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維·提德哈

鎖定
拉維·提德哈(Lavie Tidhar),以色列作家,1976年出生於以色列,於基布茲長大,在世界各地生活過,包括瓦努阿圖、老撾和南非,在倫敦生活。
他曾橫掃了軌跡獎、坎貝爾獎、世界奇幻小説獎、英國科幻協會最佳科幻小説獎、日本星雲賞最佳科幻小説等多項世界科幻獎項。《衞報》與《軌跡》將他與菲利普·K·迪克和庫特·馮內古特相提並論。《中央星站》是首次引入中國的拉維·提德哈作品。 [1] 
中文名
拉維·提德哈
外文名
Lavie Tidhar [2] 
國    籍
以色列
出生日期
1976年11月16日 [3] 
職    業
作家 [3] 
代表作品
《中央星站》
主要成就
世界最佳幻想小説獎,坎貝爾獎“最佳科幻小説”獎 [3] 

拉維·提德哈人物生平

拉維1976年出生於以色列,在基布茲長大,在世界各地生活過,包括瓦努阿圖、老撾和南非,在倫敦生活。
2000年,拉維曾到訪中國,參加《科幻世界》的作家大會。此後多年,拉維主編的《世界科幻巔峯叢書》系列選集,向世界譯介了許多中國科幻作家,他在序言中承認,“中國無處不在——在老撾、在南太平洋,在我早期創作的那些科幻故事裏,也許就能看到中國對我的影響。” [3] 
2019年11月,拉維受邀再次來到北京,參加第四屆中國科幻大會。 [4] 

拉維·提德哈代表作品

拉維·提德哈作品《中央星站》 拉維·提德哈作品《中央星站》
《中央星站》
《中央星站》的創作靈感來自一個真實的車站。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南部,坐落着世界第二大的巴士總站,大到可以做核輻射避難所。它於1993年8月投入使用,站內還有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在巴士總站附近,聚居了25萬人,有來自中國、菲律賓的經濟移民,還有從非洲穿越沙漠來到特拉維夫的難民。
這些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混雜而居,會發生什麼?他們在這裏如何交流、融合?他們的後代又將過着怎樣的生活?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啓發了拉維創作《中央星站》。在書中,巴士站變成了連接地球與太空的樞紐,人們從這裏去往火星、土星,而聚居在車站的各國移民,變成了基因孩子、節點人類、增強元人類、數據吸血鬼、機械改造人…… [5] 
世界科幻叢書系列 世界科幻叢書系列
《世界科幻巔峯叢書》
由拉維主編,向世界譯介了許多優秀的中國科幻作家。 [4] 

拉維·提德哈獲獎記錄

他橫掃了軌跡獎、坎貝爾獎、世界奇幻小説獎、英國科幻協會最佳科幻小説獎、日本星雲賞最佳科幻小説等多項世界科幻獎項。 [1] 
2012年,作品《奧薩馬》擊敗史蒂芬·金的《11/22/63》和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卷五《魔龍的狂舞》,獲得世界奇幻小説獎最佳小説獎。 [3] 
2017年《中央星站》獲得坎貝爾獎“最佳科幻小説”獎。 [3] 
2021年4月24日,《中央星站》獲第十一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翻譯小説金獎。 [6] 

拉維·提德哈作品評價

《中央星站》的創作顯然也受到了拉維所接受的多元文化的影響。例如書中有一些類似詩的部分,最初是拉維用瓦努阿圖的一種語言Bislama(比斯拉馬語,為瓦努阿圖官方語言之一)寫的。
這也使得《中央星站》的視角完全不同於美國科幻中西方式的孤膽英雄,也不同於劉慈欣式的宏大科幻觀,而是提供了科幻小説一種新的寫作方式,像人類學家那樣探討共情和共性。拉維在書中序言中寫道:“我想寫的是人,而不是事物,寫由關係、責任、叔叔、阿姨、表親組成的複雜紛亂而廣闊的親緣網絡......在這個世界裏,定義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與你有關的人。它是一個沒有太空戰役,但充滿戲劇性的世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