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拋家髻

鎖定
拋家髻,古代漢族婦女的一種髮式。唐末京師婦女梳髮,以兩鬢抱面,狀如椎髻,名曰“拋家髻”。亦稱“鬅鬢”,“鳳頭”。這種兩鬢抱面的髻式,是唐代後期較為流行的一種髮式。
作    者
段成式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
《髻鬟品》
拼    音
pāo jiā jì

目錄

拋家髻來源

拋家髻式,在宇文氏《妝台記》中的所謂朝天髻,或類此髻式。參閲《新唐書·五行志》,另唐段成式《髻鬟品》 [1]  中長安城中有盤桓髻、驚鵠髻,又拋家髻及倭圞髻。

拋家髻圖示

這種髮髻的特點,以兩髻靠面,頭頂再加一椎髻/三個或一個高聳起來的「朶子」,向
一端傾斜呈拋狀。多為盛唐和中晚唐貴族婦女所飾, 今京劇旦角仍延用之。
(真人版“拋家髻”) (真人版“拋家髻”)
(石俑拋家髻) (石俑拋家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