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普拉塔平原

鎖定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的亞熱帶型大草原。其西面是安第斯山脈,東北面和南面是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東南面是大西洋,總面積150萬平方千米,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維亞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四國,其中60%的面積在阿根廷境內。拉普拉塔平原北部為大查科平原,南部為潘帕斯平原。大查科平原地面平展低窪,雨季排水不良,在沿河地帶形成沼澤和濕地;南部潘帕斯平原,地勢坦蕩平展,略向東傾斜,海拔多在150米以下。
中文名
拉普拉塔平原
隸屬區域
南美洲
總面積
150萬平方千米
地理地位
南美洲第二大平原
海    拔
150米以下
氣    候
雨季排水不良
語    種
西班牙語

拉普拉塔平原發展歷史

潘帕斯平原 潘帕斯平原
1526年,西班牙航海家塞巴斯蒂安·卡波特率領一支西班牙遠征隊來到拉普拉塔,並深入到上游內地。他看到當地印第安人身上佩戴很多銀質飾物,以為這一帶銀礦豐富,就把這條河稱為拉普拉塔河,意為銀河。
如果以巴拉那河為源,那麼拉普拉塔河則長達4700公里。
拉普拉塔河流域由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及其數十條支流組成,流域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包括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的部分領土和巴拉圭的大部分領土,人口近1億。
拉普拉塔河由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而成,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河口,從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到與大西洋的交接處,全長為370公里,最寬處(入海口)達230公里。
巴拉那河是拉普拉塔河流域中最長和重要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巴西高原南部,中游有兩段河道分別是巴西和巴拉圭及巴拉圭和阿根廷的邊境,下游流經阿根廷至烏拉圭匯合處,長約4100公里;烏拉圭河發源於巴西南部馬爾山脈,全長1751公里,流域面積約有一半在巴西境內,另一半在烏拉圭和阿根廷。巴拉圭河發源於巴西高原的西南部。全長2200公里,中下游也有兩段河道分別是巴西和巴拉圭及巴拉圭和阿根廷的界河。
1806和1807年阿根廷拉普拉塔地區人民兩次抗擊英國軍隊入侵的事件。19世紀初,英國利用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危機,加緊侵奪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1806年6月,英國海軍上將H.波帕姆率艦隊駛抵拉普拉塔河口。6月25日,英國海軍陸戰隊1000多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基爾梅斯登陸。西班牙殖民總督索夫雷蒙特逃往內地。6月2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城陷落。英軍宣佈被佔領地區歸屬英國,西班牙殖民官吏紛紛表示效忠英國國王。當地居民為保衞家園,自發組織起來進行抗英鬥爭。抗英部隊主要有當地土生白人愛國者普埃雷東組織的志願隊伍,以及在西班牙軍中服役的法國軍官利涅爾斯從蒙得維的亞爭取到的一支軍隊。8月11日,利涅爾斯指揮部隊與英軍開戰,得到當地居民大力支援。翌日,英軍戰敗投降。8月14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議會在人民羣眾壓力下通過決議,迫使總督索夫雷蒙特把軍權交給利涅爾斯。為防英軍再犯,當地人民組織起一支8000多人的武裝力量,分為若干營。
1807年2月,英軍從拉普拉塔河口第二次入侵,2月3日攻陷蒙得維的亞。6月28日,由懷特洛克指揮的英國海軍陸戰隊1.2萬多人在拉普拉塔河南岸登陸。當地軍民雖經奮戰,未能阻止英軍推進。7月6日,英軍對布宜諾斯艾利斯城發動總攻。利涅爾斯率軍與英軍展開激戰,全城居民同仇敵愾,投入戰鬥。英軍傷亡近千人,約2000人被俘,7月7日簽署投降書,從拉普拉塔河兩岸全部撤走。拉普拉塔地區人民在抗英鬥爭中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迫使西班牙國王任命利涅爾斯為臨時總督。抗英鬥爭的勝利,鼓舞並推動了當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和爭取獨立的鬥爭。

拉普拉塔平原地理

拉普拉塔平原大草原

拉普拉塔平原 拉普拉塔平原
其南部為潘帕斯平原,地勢坦蕩平展,略向東傾斜潘帕斯草原(PampasSteppe)位於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東部的亞熱帶型大草原。北連格連查科草原,南接巴塔哥尼亞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東達大西洋岸,面積約76萬平方公里。“潘帕斯”源於印第安克丘亞語,意為“沒有樹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較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就地帶性氣候條件而論,本區適宜樹木生長,實際上除沿河兩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為無林草原,一般稱潘帕斯羣落。草類中佔優勢的是針茅屬三芒草屬臭草屬等硬葉禾本科植物,另有多種雙子葉植物豆科植物少是該羣落的一大特點,特有種也較貧乏。地勢自西向東緩傾。夏熱冬温年雨量1000~250毫米,由東北向西南遞減。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西部稱“幹潘帕”,除禾本科草類外,西南邊緣還生長着稀疏的旱生灌叢,發育有慄鈣土棕鈣土,多鹽沼鹹水河;東部稱“濕潤潘帕”。潘帕斯現大部分已開墾成農田和牧場,盛產小麥、玉米、飼料、蔬菜、水果、肉類、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農牧業區,併成為阿根廷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的心臟地區。集中了全國2/3的人口,4/5的工業生產和2/3以上的農業生產。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中心,鐵路、公路呈輻射狀伸向全國各地。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開墾為農田和牧場.田裏盛產小麥,玉米等糧食.牧草豐美的草原到處是白色,黃色,黑色,花色的良種牛羣.草原上種植的玉米,大部分是用來飼養牛羊,牛肉產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殺一千多萬頭牛,除了大部分供國內食用,還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農牧業的主要產區,也是南美的糧倉.這裏有着阿根廷全國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業,以及許多重要鐵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臟.
潘帕斯草原成為南美洲比較獨特的一種植被類型的原因,是草原西邊的安迪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豐富的降雨,所以只有該草原的西邊靠安迪斯山脈一測狹長地帶才有“走廊式”林木,而東部大部分由於雨水的缺乏則只能生長草原。

拉普拉塔平原河流

潘帕斯平原 潘帕斯平原
拉普拉塔河位於南美洲烏拉圭和阿根廷之間,在西班牙語中“拉普拉塔”是“銀子”的意思。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全長4700公里,流域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它的支流眾多,主要的有巴拉圭河烏拉圭河、巴拉那河。
拉普拉塔河養育了南美洲人民,特別是哺育了阿根廷的人民,因此它被稱為母親河
拉普拉塔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她的大部分處在亞熱帶,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南美洲的經濟中心的集中地區。在拉普拉塔河的中下游地區,就是舉世聞名的拉普拉塔平原。平原的北部稱為查格平原,南部稱為潘帕斯平原。拉普拉塔平原是阿根廷的經濟心臟地區。這裏幅員遼闊,地勢平坦,雨水充足,土地肥沃。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面積的70%,有發達的農牧業。

拉普拉塔平原瀑布羣

伊瓜蘇瀑布,由於河心巖島的阻礙分為三組瀑布羣,而每組又包括許多小瀑市,瀑布總數達數百個。像這樣由眾多的瀑布構成的瀑布羣,在世界上也是罕見。
在巴拉那河的上、中游,因深切巴西高原而形成不少急流瀑布,其中以伊瓜蘇瀑布最為著名。它是伊瓜蘇河注入巴拉那河前,流經巴拉那峽谷時,由於河水陡降而形成的。在低水位時,它呈現為一系列的急流;洪水時,則連成一道寬3~4公里的大瀑布。它的瑰麗景色被譽為南美洲大自然的奇蹟。飛瀉的流水發出轟鳴聲,在10公里之處就可覺到它的震撼。在瀑布附近處,在一百二三十米上空,還可看到一條絢麗的彩虹,浮現在水霧之中,形成一幅人間奇景。
在拉普拉塔河的中、下游地區,是聞名於世界的拉普拉塔平原。它位於安第斯山脈以東,平原呈縱向分佈,平原北部為查格平原,南部為潘帕斯草原

拉普拉塔平原自然資源

潘帕斯平原 潘帕斯平原
拉普拉塔河流域地區雖然並沒有早期征服者所瘋狂尋找的金銀,但它是拉丁美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尤其是盛產畜產品。這裏還藴藏着豐富的鐵礦、石油、天然氣和森林,是南美洲的工業區,巴西、阿根廷等國的經濟中心集中在這個地區。在拉普拉塔河兩岸和巴拉那河及烏拉圭河沿岸,分佈着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羅薩里奧、聖菲、蒙得維的亞派桑杜等數十個城市和港口。

拉普拉塔平原經濟狀況

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好空氣”。它是南半球最大城市,是大西洋岸具有世界意義的港口。它位於拉普拉塔河南岸,扼守着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的河口,特別是富庶的潘帕斯草原通向大西洋的咽喉要道上。人口近400萬。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包括近17個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始建於1536年,1880年成為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還是南美洲最大鐵路樞紐。全國工業企業約1/4集中於此,是煉油、肉類加工、紡織、食品、機械 、化工、製革工業的重要產地。

拉普拉塔平原城市

拉普拉塔
阿根廷大西洋岸港口和工業城市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首府。位於拉普拉塔河口南岸。人口47.3萬(1980),原為一小城鎮,1882年仿照美國華盛頓市規劃擴建為市,並定為省會。1952~1955年曾改名埃娃□庇隆。東北8公里的外港恩塞納達,有聖地亞哥島屏蔽,為大型的人工深水港,有運河通拉普拉塔河口,共有11個泊位,可停泊吃水9米的大型海輪,主要輸出小麥、玉米、牛、羊等農、畜產品。工業以麪粉、肉類加工和煉油為主,此外還有鋼鐵、造船、化學、電子、紡織等工業。工廠多在港區附近。市區以莫雷諾廣場為中心,街道整齊美觀,多現代建築。有1897年創設的拉普拉塔國立大學以及博物館、圖書館等,其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富藏滅絕動物標本著名。市區北部海濱的拉臘角為旅遊勝地。