相同的沿着z軸方向傳播的簡諧波:
疊加後合成波波函數為:
其中,
這個合成波的振幅項不僅僅是空間z的函數,而且還是時間t的函數,所以駐波的特性不再存在,是一個振幅受調製的行波。
借用無線電的術語,被稱為“調製波”,其角頻率為
復指數項叫做“載波”,其角頻率為
由合成波可得,
無線電波範圍。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儀器直接測量出調製波的振動。
實際上儀器所測量的是在某個時間間隔τ內的平均能流密度I。
只要
接收器的輸出信號的時間圓頻率就等於兩分量光波的圓頻率之差,這樣的頻率稱為拍頻。
這種由兩個交變物理量產生一個差頻物理量的現象稱為“拍頻現象”。 [1] 

拍頻形成

用下圖1可表示拍頻的形成:
圖1 圖1

拍頻拍頻現象價值

它把高頻信號中的頻率信息和位相信息轉移到差頻信號之中,使它們由難以測量變得容易測量。

拍頻分類

時間拍頻和空間拍頻
按照上述定義,拍頻現象是指產生時間差頻的現象。
但是我們在第二次課學習了空間頻率這個概念後,拍頻的定義可以從時間域推廣到空間域,即拍頻現象也可以是指產生空間差頻的現象。
例如:當兩塊尼龍紗互相重疊時,便能看到一些比織物經緯線結構稀疏得多的明暗花紋。
這種花紋的“空間頻率”等於兩層紗各自空間頻率之差。通常稱這些花紋為“莫爾條紋”或“雲紋”。
這種產生雲紋的現象便是一種空間拍頻現象。

拍頻拍頻現象應用

激光器率穩定性的檢測和控制
兩束激光的拍頻的測量
兩束激光的拍頻的測量 兩束激光的拍頻的測量
光學外差干涉法
光學外差干涉法的思想來源於(1)式和(2)式:
光學外差測量示意圖:
光學外差測量示意圖 光學外差測量示意圖
光學外差技術既能發揮高頻波的優勢(例如採集被測量的精度),又有利於用對低頻波的檢測技術。
各種類型的激光外差干涉儀廣泛應用於精密測量長度和振動。
莫爾條紋
莫爾條紋:
莫爾條紋 莫爾條紋
莫爾條紋 莫爾條紋

拍頻拍頻波複雜性

上式所表示的波是由兩個不同時間頻率的簡諧平面光波疊加而成的,是一種複雜波。
考慮實際情況,顯然它是較為簡單的一維複雜波。鑑於拍頻的實際價值和為方便起見,可以稱(2)所表示的波為“拍頻波”。
因為是個複雜波,所以一般意義上的速度概念不再適用於拍頻波。這只是總的原則。
而對於拍頻波上某些特殊位置的傳播速度,例如,電場強度為零的位置的傳播速度,或者某確定光強值位置的傳播速度,對於這些,我們仍然可以進行特別的研究和分析。 [2-3] 
參考資料
  • 1.    湯俊雄. 光拍頻和干涉現象[J]. 大學物理, 1990, 1(1):10-12.
  • 2.    郭彥珍, 李信, 郭俊傑. 光拍頻測試技術及其應用[J]. 西安理工大學學報, 1988(2):33-42+92.
  • 3.    櫻井慧雄. 光拍頻的特性與應用—速度和距離測定[J]. 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 1976(5):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